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产业资本、创投机构齐聚 碳中和基金募资热仍在延续

  近日,高瓴宣布其首只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次关账,预计总规模逾40亿元,引发市场关注。据悉,此次募资得到众多高瓴现有有限合伙人(LP)的支持,同时还引入了地方引导基金、大型产业背景国有企业、专项母基金和多家金融机构

  相当亮眼的LP阵容反映出的正是当下碳中和主题基金的火热现状。从2020年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以885亿元规模落地上海至今,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8只碳中和基金宣布成立,总规模超千亿元。

  有机构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抖客网,我国绿色投资年均缺口约3.84万亿元,这意味着需要相当长的投资周期和巨大的投资金额来推动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止一次地强调社会资本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投资参与方也从最初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有产业资本、头部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PE/VC)机构不断拓展,吸引越来越多元的资本加入进来。

  “绿色转型正在成为最大的确定性,而这一确定性正在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相关产业。”正如高瓴创始人张磊所言,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长期资金对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进行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创新投资机构参与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将形成创新聚合效应。

  碳中和基金密集成立

  6月16日,高瓴首只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宣布已于近期完成首次关账,首关规模超过20亿元,预计总规模逾40亿元,基金落地南京市建邺区。值得一提的是,该只基金募集尝试了引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投资重点锚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农业科技等方向。

  张磊在一年前曾公开表示,高瓴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投资的重要标准,在整个碳中和领域已完成500亿元规模的投资。不仅仅是高瓴,市场中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大规模布局的机构不在少数。仅今年以来,已有IDG、中金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出手碳中和基金。

  1月,IDG资本联合基金战略投资方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成立当时国内首只零碳科技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3月,协鑫能科(002015)发布通告称,公司与中金资本合作的百亿元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首期45亿元落地。

  与此同时,地方财政与产业资本也在积极布局。今年1月,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成立并正式运营,首期规模100亿元、总规模300亿元;3月,由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联合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宝武绿碳私募投资基金设立,总规模500亿元;5月,华润电力发布通告称,华润电力工程与内蒙古绿能私募等10家企业合伙成立内蒙古环投新动能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有更多百亿元级碳中和基金诞生。”某LP机构相关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春华资本正在发起成立一只全产业链布局的百亿元规模碳中和基金,该基金也将是国内首个将突破性科技创新和成(002001)熟低碳产业二者并重的碳中和基金。此外,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由皖能集团独资设立的安徽省碳中和基金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母基金总规模50亿元,聚焦新能源、绿色环保、能源科技和碳科技等领域,将有效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放大作用。

  今年最火募资方向之一

  正如前文所述,碳中和正席卷投资圈。即便在多数创投机构都捂紧“弹药”、放缓投资步伐的今年,这一主题依旧毫无悬念地成为市场最火的募资方向之一。

  去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投资活力;国有企业要加大绿色低碳投资;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早在2020年,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开发银行、5家国有大行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的11个省市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同时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成立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绿色母基金。

  强大的出资方阵营,使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诞生之初便备受瞩目。今年以来,随着宝武绿碳私募投资基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首只钢铁领域子基金落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投资进展已成为众多VC/PE机构的关注要点。

  当前,创投机构本身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双碳”愿景下,能源替代、绿色技术创新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隐藏着海量投资机会。

  吸引更多类型资本涌入

  据机构投资者评论(IIR)研究院统计,其筛选核查的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150只碳中和样本基金中,注册规模排名前20位的备案基金,累计注册规模1960.83亿元。不到15%的基金数量规模占据样本基金总规模的近80%,且大额基金几乎均由国资系产业资本主导,集中在能源、电力领域。这反映出当前我国碳中和基金管理人及主要出资方,由国资系产业集团、产业资本主导的现状。

  但目前这一现状正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PE/VC机构涌入这一领域,或独立出资,或与各类产业资本、地方政府签署合作,随着碳中和概念被持续拓宽,更多元化的资本开始参与其中。

  5月下旬,财政部正式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樊轶侠表示,上述政策既着力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又强调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这有助于通过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化、多元化投入的合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分析人士表示,在绿色转型的赛道上,许多PE/VC机构早已“潜伏”其中,但由于早中期绿色技术商业模式不成熟、技术路径不确定性较高,给PE/VC机构的投资提出较高的要求,政府应从配套激励上支持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绿色低碳产业领域,通过健全信息披露机制等方式激活民间投资潜力,发挥市场化、多元化力量。

原标题:【国家财政、产业资本、创投机构齐聚 碳中和基金募资热仍在延续
内容摘要:近日,高瓴宣布其首只人民币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次关账,预计总规模逾40亿元,引发市场关注。据悉,此次募资得到众多高瓴现有有限合伙人(LP)的支持,同时还引入了地方引导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0066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什么情况?这一板块大爆发,ETF却被净赎回
下一篇:大宗商品6年大牛市宣告终结?百亿私募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