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日】当姥姥不再记得我和妈妈的名字——该如何照护她们的“失智”时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你看这是谁?”

老人吃着送到嘴里的食物,对着手机屏幕眯着眼看了一眼,一脸疑惑,“不认识”。

“那我是谁?”

老人脸上的皱纹缓缓疏解开了一点,“你是开商店的”。

“还记得我,就是说不出名字了,手机里是我闺女,你外孙女呀。”

隔着手机屏幕,张瑾心里一紧,眼泪差点流出来,但又被生生挤回去了。

手机的另一端是她的妈妈,已经不认识自己的老人,是年过7旬的姥姥

9月21日,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远在北京工作的张瑾提前在网上买好了补品,委托妈妈带着去看望外婆。

妈妈并不知道阿尔兹海默症日的存在,也不想“过”这个日子,但还是应着张瑾的要求又给姥姥买了一大堆吃的。

妈妈可喜地发现,时隔几天之后,母亲又认识自己了,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但是还记得自己年轻时做的事情。

两个月前,张瑾曾回老家看望姥姥。那时姥姥同样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妈妈。

换衣服、剪指甲、洗头发、剪头发,张瑾和妈妈一起为姥姥做了一系列清洁的工作,姥姥很乖,皱纹深处看不见表情,感觉像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几个小时里,姥姥只说过一句话,就是在将她喜欢的甜瓜喂到嘴里时,说了一句“这个瓜不错”。

阿尔兹海默症被称为最没有尊严的绝症,虽然无法治愈,但姥姥偶尔的“认知清醒”还是让张瑾和妈妈心理多了一点慰藉。

中秋节前后,影片《妈妈》上映,影片讲述了年迈的85岁母亲,独自照顾65岁身患阿尔茨海默症女儿的故事。因为女儿突然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这段母女关系回归了“最初的模样”——女儿仿佛幼童的状态,无法独自出行、生活,甚至情绪失控,耄耋之年的母亲再度“成为一个母亲”照顾着记忆逐渐衰退的女儿。当看到影片中年近花甲的女儿面对母亲的照顾反复重复着“你是好人,你真像我的妈妈”时,张瑾泪流满面,她想起了姥姥,也在害怕会不会有一天妈妈也不认识自己。

2022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主题是“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携手向未来”,关注到上述信息并对此已经有所了解的张瑾买了一堆益智手工材料和书籍寄给了妈妈,并对妈妈开玩笑道,“不是老怕自己老年痴呆吗,来,预防着。”

老年痴呆症又称为“失智症”,在临床上被成为“痴呆”,但是在照护领域,为了表示对这个群体的友好化,减少他们的病耻感,人们更倾向于称之为认知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认知症是由多种影响大脑的疾病引起的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征。通常是认知功能(即处理思想的能力)出现比正常老化过程更严重的衰退。它会影响记忆、思考、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语言和判断能力。认知能力损伤通常会伴有情感控制能力、社会行为和动机衰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世界上每3秒就会有一人被诊断为认知症。据2021年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认知障碍症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2030年将达2220万,发病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认知症照护也成为老年照护领域的焦点和难点。

从患病率上来看,60岁以上人群中认知症患病率为6.04%。而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5岁,认知症的发病风险就会翻一倍。当然,不同的性别发病风险也不同,整体上来说,女性认知症的患病率是男性的1.65倍。

还有一些风险因素可能会加大患认知症的风险,比如遗传因素、低教育水平、听力下降、高血压、肥胖、抽烟、缺乏运动、缺乏社交、糖尿病、抑郁等。

认知症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上百种类型。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型认知症是最常见的形式,可能占认知症所有病例的60-70%。因此人们常常会误将认知症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划等号,但其实认知症还有其他的类型,比如另外三个常见的类型,血管型认知症(因脑部血管的损伤而导致)、路易体型认知症(因神经细胞内出现蛋白质异常聚集而导致)和额颞叶型认知症(大脑额颞叶的病变损伤而导致)。不同类型的认知症之间界线并不分明,混合类型的认知症也时常同时存在。

不同类型的认知症在症状表现上也有一些不同,但随着疾病的进展,都会出现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全面衰退。

因为身在四五线小城市,张瑾老家关于这方面的医疗资源并不丰富,尽管她曾多次查阅资料,但对于治疗建议,老家的亲人都不是很积极。

担心姥姥病情,张瑾曾咨询过一位医学专业的同学,她被告知,认知症的病程因人而异,通常会持续8-12年不等。由于认知症的发展是渐进性的,认知症人士会逐渐经历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每个人阶段的表现和照护重点会有所不同。

这在姥姥的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据张瑾妈妈回忆,早在几年前,姥姥就出现了一些认知障碍,变得健忘,特别是刚刚发生的事情;渐渐的沟通也变得困难,脾气暴躁的同时,还不能用适当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还会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对时间和日期感到困惑,家务活对于姥姥来说也越来越难。但在这个时候,家人并未带姥姥前去治疗,张瑾了解到,如果在早期阶段接受药物治疗,姥姥的病情发展速度可能会放慢。

而在目前,姥姥已经不但记不住发生的事情,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行为也变得困难,张瑾妈妈每次会给姥姥买一大包内裤,如果舅舅舅妈不在家,姥姥经常会大小便失禁。

张瑾不知道姥姥是否还能感知到时间和地点,或者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但可以明确的是有的时候她已经不认识自己的儿女。张瑾和晚辈们能做的,就是给姥姥买一些她喜欢吃的食物和物件,有时间帮姥姥做一些个人卫生清理,尽管已经像一张被岁月攥皱了的白纸,张瑾希望姥姥能愉悦的度过这段特殊时光。

在一些医学杂志和论文上,张瑾了解面对认知症病人,情绪疏解和互动交流也很重要,但张瑾和亲人都不知道如何科学的进行。

电影《妈妈》中,主人公妈妈最后带着女儿住进了养老社区。

电影中不少场景的取景是在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据了解,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认知症患者的照护这一世界难题,泰康之家在社区内设置了记忆照护专区,并在引进了针对重度认知症患者的“合十护理”新型服务模式。

合十护理(Namaste Care)是国际著名阿尔茨海默病专家Joyce Simard女士创立的一种服务模式,它为晚期认知症人士提供以舒适和愉悦为目的的服务,以减少或缓解患者或长辈没有希望、无助及孤独等情绪,通过爱的触摸和有意义的活动来治愈心灵。此外,社区还“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打造友好环境、文娱疗愈、特色餐饮、员工支持和家属支持五大特色版块,以及多感官刺激疗法、音乐疗法和怀旧疗法三大特色非药物疗法,已给入住老人家的感觉。

泰康之家医疗护理中心健康照护部认知症照护负责人龚增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认知症人群的护理,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所不同。对于早期阶段,照护的重点是保留能力和解决情绪问题;对于中期阶段,主要是要解决精神行为症状的问题;对于晚期阶段,则是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的灵魂与外界互动。对于早期和中期阶段的老人,我们有很多办法;但是对于晚期阶段的老人,如何为他们的心灵服务,是一个空白。

“妈妈这种病情越来越严重了,她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两个完全无法交流,再也找不回以前那种亲密的感受……”

原标题:【【阿尔兹海默症日】当姥姥不再记得我和妈妈的名字——该如何照护她们的“失智”时光
内容摘要: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一 你看这是谁? 老人吃着送到嘴里的食物,对着手机屏幕眯着眼看了一眼,一脸疑惑,不认识。 那我是谁? 老人脸上的皱纹缓缓疏解开了一点,你是开商店的。 还记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4744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信用卡寻“新路”
下一篇:博时成长精选混合增聘基金经理曾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