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国庆,A股消费股终于在沉寂许久之后有所表现。近期,与经济复苏相关的细分板块,如机场航运、景点旅游、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酒店餐饮等均有一定程度反弹。就消费股相关话题,本期《红周刊》特邀请东吴证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师吴劲草进行解读。
“四季度的消费复苏情况需要紧密关注防疫政策。相比消费淡季与旺季之分,从基本面角度,我更看重基数的高低。”吴劲草在接受《红周刊》专访时表示。在他看来,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二季度,会逐渐出现低基数效应。“现在很多消费股具有估值的吸引力,具有长期增长韧性的公司估值肯定不会低。”此外,他还就医美、电商、品牌力塑造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消费复苏与防疫政策紧密相关
目前各子行业龙头性价比不错
《红周刊》:四季度往往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您对今年四季度的消费情况及消费股表现有怎样的预期?
吴劲草:消费复苏与防疫政策紧密相关。当然,四季度的消费旺季更多是情绪上的,边际改善是更重要的。相比旺季我更关注基数高低。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二季度,会逐渐出现低基数效应。
《红周刊》:和新能源这类成长型股票比,从2021年2月高点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消费股的表现始终偏弱,这与公司盈利韧性是否相关呢?
吴劲草:消费股并非没有展现盈利韧性,而是未实现估值上涨。像一些白酒、化妆品等消费龙头,盈利是相当有韧性的。但与出行相关的免税、零售等领域,确实因疫情而导致利润受到影响。
整体看,最近两年,市场也处于分化状态,更倾向于强成长逻辑的股票,如半导体、新能源等。目前市场是更喜欢成长赛道的:快速增长-融资-继续快速增长这个路径的,而市场也并不排斥融资,对这种行为给予了高度正面反馈,认为增长比现金流更重要。而消费股则恰恰相反,其现金流、盈利能力都很强,不需要融资就可以维持现有增长,甚至还可以分红。因此,这就是市场风格分化问题。
《红周刊》:谈及估值,目前消费各子行业估值水平也是有所分化的,您认为哪些消费板块更具估值性价比?
吴劲草:现在消费各子行业的龙头都有不错的性价比。一些酒类、餐饮类公司的估值已经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位置了,而率先反映复苏的细分领域,如免税、旅游、机场、酒店、零售等同样如此。如我们重点追踪的中国中免,以现在的盈利计算,按照实际经营能力明年可能只有二十多倍的估值,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红周刊》:正如您刚才说的,市场的风格短期还不在消费股。但现在是长期配置的好时机了。
吴劲草:是的,市场情绪无法把控,但有吸引力的估值的相对区间却可以给出判断。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短期股价会受各种因素催化及影响,但长期股价是由盈利的质量来决定的。现在很多公司具有估值吸引力,需要未来两三年后再来复盘,而不是看两三个月后股价的涨跌情况。
长期而言,具有长期增长韧性的公司估值肯定是不会低的,比如日本一些化妆品公司,公司的增长可能在2%~5%,估值长期保持在四五十倍,甚至五六十倍左右。
投资要把握住三大逻辑
奢侈品涨价更多与货币政策相关
《红周刊》:能谈一谈您对消费股整体的投资逻辑吗?
吴劲草:消费股投资有三大逻辑,一是行业规模与渗透率提升。当新技术诞生、新消费需求被挖掘时,往往能迎来渗透率提升的机会,如2021年的医美、新能源汽车就是典型代表。二是市占率提升。当消费习惯已经逐渐形成后,行业头部名将在一轮轮“拼刺刀”中竞争,争取龙头地位,市占率不断上升,比如化妆品赛道的珀莱雅、贝泰妮,运动服饰领域的李宁、安踏等。三是价格带提升。一部分消费品具有持续提价能力,比如茅台、爱马仕等,另一些消费品则可以做高端迭代提升价格带,如华为、波司登等。
《红周刊》:聊聊其中的代表领域医美吧。2021年该板块爆发,但在行业爆发初期,似乎并不容易分辨出好公司和差公司。
吴劲草:确实如此。任何行业都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初期一定是鱼龙混杂的。医美这类渗透率提升的成长性市场,优势是空间很大很性感,从0.5%~5%,这是10倍级别的增长,而从5%~10%,这是两倍的增长,很显然,0.5%~5%的市场更具成长能力。在初期,是骡子是马,抖客网,资本市场很难辨,但路遥知马力,长期发展中企业最终会分出差异。
那么,如何去挑选具体的公司就显得很重要。谈到医美,这是一个兼具消费和医药属性的行业。从终端消费属性来看,药的功能是治愈,消费品的功能是改善。如果把医美当作药来理解,其目标就是治好某种病,一旦具有这样的属性,产品就是一次性的,不具备迭代和复购属性。当然,如果这种“病”是“你觉得自己不够美”,那变美就是一个持续的消费动作,可持续和复购的,这跟治愈是不一样的。
体现在公司的思路上,就要看一家医美公司擅不擅长消费品的定位。比如,爱美客公司的管理层基本上都出自各个消费品公司,消费思维强,从产品标签、丰富品牌内涵、组合产品矩阵等都是从消费品属性考虑公司的。当然,这也要区分上下游不同的公司,比如上游制剂、注射剂、原料类的公司,和下游美容诊所类的公司,思路也是不一样的,需要区别看待。
《红周刊》:波司登、李宁等国产品牌是市占率提升的代表,成长为细分领域的老大。那么,对于这类机会,投资者如何率先捕捉到呢?
吴劲草:需要不断地与市场沟通,同时去公司调研,这是有迹可循的。如,2018年时,我在大街上发现很多年轻人穿着波司登的羽绒服,在此之前,很多人认为它可能是个偏中老年人,“送爸妈”的品牌。后来,发现我的很多年轻同事也买了波司登羽绒服,这时品牌力可能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通过调研我发现,波司登此前也做过很多不同的四季常服以及女装品牌等,但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公司在2017年、2018年左右重新聚焦羽绒服。当时恰好处于国货崛起大潮前夜,公司抓住这个时间点,在设计、营销、市场、品牌升级上都下了很多重注。同时,功能性很强,也是波司登羽绒服的优势领域,因为全世界的羽绒服很多都是在波司登制作的,其技术和工艺本身就是突出的,加上自己又做了很多年羽绒服,具有群众基础。因此,在强大供应链优势下,强标签化产品就打造出来了。可以说,任何品牌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力。当然,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就能成功,不管怎样,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要注重品牌标签的打造。
原标题:【东吴证券批零社服首席分析师吴劲草:淡旺季不是消费股上涨的根本逻辑】 内容摘要:临近国庆,A股消费股终于在沉寂许久之后有所表现。近期,与经济复苏相关的细分板块,如机场航运、景点旅游、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酒店餐饮等均有一定程度反弹。就消费股相关话题,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5371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