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医疗集团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中,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做强县级龙头医院的基础上,通过深化“三项改革”,推进“三个融合”,建立“两项制度”,优化“两个平台”,一体化推进县、乡、村三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着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问题,逐步实现了“群众满意,医院满意、医生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
深化“三项改革”。一是深化医药改革。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推行药品统一采购和零差率销售,让医药回归治病功能,破除“以药养医”瓶颈。改革后较改革前相比,全县医疗机构收入中,药占比由26%降至20.21%,住院病人均医药费用增长率由14.12%下降至5.95%,减少群众看病负担。二是深化医疗改革。坚持医务人员薪酬与药品、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全面脱钩,建立以提高医务性收入为导向的发展机制,让医生回归看病角色,构建“以技养医”机制。根据实际适当提高医疗服务目录的医保补助,积极推行“单病种计费”,用好用活“两个允许”政策(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后主要作为人员的奖励),明确医务性收入提取10%发展基金后的85%用于绩效工资,抖客网,激励医务人员通过提高自身的医技水平、服务质量来提升收入。改革后较改革前相比,全县医务人员年均收入同比提高约2.5万元。三是深化医保改革。以定点医疗机构近三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为参考,统筹考虑物价、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对医疗机构实行年度“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改革,即:将年度医保资金预算打包预付给医疗机构,当年结余部分自行使用,有效激励了医疗机构自觉规范诊疗行为、主动节约医药成本。
推进“三个融合”。一是医防信息融合。统一建成城乡医防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彻底打破“医”和“防”的数据壁垒,有效破解了“一个病例、两头建档、各自为战”的难题,不仅大幅提高疾病预防的精准性,还有效降低了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二是医防人员融合。围绕“医者能防、防者能医、医防一体”的改革思路,彻底打破医、防两类人员的属地界线、身份界定、管理权限,以乡镇为单位统筹合理调配医、防人力资源,做到人岗相适、各取所长,让群众防病更精准、看病更高效。三是医防业务融合。以县域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推行医疗救治和健康管理“双服务”制度,打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分割、脱节的通道,逐步将健康服务重心由后端的医疗向前端的预防转移,实现筛查、管控、干预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
建立“两项制度”。一是建立“以岗定酬”的人事薪酬制度。对全县660名原有编制人员身份进行统一封存,坚持以岗定人、以岗定酬,所有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推行编内编外同管理、同考核、同报酬、同绩效、同缴职业年金的“五同”人事制度,彻底破除编内编外人员的身份管理界限,打破医疗卫生领域编内编外不同薪、同岗同劳不同酬的瓶颈,全面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专家工作站”工作制度。组建长顺县医疗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工作站,与24家省内外医院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引进北京307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及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的33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广州越秀、浙江台州、贵阳市派驻医疗专家90名,采取长期合作、定期坐诊,有偿服务、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帮助提升医疗能力水平。
优化“两个平台”。一是优化信息化智能平台。县域医共体内所有检查检验实现结果互认、信息共享,有效破解了重复检查、重复收费。推行“诊间支付、科间结算、一次付费”看病流程,提高了群众看病效率和服务质量,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排队。二是优化就诊服务平台。在县域医共体内推行“就近就诊、远程确诊、流动服务、分级诊疗”的服务机制,优化就诊服务平台,患者直接就近到乡镇分院就诊、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通过远程系统确诊、定期派主治医师到乡镇分院流动服务,让群众实现就近看病、就近治病,让医生多流动,让患者少跑路。改革后较改革前相比,县内就诊率达83.08%,患者满意度达95%。
原标题:【长顺县医疗集团“三三两两”提升医疗服务 水平办实事】 内容摘要:长顺县医疗集团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中,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做强县级龙头医院的基础上,通过深化“三项改革”,推进“三个融合”,建立“两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fangchan/4125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