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记者 杨波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是中国最早一批公募基金从业者,同时也是一位行业资深观察者。在2013年出任中欧基金董事长之前,窦玉明曾任富国基金总经理、嘉实基金副总经理。经历了行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变迁,窦玉明认为,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短期导向、以超级个体为核心的生产方式,转向追求长期稳定收益,强调投研体系化、平台化的生产方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已超过26万亿。窦玉明在日前接受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居民财富不断增长,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加强,未来十年至二十年,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预计还会有3-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因此,如何管理大规模资产、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成为全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窦玉明表示,在行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基金公司要更加明确自身使命和历史定位。公募基金行业连接着两端,一端是通过资金的配置让优秀的实体企业获得更多资源,连接社会经济发展;另一端则是通过向居民提供投资产品的形式,帮助居民理财,连接居民财富管理。如何实现两端的正向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整个行业都要思考的课题。此外,中国公募基金业要像国产大飞机、家电等制造业一样,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向全球最好的公司学习、看齐、追赶甚至超越它们。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以下为采访实录。

公募基金要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记者:虽然今年市场震荡,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仍超26万亿,未来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窦玉明:中国基金行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四,相信未来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截至去年底,美国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占GDP比重141%,日本是49%,而中国仅22%。假以时日,若中国能赶上亚洲成熟市场的水平,加之国内GDP继续稳步增长,公募基金行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可能还有3-5倍以上的增长空间。我们要思考的是,公募基金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的定位是什么?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记者:你认为,公募基金的使命是什么?

窦玉明:金融业的使命是更好地进行社会资源配置。作为金融大行业下的子行业,公募基金顾名思义是面向大众公开发行基金产品,是金融业的大河流,需要承担大规模资金管理的任务。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大规模的资金管理好,为亿万投资者提供好的投资回报。

如何完成这个使命?作为金融业态里的“制造”环节,我们可以拿国产大飞机和家电业来类比基金行业。中国商用飞机市场一直以来是国际巨头们的天下,直到2017年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大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并有望于2022年实现正式交付,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追赶过程;中国的家电业则是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完成了对全球先进公司的追赶和超越,在全球拥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也需要类似的学习成长过程。资管行业在海外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属于非常成熟的传统行业,也正是因为发展成熟,所以近些年生产方式变化不大。越是成熟稳定的行业,对追赶者越有利。而那些变化快的行业,随着市场领先者技术不断积累和迭代,后来者的追赶难度就比较大。

公募基金业要像其他制造业一样,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向全球最好的公司认真学习。我相信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我们有机会逐渐缩短与全球领先同业的差距,甚至比肩或超越它们。具备大规模资金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亿万投资者,服务中国实体经济,是我们这代从业者的历史使命和目标。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记者:你如何理解“规模与质量”的关系,为此基金行业最需要突破的是什么?

窦玉明:规模与质量,或者说规模与投资业绩,我认为二者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关系。就像家电行业,现在没人会提家电产量和质量的矛盾,家电产量最大的企业,也恰恰是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在家电行业发展初期,部分企业在生产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产量,导致质量不达标,但发展到今天,中国家电业早已跨越了那个阶段。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现在存在的规模与质量的矛盾,也就是大家提到的管理资产规模变大,投资业绩下滑的问题,相信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随着行业的不断进步,这个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规模与质量的平衡在海外已经实现,全球大型公募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已达到数万亿美元,投资业绩也主要依靠研究驱动而不是其他非核心因素。

中国基金行业未来规模增长的趋势是比较明朗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超大规模资金,同时又取得理想的长期回报呢?这需要公募基金行业进一步转变投资管理方式。公募基金此前在投资管理上更接近海外对冲基金,即投资策略注重趋势投资和短线交易,通过短线投资积小胜为大胜,随时抛出股票来尽量回避市场剧烈向下的波动。这类投资策略看上去很美好,但缺点是投资容量比较小,受限于市场的交易量,全球对冲基金的总规模和长线多头基金的总规模之间,至少有十倍的差距。

与此同时,从全球的实践来看,长线多头策略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高于对冲基金策略的。对冲基金的优势在于回调的波动性比长线多头策略低,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市场下跌的时候,对冲基金跌的可能少一些。因此,一般来说,对冲基金的目标是,长期业绩低于长线多头的股票策略,高于债券多头策略,而波动性低于长线多头的股票策略,约等于债券多头策略。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需要突破大规模资金的管理瓶颈,并提供理想的长期回报,可以借鉴的全球成熟经验——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型,从短线趋势性投资方式转向基于长线基本面价值投资的大容量生产方式。

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记者:为什么类对冲基金的管理模式,不能管理大规模资产?

窦玉明:一般来说,类对冲基金的收益多来源于市场上处于博弈弱势的其他投资者;而长线基本面价值投资的主要收益来源于上市公司本身所创造的价值。打个比方,类对冲基金投资就像是草原上的“食肉动物”,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而长线基本面价值投资就像是“食草动物”,吃的“草”就是上市公司创造的价值。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生态位,而草原上大多数还是食草动物。

收益来源也决定了市场容量。如今公募基金已从较小规模成长为国内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偏股型基金规模已近8万亿,持股市值约占A股市场的7%。如果行业还要以做短线、做差价、赚其他弱势投资者的钱为主要收益目标,那么规模很难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从海外实践看,对冲基金在市场总市值占比达到5%-6%之后就很难继续发展,因为再长大,“食物”就不够了,投资策略就无法产生合理的回报了。

原标题:【中欧基金窦玉明重磅发声:公募基金正处于生产方式重大转型期
内容摘要:记者 杨波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是中国最早一批公募基金从业者,同时也是一位行业资深观察者。在2013年出任中欧基金董事长之前,窦玉明曾任富国基金总经理、嘉实基金副总经理。经历了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3506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橱窗基金”出圈!最新分析、研判来了
下一篇:到2060年绿氢能源占比达70% 我们距离氢能时代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