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行业二十载,建设养猪强国,不忘初心——专访谭涛博士

记者:颜志全

  

第26届国际猪兽医学会(IPVS)于2020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Riocentro会议中心举行。IPVS 被誉为世界猪业上最重要的技术和学术交流盛会,它涵盖来自全球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免疫学和疫苗学,食品安全,生殖,生物安全,遗传学,抗菌剂,动物福利,营养,临床病例,生产和创新,及畜群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IPVS 2020 是巴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养猪业大会,来自五大洲的约3,000名代表参会。包括兽医,动物科学家,研究人员,企业家和其他专业人士。谭涛博士就是其中一位。

  

深耕行业二十载,建设养猪强国,不忘初心——专访谭涛博士

    

  

谭涛博士国际猪兽医大会(IPVS)上做英文报告

  

谭涛博士,现任礼蓝(上海)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礼蓝动保”)的技术总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从事蓝耳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后加入外资动保公司一直从事规模化猪场的技术研究。谭涛博士经常受邀到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谭涛博士于2016年加入礼蓝动保,礼蓝动保作为全球第二大独立动保企业,我们与他就猪病防控、礼蓝动保的发展、猪肉价格、国外养猪业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字梳理如下:

  

深耕行业二十载,建设养猪强国,不忘初心——专访谭涛博士

    

  

谭涛博士

  

当前国内非洲猪瘟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弱毒株的出现更是让行业遭受二次重击。谭涛博士在帮助养殖企业防非瘟、快发展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方案。

  

经过近三年非洲猪瘟的“洗礼”,中国猪场在付出巨大代价。谭涛博士作为一线技术研究人员,逐步摸索出了许多非瘟防控的宝贵经验。一方面,他将经验提炼,形成方法论,已发表多篇这方面的学术论文,获得业内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在实际生产中他也在积极推广应用这些方法论。毫不夸张地说,有些经验,已经是世界领先的。

  

首先,是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止非洲猪瘟病毒传到场内,很多猪场需要对已有的硬件进行生物安全改造,之后便是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的流程。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人,不仅仅是规程本身,猪场管理者应该重视:通过培训,让猪场工作人员熟悉生物安全规程,保证工作人员能严格执行,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了解“二八定律”,找到生物安全实践中的关键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再次,长期执行,不断提升。

  

精准剔除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自然变异株和基因缺失株的出现,原有的拔牙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精准剔除技术的核心是抗原检测,因此猪场要以最快速度对疑似病例进行检测,由谭涛博士首次提出,在原有的口腔和鼻腔采样之外,增加淋巴采样和扁桃体刮片采样等方法。同时,因为存在弱毒株感染的可能,还可以考虑增加抗体检测。

  

在非洲猪瘟发病之初,行业对该病知之甚少。在2018年非瘟爆发后不久,谭涛博士亲自出马邀请欧洲的非瘟参考实验室主任Sandra Blome博士来到中国,请他为广大养殖户,兽医和服务人员,分享非洲猪瘟的病毒特性与欧洲的防控经验。活动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高峰时段有15万人同时在线观看。谭涛博士现场为观众做同声传译。还加场为客户讲解非瘟与拔牙知识,帮助猪场进行现场的生物安全审计,提出生物安全改造建议。

  

深耕行业二十载,建设养猪强国,不忘初心——专访谭涛博士

    

  

谭涛博士在会议上为国外专家现场进行同声传译

  

此外,谭涛博士正带领团队开发了生物安全审计工具软件。不仅审计列单包含所有的生物安全关键控制点,而且可量化的审计结果,自动生成专业审计报告(包含审计结果区域排名及阶段性大数据),这在流程化、现代化管理方面尚属国内首创,并由美国总部负责做全球推广。

  

科学的评估疫苗和抗生素的效果

  

谭涛博士强调,对于疫苗来说,第一,安全性。特别是弱毒疫苗,不安全的疫苗会造成猪群的强应激甚至死亡,对于蓝耳病疫苗来说,注意毒力返强问题。第二,抗原含量。抗原含量不足的疫苗是无法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的。第三,稳定性。有些疫苗出厂的时候抗原含量高,但是降解太快,这样的疫苗在临近保质期的时候很难达到有效的免疫效果。对于灭活疫苗来说,稳定性还要考虑佐剂的问题,佐剂进行乳化后是粒径需要达到50微米左右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有些疫苗的乳化工艺不过关,佐剂乳化后粒径太大,不但没有起到增加免疫的效果,还容易造成注射部位出现脓包。第四个考虑的是毒株的匹配。选择疫苗的正确判断顺序是安全性、抗原、稳定性、毒株。很多猪场在选择疫苗的时候由于各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会把顺序打乱,毒株匹配效果大打折扣。

  

深耕行业二十载,建设养猪强国,不忘初心——专访谭涛博士

    

  

谭涛博士参观美国某蓝耳病阴性猪场

  

对于药物的评估,理论上来说,需要评估药剂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治疗等效性。很多猪场找实验室做药敏试验来评估,甚至有的大型猪场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来做同一种药物几个品牌的药代动力学试验。但是,药敏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都无法反映出药物的治疗等效性,所以谭涛博士推荐的方法是做猪场平行对照试验,把一批猪随机分成两组,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和相同疾病压力下,分别使用不同厂家的药物,最后分析两组猪只的死亡率、淘汰率、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标,这样更能体现出药物真正的治疗效果。

  

除了非瘟,猪呼吸道疾病等其他疫病也会成为猪场效益的杀手

  

在非瘟之外,蓝耳病依然是猪场最大的困扰,对母猪群和保育猪群影响最大,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母猪和保育猪的高死亡。蓝耳病阳性猪场生产会持续的不稳定,还会因为免疫抑制导致细菌继发感染的高发,比如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支原体等。蓝耳病毒变异快、毒株多样、容易重组,疫苗免疫对蓝耳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广大养殖户的反馈来看,疫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有的猪场尝试进行蓝耳病的净化,但是除了成本高昂之外,如何长期维持阴性是最大的难题。蓝耳病的控制是个系统工程,几年前由谭涛博士在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上首次提出的蓝耳病防控的“三大原则”,近年来已经是行业共识。第一,做好疫苗的免疫,选择安全性好、不容易毒力返强的疫苗;第二,选择优质的药物,比如选择替米考星配合磺胺药,在控制好细菌性继发感染的同时,还能降低蓝耳病毒的复制速度。第三,执行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做好后备母猪驯化、猪群流动管理、应激管理,控制好温度、湿度、密度等。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必须同时做好才能保持蓝耳病阴性猪场的长期稳定。

  

对于育肥猪群来说,常见的传染病有四种,呼吸道病有支原体肺炎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消化道疾病主要有回肠炎和猪痢疾,急性胸膜肺炎会造成猪只的快速死亡,其他三种病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育肥猪的经济效益。

  

原标题:【深耕行业二十载,建设养猪强国,不忘初心——专访谭涛博士
内容摘要:记者:颜志全 第26届国际猪兽医学会(IPVS)于2020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Riocentro会议中心举行。IPVS 被誉为世界猪业上最重要的技术和学术交流盛会,它涵盖来自全球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病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7525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美的MDV多联机驶上"海上丝绸之路"
下一篇:从小郎酒、顺品郎到郎牌特曲,郎酒为何有“浓酱兼香大战略”兴起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