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除了加息 美联储还应加大缩表力度

  □ 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虽然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同时,通胀仍未成功逆转的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一方面,美国本土经济滞胀与衰退风险加剧;另一方面,加息的溢出效应引发全球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多国货币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加剧。

  □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通胀,美联储为控制通胀,紧缩货币、提高利率,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当前的经济金融基础和环境与20世纪70年代已大不相同,完全沿用当时的解决方案带来的收效可能远不及预期。比如,当时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较目前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联邦政府的债务率也较低,加息带来的副作用较小。

  □ 加息意味着提升美元的使用成本,而缩表意味着收紧美元的流动性,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抑制通胀可能更为有效。美联储需要充分考虑加息与缩表的“组合拳”,才能减小迈入滞胀或衰退的风险。

  从今年3月起,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应对高通胀,截至9月已连续加息5次,累计加息300个基点。自6月起,美联储启动量化紧缩(QT),维持每月475亿美元的缩表规模,9月后加码至950亿美元。尽管缩表进程按计划进行,但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规模仅减少约1%,其资产负债表规模仍有8.87万亿美元,超过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倍。综合考虑通胀等重要因素,美联储本轮政策收紧进程不仅滞后,缩表速度可能还会“慢半拍”。

  首先,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虽然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效果不及预期。8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经季调后环比上涨0.1%,预期值为下降0.1%;同比上涨8.3%,高于预期值8.0%。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环比上涨0.6%,高于预期值和前值0.3%;同比上涨6.3%,分别高于预期值0.3和0.4个百分点。其次,通胀仍未成功逆转的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一方面,美国本土经济滞胀与衰退风险加剧,继第一季度下滑1.6%之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季度下滑0.9%;另一方面,加息的溢出效应引发全球经济金融深层次问题,多国货币兑美元出现大幅贬值,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加剧。

  相比20世纪70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时期,当前的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单一加息的作用较为有限,同时加大缩表力度、收紧流动性或许是解决当下危机的有效手段。加速量化紧缩政策可有效抑制需求,减少政策时滞性。同时,收紧流动性对于各类投资和消费带来的紧缩效果一致,可有效舒缓通胀并缓解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的问题,部分解决经济金融中的结构性问题。

  一、加息抑制当前通胀的效果不及预期

  (一)仅靠加息难以解决当下供需失衡

  首先,加息是通过抑制需求从而对抗通胀的惯用工具,对于治理供给推动的通胀效果并不显著,而且很可能对扩大投资和产出起到反向作用。疫情暴发后,全球供应链断裂问题凸显,供需错配成为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重要原因。从美国CPI的细项指数中可以看出,能源、交通运输和耐用品的同比增速均迅速超过20%,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给冲击是通胀的先行因素。加息将会通过信贷途径提升资金借贷成本,不仅会抑制企业投资,还可能减缓企业产能扩张,进一步压制供给。

  其次,理论上加息可以通过抑制消费需求带动通胀下行,但在前期极度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下,效果极为缓慢。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今年4月,由于物价上涨,美国家庭储蓄今年锐减6000亿美元,但仍坐拥1.8万亿美元的存量。2022年6月末,美国净储蓄占GNI的比重达4.6%,为近20年的高点。这部分储蓄将成为推高日后通胀的重要来源。当前,美国17个州的政府正在发放通货膨胀救济支票,以帮助其居民应对不断增多的家庭开支,这将进一步增加控制通胀的难度。

  再次,加息本可通过降低资产价格进一步抑制消费需求,但是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已明显降温,但租金仍持续上升。随着美元指数上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房租价格逐渐成为本轮美国核心CPI上涨的主要原因。今年6月,美国S&P/CS20座大城市房价指数同比上涨18.65%,虽然增幅有所下降,但仍处于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区间。美国这一轮房价上涨幅度远远高于以往历次上涨周期中的涨幅,S&P/CS20座大城市房价指数是次贷危机前的1.5倍。从房价回落到房租回落的时间可能更长,自疫情暴发以来美国通胀细项指标中的住房CPI同比增速从未出现回落。

  (二)货币政策框架和传导机制均已发生变化

  20世纪70年代,在两次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双重打击下,美国经济陷入滞胀,CPI同比增速跃升至10%以上。保罗·沃尔克(1979年至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为控制通胀,紧缩货币、提高利率,联邦基金利率在1980年4月达到19.96%。该轮加息后,美国GDP同比增速迅速降至负值,但却有效遏制住通胀,奠定了20世纪80年代繁荣增长的基础。

  当前的经济金融基础和环境与20世纪70年代已大不相同,完全沿用当时的解决方案带来的收效可能远不及预期,产生“东施效颦”的结果也并非不可能。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通胀,当时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较目前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联邦政府的债务率也较低,加息带来的副作用较小。此外,当时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与全球石油价格下跌周期刚好重叠,加息对通胀的作用也有待验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已不存在降息空间,美联储开始采取量化宽松(QE)政策。从通胀水平来看,无论是CPI还是美联储更关注的PCE,均在大部分时间维持在2%以下的水平。该轮量化宽松政策在没有引发大规模通胀的情况下,推动了经济恢复。美联储在2008年降息扩表后,直至2015年才重启加息,2017年才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本轮货币政策紧缩期间面临的全球经济环境已发生重要转变。疫情暴发前,发达经济体处于持续低通胀时期,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胀对各国国内经济环境的敏感性降低,而全球供需关系、运输成本和产业链变化对通胀影响更为显著。美国甚至两次修正其货币政策框架,通过提升对通胀的容忍度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在全球通胀初露苗头之际,美联储迟迟不肯开启紧缩进程。

  然而,目前支撑过去“大缓和”时期的经济全球化、持续稳定等因素正在逐步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通胀压力。疫情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疫情前后的生产方式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供应链管理方式将从效益优先转变为安全优先。疫情本身对供应链的影响本应是短期的,但是随着疫情持续,全球供应链重塑的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企业经营成本相较疫情前已经显著增加,此时持续大幅加息对于有信贷需求的企业来说,无疑不堪重负。

  二、激进加息损人不利己

  (一)基础较强的美国经济出现衰退风险

  美国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折年化季调环比增速分别为-1.6%和-0.6%,连续两个季度增速为负,符合“技术性衰退”特征。美国就业市场虽然表现强劲,但近期增长放缓,失业率已经开始上升。8月失业率为3.7%,比上月高出0.2个百分点。此外,美国10年期国债与2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倒挂已经长达近3个月时间,金融市场判断后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明显上升。如果美联储未来继续大幅度加息,可能会阻碍经济增长并导致失业率攀升,经济进入“实质性衰退”的风险上升。

原标题:【盛松成:除了加息 美联储还应加大缩表力度
内容摘要:□ 美联储持续大幅度加息虽然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同时,通胀仍未成功逆转的同时,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副作用已逐渐显现。一方面,美国本土经济滞胀与衰退风险加剧;另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5081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中泰证券:白酒板块基本面环比改善 宏观催化看好整体估值反弹
下一篇: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催化医药大反攻 能持续吗?重仓基金经理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