新春伊始,2024年全国两会也召开在即,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定在怎样的水平?当前经济复苏的挑战在哪里?又要采取哪些办法来恢复民营企业家信心?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姚洋。
姚洋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保持在5%到5.5%是没有问题的。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要定得比去年高一些,建议定到5.5%,释放积极信号。
谈及当前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姚洋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方面是房地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债务。姚洋建议,对于房地产可以全面放开限购,房贷利率不必再区分首套房还是二套房,此外还要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应制定一揽子化债措施,出手帮助地方政府走出债务困境。
此外,姚洋还谈到,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还是要靠提振经济实际的表现,通过发文件、定政策的方式来调整民营企业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看到成效。如果文件发得过于密集而实际落地过程中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会影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以下为采访实录(在不改变原意基础上略经编辑):
“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可以定到5.5%”
澎湃新闻:2024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历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速目标都备受各界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市场复苏情况有很多争论,对于今年经济增速水平的预判也有一定分歧。想请教您如何预判今年的经济增速?对目标制定有什么建议?
姚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保持在5%到5.5%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中国的储蓄量足够大,储蓄仍然占GDP的45%,中国的技术进步速度不慢,所以整体增速不可能太低。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我个人建议还是要定得比去年高一些,可以定到5.5%,也给大家一个更进一步的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的潜在增长率已经进入了下行阶段。总体来看我国储蓄率呈现下行趋势,尽管疫情期间储蓄率有一定的非正常反弹,但去年开始我国储蓄率又恢复了继续下降的趋势,预计未来还会延续。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居民储蓄将转化为投资,而储蓄下降则会导致投资下降,进而影响经济增速。
对标对表2035远景目标,就必须让潜在增速保持在5.5%左右,至少在2030年之前增速必须要有所保证。有测算预计到2030年之后,我国的潜在增速可能会下跌到4.5%,而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是低于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平均要求的,因此,当前就必须要实现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
澎湃新闻:此前一段时间,很多国际组织、市场机构发布了对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大概在4%~4.6%。您怎么看这些预测?
姚洋:为什么国际组织、市场机构对前景预判普遍比较悲观呢?这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逻辑没有理解透彻。
我们观察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他们的政府干预经济主要就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他的干预比较少。相比较而言,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设定的目标更多,干预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会制定很多非经济的目标,但其对经济发展会有影响。面对多重政策目标,政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在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目标不一样的权重,这也是造成经济表现不同的重要原因。
如果对非经济目标给予的权重过大,或对产业调整给予的权重比较大,经济表现自然就可能受到影响。此外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房地产问题给予的权重不一样,对于经济的影响也会不一样。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此外,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这表明今年的工作重点侧重于“稳增长”,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政府政策的权重调到了保经济增长上面,这对于今年经济恢复和发展是利好的。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31个省区市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数公布,其中有5个省区市今年的增速目标与去年GDP增速持平,各有13个省区市增速目标高于、低于去年GDP增速。您怎么看各地制定今年经济目标的情况?
姚洋:从各地两会来看,大部分省份特别是经济大省所设定的增速目标都在5%~6%,一些省份甚至设定了比6%更高的增速目标。至于预期目标产生分化的原因,我觉得至少有三个:
首先,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点名“经济大省”,要求担起“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重任。经济强省全力拼经济,自然就会拉开与经济弱省之间的差距。
其次,去年国务院加强了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要求12个重点省份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严格清理规范在建政府投资项目,以控制债务风险。这些高债务省份往往也是经济弱省,被限制投资后对预期目标自然也会有所降低。
再者,近年来新经济高速蓬勃发展,成为拉动经济的增长点。但新经济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强省中,随着经济复苏,新经济再次提速也会进一步拉大地区间的差距。
建议全面放开限购,进一步降息
澎湃新闻:近期您在《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将重新回归向上周期》一文中指出,2024年中国经济可能在下半年重新回归向上周期,进一步复苏。在您看来上半年承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推动经济转入向上周期的决定性力量是什么?
姚洋:当前经济复苏卡在了两个点上,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是地方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9.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约6.9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17亿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
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商品住房需求年均约为10亿平方米,这也是房地产稳定状态下的均衡值,低于这个均衡值,房地产就出现了衰退。
我认为当前要稳住房地产,还需要政策继续发力,对此我有几个建议:第一,可以全面放开限购,给市场一个积极的信号;第二,房贷利率要一视同仁,不必再区分首套房还是二套房;第三,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为购房者减轻负担。
谈到降息,很多人会担心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承压与稳定性,但如果通过降息实现房地产市场回暖,抖客网,经济好转,股市大涨,资金自然也会回流。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目前一些欠发达省份不仅无力还本,甚至付息也出现了困难。有的拆东墙补西墙,导致地方国有企业经营也出现了问题。尽管在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方面,中央多次表态坚持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确实无力解决,只能向后拖延。
原标题:【专访姚洋:地方政府不应再用行政性限制干预房价了,建议放开限购】 内容摘要:新春伊始,2024年全国两会也召开在即,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定在怎样的水平?当前经济复苏的挑战在哪里?又要采取哪些办法来恢复民营企业家信心? 针对上述问题,近日澎湃新闻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fangchan/26834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