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加入理财大军,尝试“用钱生钱”。对许多人来说,理财即便不能带来财富增长,也好过空等通胀造成的财富贬值。随着经济发展、理财思维与消费行为的转变,重视理财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腾讯研究院旗下的调研平台T-ask近期针对90后、00后年轻人的理财观念与行为,展开了超过3000人样本的侦查,并与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共同发布《2022年轻人理财观念大侦查》。报告发现,理财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潮流。
年轻人理财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本次调研发现,超过六成人认同“理财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技能”,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具备资产配置的观念。超过八成年轻人正在或准备理财,其中66.7%的年轻人有过或正在进行理财,18.8%的年轻人虽然没有理财经历,但正在准备理财。相比之下,只有14.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理财经历,也不准备理财。
理财率与年龄、收入水平和学历正相关,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财率有着较大的差距。例如,年收入24万以上的人群,理财率达到了92.9%,而1万以下人群只有44.3%。而超过半数年轻人在18-22岁首次接触理财产品,这个年龄段可以说是理财行为萌芽的关键期。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能比前代人更早产生理财意识。
互联网理财平台占主流 收益整体稳定
调研发现,互联网理财平台是年轻人最主流的理财渠道。有89%的年轻人选择了腾讯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平台,同时有81%的年轻人在互联网平台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支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的低门槛、智能化服务、产品矩阵优势,以及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结合,形成理财意识启蒙的天然场景,成为年轻人理财最直接的渠道。
然而,即便大部分人的预期收益是在5%-10%之间,但实际收益大多集中在0-5%,并且实际亏损率达到了17.6%,多数年轻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收益。84.7%的年轻人表示能够接受暂时性的理财亏损,超过8成年轻人只能接受20%以下的本金亏损。
从收益结果来看,随缘购买是最不靠谱的一种方式,其收益率为正的人群占比66.3%,低于自学钻研(70.0%)。正收益率最高的理财方式是专家推荐(73.9%),其次为咨询从业人员(73.8%)。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在理财前不仅要了解理财产品的基本信息,更要了解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规划理财预期。
女性的实际收益率更高 00后也加入理财
本次调研中,男性受访者比例在38%,女性受访者为62%,受访者为1990年后出生的人群,其中00后的受访者比例达到30.1%。侦查发现,不同性别与年龄在理财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
在理财类型方面,男女两性最关注的理财类型都是基金,但是男性相对于女性更偏好股票,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偏好银行定期存款。在投资领域方面,二者最多关注的都是新能源、医药生物和互联网,但男性更关注半导体和国防军工。
在理财资金方面,女性的理财本金更少。男性最多选择的理财资金占总资金比例区间是10-30%,女性最多选择的区间则是10%以下。用于理财的本金规模方面,有46.2%的女性选择1万以下(男性为40%),26.6%的男性投入5万以上,而女性为21.8%。相比而言,女性对暂时性亏损的接受率以及可接受亏损的额度也更低。
在理财收益方面,女性的收益预期更低,但实际收益率高于男性。在预期收益率方面,70%的女性预期收益在10%以下,只有62%的男性预期收益在10%以下。而在实际收益率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女性的正收益比例为72.6%,而男性为64%。
理财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理财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在已经开始理财或正准备理财的00后中,接近2成在18岁之前就购买了自己的第一支理财产品。对比90后群体,在18岁之前开始理财的占比仅3.7%。在18-22岁开始理财的比例同样是00后更高,互联网理财等渠道的拓展和服务的便捷化,给年轻群体接触理财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不过00后的风险容忍度较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稳健型理财产品是00后最主流的选择,相比之下,只有不到3成的00后购买过股票或投资过混合型、股票型基金产品。6成以上00后仅能接受10%以内的本金亏损,近5成还没有进行理财的00后表示理财风险太大是阻碍自己参与的主要原因。
原标题:【腾讯研究院发布《2022年轻人理财观念大侦查》:年轻人理财已成趋势】 内容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加入理财大军,尝试“用钱生钱”。对许多人来说,理财即便不能带来财富增长,也好过空等通胀造成的财富贬值。随着经济发展、理财思维与消费行为的转变,重视理财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1816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