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反应积极,美股全线大涨,道指、纳指、标普500分别报收32197.59(+1.37%)、12032.42(+4.06%)、4023.61(+2.62%)。盘中,美元指数报106.47(-0.67%),欧元兑美元报1.0202(+0.87%),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报6.7466(-0.34%)。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776%(-0.98%),美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081%(+0.66%)。
加息前夕,美元指数报107.18; CNH报6.7604;欧元兑美元报1.0127;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781%(-0.91%),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988%(-3.32%);
“美联储连续第二次加息0.75个百分点,美股、美国国债大涨,投资机会很好”“美联储的预期管理太赞了”不乏市场人士如此评价。
甚至有媒体称“美联储考虑缓慢加息,纳斯达克迎来2020年以来最好的一天”,就此,资深市场人士赵鹏分析,市场只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解读,然后产生相应的结果,而不愿看到危害。
美联储7月FOMC声明坦承,最近的支出和生产指标已经走软。声明删除了“6月份FOMC声明的整体经济活动在第一季小幅下降后似乎已有所回升”,但表示,最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声明称,通胀率居高不下,反映出疫情导致的供需失衡、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广泛的物价压力。
按照FOMC声明的说法,俄乌冲突造成了巨大的民生和经济困难,冲突和相关事件正在对通胀造成额外的上行压力,并正在拖累全球经济活动。委员会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风险,删除了“6月份FOMC声明的与疫情相关的管控可能会加剧供应链断裂”。
FOMC声明还称,将按计划在9月份加速缩表,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每月缩减上限将升至350亿美元,而国债的每月缩减上限将升至6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FOMC声明显示,委员们以12:0的投票比例通过此次的利率决定,昭示委员们的想法出奇一致;而上次会议的投票比例为10:1。
分析师们就此评价,这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美联储距离宣布战胜通胀还差得远。似乎在美联储官员眼中,强劲的就业市场可让美国经济足以承受快速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他们认为,美联储不太可能像市场目前预期的那样在今年晚些时候暂停加息。
另据美联储OIS掉期交易显示,12月联邦基金利率将达至3.4%,意味着年内加息225个基点以来,2022年剩余时间将累计加息107个基点。其与FOMC声明前基本一致。
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对美联储终端利率的估计是“4%左右”。“尽管这属于预测,但曾经的美联储三号人物所言,还是有不少可信度的,”赵鹏解释 ,“如果考虑到这样的结果,市场是在博傻与自我买错(长高了,再跌下去)”。
而美国四个多月前的政策利率还接近零,美联储也因此创美国货币政策有史以来最快收水节奏。同样,也是在7月,随着欧央行超预期加息50个基点,欧元区开始告别负利率时代。
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缩表效果良好;市场已经接受了它,而且应该能够吸收它。他说,我们在缩表方面的计划基本上已经走上正轨,缩表可能需要持续2-2.5年,没有理由不认为这是明智的步伐。整体金融状况收紧了不少,我们将把政策利率提高到我们相信通胀会降至2%的水平。市场似乎对美联储2%的通胀承诺有信心,我们将密切关注金融状况,看是否适当收紧。
美联储如此猛加息、强紧缩旨在遏制高通胀。但自3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仍在节节攀升的通胀似乎暗示在对抗通胀的斗争中,美联储无甚进展。尤其当美国6月CPI同比暴涨9.1%,创逾40年新高时,市场一度押注美联储7月加息幅度将扩至100个基点,该预期直到美联储官方出面才降温。
二
“纠结之后,抖客网,矫枉过正!”全球不少央行都在犯错同样的错误。
记得5月时,美联储曾表示将在6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但6月通胀数据恶化后,美联储的口风又变了——在会议召开前两天称加息75个基点。这之后,美联储又放风7月考虑升息50或75个基点,并称75个基点升息不太常见(倾向于50)。如此,前瞻指引再度被打脸。
在7月货币政策会上已正式宣布放弃利率前瞻指引的欧央行也是如此,其明确,未来的货币政策路径将“依赖数据”逐月决定。有说法称,若不是因为受到利率前瞻指引的约束,欧央行可能早在6月份就开始加息,可提前整整一个月。
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亦直言,恢复物价稳定和降低通胀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我们不认为这是一种权衡。我们认为双重使命是一致的。以前做得太少增加了以后处理问题的成本。“美联储再次承认犯错……”赵鹏说。
有意思的是,美联储或许担心再次错估通胀而被“打脸”,于是亦学习欧央行?如鲍威尔所言,我不会再给出2020年9月那样的前瞻性指引了——美联储将在每次利率会议上逐次就货币政策做出决定,避免发表具体的指引;但这可能是一种“话术”?他同时提及“9月有可能加息75基点,具体取决于数据表现。在某个时间点放慢加息节奏可能会是适宜的、但尚未决定何时开始放慢加息步伐,并称如果形势需要,美联储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比今天力度更大的行动。”
据此,机构评价,根据数据做决定和最终放缓加息步伐这种表述让事情发生转变,市场似乎倾向于认为美联储偏向鸽派。
其实,鲍威尔的讲话中,有鹰有鸽,可以说给了每个人想要的东西,看你想要什么与怎么去解读。
“加息路径或更为陡峭。”瑞士百达财富管理资深美国经济学家柯冬铭(Thomas Costerg)指出,因美国6月CPI 指数同比上涨超过9%,市场持续担忧通胀会居高不下。
然而,柯冬铭认为,如此大幅度的加息凸显美联储的后知后觉。事实上,大多数经济指标,及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突然下跌都表明通胀将会放缓。加之经济活动也在急剧放缓,并可能因此降低通胀。实际上,现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对通胀的“矫枉过正”,采用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必要地推高失业率至远高于降低通胀所需的水平。
“我们认为美联储可能低估了美国经济对利率的敏感性。第二个问题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可能存在惯性。政策影响经济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美联储需要向前看,而非回顾过去。”柯冬铭表示。
至于美联储是否暗中希望通过经济衰退以降低通胀还存在争议,但在瑞士百达财富管理看来并非如此。其观点是,美联储并不认为经济衰退即将来临。其关注的劳动力市场指标一直保持良好,而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根源在于住宅房地产、企业去库存以及随着市场情绪恶化可能突然停止的商业投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一个滞后指标,是“最后一击”。
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将于8月底举行,届时一切都可能发生变化。事实上,柯冬铭认为美联储将更多地关注增长指标(以及不断上升的衰退风险),并采取更前瞻的态度对抗通胀。从本质上讲,预计鹰派的言论会消退。因此,9月美联储的行动是将小幅加息25个基点。
劳动力市场可能在年底前恶化,随着失业率上升,工资和通胀应大幅下降,柯冬铭认为美联储将视之为危险信号,并以此为由停止加息。瑞士百达财富管理认为2023 年可能会发生温和的衰退,伴随失业率走高,故美联储不会进一步加息。在2020-2021年预算过度慷慨后,如此大幅度的货币紧缩——包括本周加息75个基点——可能意味着政策过度转向,甚至是错误。
三
然而,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并未就何时放慢加息做出决定;这可能显示,不少人对“放缓”的分析,显得一厢情愿。
原标题:【【首席观察】多次“打脸”后 美联储7月加息75个基点之话外音】 内容摘要:市场反应积极,美股全线大涨,道指、纳指、标普500分别报收32197.59(+1.37%)、12032.42(+4.06%)、4023.61(+2.62%)。盘中,美元指数报106.47(-0.67%),欧元兑美元报1.0202(+0.87%),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报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1799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