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经济数据,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制造业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6%。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5%,比上月加快1.1个百分点。对此,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8月制造业景气度小幅回升但处荣枯线以下,需求弱修复、景气度不及供给。供给端,PMI生产为49.8%、持平上月。非制造业PMI表现较好,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就8月经济数据,包括金融、CPI、PPI、进出口、汇率等近期重点宏观经济数据详细解读如下:
一、最新出炉的8月份经济数据解读
1、随着稳增长一揽子政策不断落地显效,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对8月份整体经济形势怎么看?
李湛:8月多地疫情反复、川渝地区高温限电限产,叠加价格水平下行,经济总体上延续“弱复苏”的态势,其中基建表现亮眼。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下,一批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强劲动力。8月29日,李克强出席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指出“今年针对新挑战果断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力度超过2020年,规模合理适度”,随着一揽子政策的落实到位,经济形势有望稳步修复,从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录得49.4%,较上月的49%提升0.4个百分点,好于预期的49.2%。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6%,仍在扩张区间,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PMI虽然仍处在荣枯线以下,但订单指数等数据向好显示需求有趋稳迹象。怎么来看这个数据?能说明经济有一定的改善了吗?
李湛:1)8月制造业景气度小幅回升但处荣枯线以下,需求弱修复、景气度不及供给。供给端,抖客网,PMI生产为49.8%、持平上月。高频数据表明8月生产边际改善但幅度有限,8月PTA开工率为71.3%、较7月回升2.0个百分点;汽车全钢胎开工率总体持平上月;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去化显著;政策面压降产能和行业自发性减产下,螺纹钢周均产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水泥价格自7月筑底以来稳步小幅回升;需求端,PMI新订单、PMI新出口订单、PMI进口分别回升了0.7、0.7、0.9个百分点至49.2%、48.1%、47.5%,表明经济修复水平偏弱。
2)非制造业PMI表现较好,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表征需求的PMI服务业新订单指数回落0.3个百分点至49.2%,表征预期的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落1.2个百分点至57.6%,表明服务业需求有所走弱但预期仍向好。总体来看,8月PMI数据反应的经济改善程度不及6月。
3、消费市场方面,随着扩内需政策频频出来,消费市场能不能率先企稳?
李湛:消费市场企稳一方面在于扩内需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另一方面需要疫情收束和防控政策的配合。今年以来各省市发放消费券超过120亿元,在投向上侧重于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而2020年主要投向餐饮行业,汽车等大宗消费杠杆倍数高,同时跨期挤出效应并不显著,经测算120亿元消费券可拉动消费1000亿元。数据表明汽车销售已有明显改善,8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9.5万辆和23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3%和32.1%。不过,消费的复苏弹性仍然受到常态化防控对消费场景的约束和限制。9月8日,国家卫健委指出“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做好疫情监测预警”,仍需密切关注防疫政策对消费的影响。
4、今年以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接下来,基建投资增速是否会继续保持?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怎么看,增速是否继续下探?
李湛:1)年初以来,基建一直是经济运行中最大的确定性,高景气料将延续。基建向上承接6月专项债持续形成的实物工作量,向后看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专项债限额空间予以接力。同时发改委表示“今年前期准备的项目清单,总体上能够满足5000多亿元限额存量的发行需求”,基建资金和基建项目有望齐头并进。开工端,9月水泥磨机运转率达到50.52%、为全年高点,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44.5%、较8月末提升了6.4个百分点,指向高温天气陆续退场、各地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基建高景气料将延续。
2)地产方面筑底信号趋显,下行态势有望收束。保交楼为近期地产宽松政策的一大旋律,8月以来超过10城陆续出台措施,8月19日住建部、财政部、央行出台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促进保交楼,预计后续仍将继续推进。供给端政策力度仍有限,多数房企仍疲于应对现金流保卫战,但好的一点在于8月高能级+省会城市的宽松比例达到39.4%、为年内高点,需求端宽松已在贯彻落实728政治局会议、央行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8月25日国常会的相应要求,尤其是苏州等地进一步打开了高能级城市的宽松空间,对地产不妨多一点乐观。
二、8月金融统计数据解读
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发布2022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5571亿元。总体来看,8月份新增信贷数据回暖,尤其是企业融资需求有所回升。 其中,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又创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目前M2已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1、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9.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又创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 目前M2已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对此应该怎么解读?
李湛:根据8月的存款结构来看,实体经济部门存款增加,而政府存款持续降低,表明政府支出加快,存款向居民和企业端转移,带来M2的高增长。尽管M2保持高增,但社融-M2负缺口再度扩大,延续了2021年4月以来的下行趋势。一方面,今年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存款向居民和企业端转移,为M2的高增释放了空间。但另一方面,8月M2高增的同时信贷余额增速、社融增速均有所下滑,体现实体真实融资需求仍显低迷,且其中可能存在资金空转现象。
2、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新增信贷较上月明显回升的同时,信贷结构有所改善,这体现在数据的“一增一减”之间。8月份,票据融资明显少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那么,此前较为明显的流动性过剩但需求不足的特点是否已经有所改善?
票据融资同比少增,同时票据利率维持平稳,本月票据冲量的现象有所缓解;企业中长贷高增,反映实体需求有边际改善。由于前期专项债大规模发行,以及近期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目前基建项目进入资金使用期,配套贷款需求有所增长,对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带来支撑;同时,监管鼓励银行加大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也推动了非票据贷款规模的增长。总体来说,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贷组成的顺周期指标占比大幅提升,票据融资和企业短贷组成的逆周期指标占比降低,能够反映本月信贷结构边际修复,经济景气度有所改善。
原标题:【李湛:后续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 LPR或将进一步下调】 内容摘要:9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经济数据,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4.2%,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制造业增长3.1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4597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