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三重气质磨砺,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冠礼画像

于今二十年,历历经行处。

  

“入世”以来,中国保险业历经国有险企一枝独秀,股份制险企渐次出现,合资、外资险企争相涌入,到地方险企蓬勃崛起,演绎着保险大时代的大潮奔涌。

  

弹指一挥间,那些因“入世”而生、在中国保险市场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的合资、外资保险公司迎来了自己的冠礼之年。

  

在中国保险市场大江大海的20年里,一波波海浪或激荡咆哮,或低回沉吟,无不折射着时代的烙印;一朵朵浪花跌宕起伏,则讲述着不同企业个体探索突围、改变命运的故事。

  

站在保险业高质量转型的风陵渡口,作为典型的长期主义行业,中国保险业如何开启下一个20年征程?时代的重托固然为之赋予了深沉的底色,但如何才能真正穿越呼啸而来的新周期,成为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保费规模、资产利润、横纵增速、人力多寡、品牌网点……或许有着太多的目标可以衡量一家企业的成长,但相对于外化的指标,我们更相信一家企业的内在气质方才是多年沉淀修炼出的独门功夫,是其真正穿越历史周期的保障。

  

在这个方面,那些韧性强、成长稳的合资、外资险企对行业来说有着相当程度的参考蕴意。他们发展过程中的定位、选择与执着,不仅表现出一种对于长期主义的坚持与理解,也在相当程度上为整个行业探索着未来的航向与航路。

  

这次我们走进“入世”后成立的首批合资险企之一——中英人寿,这家合资人身险公司在二十载的成长中,不仅呈现了在业务规模、利润数字、文化品牌等软硬指标的向上生长;也全方位地展现了在一个较长的市场时期下,一家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的人身险公司是如何沉淀出与行业属性、时代特性相契合的文化底蕴,磨砺出属于自身的内在特质。那么,走过二十载青葱岁月,冠礼之年的中英人寿到底呈现了一种怎样的向上的能力与气质?回望中英人寿的来时路,或许可以看到成长的密码。

  

第一重气质:避开跑马圈地的盲目激进,找到属于自身差异化的积极进取节奏

  

积极与激进看似相近,实则天壤之别。作为典型的长期主义行业,环顾全球人身保险历史,太多的遗憾与没落与后者联系在一起。但面对一个初开的市场,如何甄别期间的战略举措,涉及的不仅是战略能力,更是理念的坚持。

  

纵览中英人寿20年,恰好赶上了中国人身险历史上可遇不可求的扩张机遇期,但如何保持自身积极进取做优做强,又不冒进犯错黯然于野,这显然是中英人寿多年来的一大考验。

  

差异化、专业化、创新化、合规化这些战略兼顾了积极的市场策略,也兼顾了人身险保险长期主义的经营理念,保障了中英开疆拓土之余,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早在2003年1月1日,英杰华集团和央企中粮集团联袂设立中英人寿之初,这家合资人身险公司即坚定了差异化的发展道路。随后即在品牌、消费者教育、渠道战略、内控合规等方面也各自确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成长轨迹:

  

2004年

  

中英人寿成为监管批复的第一批外资寿险公司,并很快成为第一批获得全国资质的外资寿险公司;

  

2005年

  

中国团险开放后的首张外资保单诞生;

  

中英人寿推动的全国首届“华人地区保险经纪代理业经验交流论坛”及随后的经代培育中心项目,成为国内寿险经代模式的发迹点;

  

2007年

  

中英人寿完成首例国际SOS紧急救援,也成为四川本土外资保险行业第一例针对普通民众的SOS紧急援助接力服务;

  

2003年-2014年

  

相继成立的个人营销、银行保险、团体保险、经代营销、直销与电话行销、数字及移动营销事业部,构建了渠道多元化营销体系,这也成为中英人寿的又一鲜明特质……

  

在营销模式、渠道创新的同时,中英人寿认为,产品永远是硬道理,以需求为导向、以合规为保证的产品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2013年8月,原保监会启动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长达14年之久的人身险2.5%预定利率上限成为历史。中英人寿迅速反应,同月即推出市场上第一款预定利率3.5%重疾产品“康佑一生”,再度掀起重疾险产品迭代和创新的热潮。

  

2017年5月,中英人寿创新推出差异化属性“重疾/轻症不分组两次赔”产品“爱守护重疾系列”,一经上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产品销量屡创新高。

  

同样是在人身险费率改革的背景下,中英人寿也积极探索、开发目前市场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推出包括“中英人寿永安鑫终身寿险”等新卖点产品,引发后续广泛关注。

  

2015年前后,中英人寿没有采取激进的规模化发展战略,而是始终坚守保障定位,坚持以专注专业创造客户价值,率先提出产品加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从客户真正的需求出发,通过产品和服务一体化,为客户提供自动、简便和数字化的基础服务及全面、贴心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2021年,中英人寿进一步明晰了3个维度的战略定位,即个险核心+差异化发展的渠道定位,聚焦新中产+把握高净值的客户定位,夯实基础+开拓第二曲线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恰如一位作家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对于一家险企也是如此,时代浪潮之下如何选择,为与不为,往往决定着企业命运。

  

这或许也解释了中英人寿之所以可持续多年保持盈利跻身合资头部的原因。对于长期主义经营而言,保持自己的节奏终将迎来强而大的时刻。

  

第二重气质:警惕致命的自负,尊崇保险专业主义、业绩自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有本经典名著《致命的自负》,不要屯于过去的成功经验,过于迷信曾经的成功而框住自身的发展,而是要在经验和现实之间达成新的“扩展秩序”。

  

在行业环境急剧变化的过去几年,如何才能真正穿越增长迷雾?走过2014年—2017年的狂飙猛进,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换挡提速期,科学技术不断加速,叠加老龄化时代来临,人口结构深刻变化,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管理、医疗保障、财富传承、风险隔离以及企业的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升级,挑战着保险业的供给能力,各家保险企业不得不自我迭代,进入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转型周期。

  

我们或许看到太多的跨界而来者,海外来客依托往昔的经验逐鹿保险行业,也因此看到了太多惨痛的教训。对此,中英人寿的路径答案是:回归保障方向,苦练保险专业内功,发展多元渠道,超前布局数字化转型、生态化。与同业相比,过去几年的中英人寿固然没有保费规模的激增,但也少了许多转型阵痛。

  

2018年至2020年,中英人寿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9%,原保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超11%,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8%。2020年,中英人寿保障类产品占比达50%,远高于行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增长韧性可见一斑。

  

走过2020年的疫情,2021年的人身险行业越发艰难,国内外疫情的反复和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国内人身险行业进入从未有过的发展阶段:不仅告别往昔高速增长,且陷入连续的低增长,乃至负增长,不仅头部企业难以抑制的规模、人力、新单等核心指标的多线下滑,2021全年人身险保费都出现了0.3%的负增长。中英人寿则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节奏,不仅原保险保费收入、新业务价值、净利润等多项核心经营指标均保持正同比增长,创公司自成立以来新高,新单年缴化保费更是达到25.62亿元,同比增长13%;新业务价值(VNB)4.77亿元,同比增长85%;全年实现净利润9.13亿元,同比增长22%。

  

原标题:【二十年三重气质磨砺, 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冠礼画像
内容摘要:于今二十年,历历经行处。 “入世”以来,中国保险业历经国有险企一枝独秀,股份制险企渐次出现,合资、外资险企争相涌入,到地方险企蓬勃崛起,演绎着保险大时代的大潮奔涌。 弹指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6741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航天强国征程已启,中诚国达助力航天实业
下一篇:冷空气来袭降温持续 我国多地供暖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