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足一个月,2022年即将收官。回顾2022年,年内基金经理变动时有发生,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变动更牵动人心。
在年内基金经理离任名单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如崔莹、董承非、葛晨、周应波和近期的如袁芳等。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今年以来,已有来自125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的301位基金经理出现变动。
从离任基金经理的去向上看,“奔私”无疑是一大选择。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初已经有超20位公募基金经理选择奔私,其中包括董承非、周应波、崔莹等一众明星公募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一方面是在公募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了成熟的投研体系,希望寻找更大价值的变现平台;另一方面是私募基金的运作相对更加灵活,可以更好的应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实现自我价值。
年内超300位基金经理离任
行业人才的进进出出,一直是较为普遍现象,年初以来离任并离职的也不乏明星基金经理。
其中就包括“顶流”基金经理中欧的周应波、兴证全球的董承非、农银汇理的赵诣等。此外,还有去年基金亚军宝盈基金的肖肖、大集合公募化产品冠军中金公司的韩庆、国泰基金老将杨飞、银河基金老将神玉飞、博时基金“医药一哥”金葛晨、华安基金的名将崔莹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年初以来已有来自125家基金公司和资管机构的301位基金经理离任。通告可见,基金经理离任多为“个人原因”。而年初以来工银瑞信离任基金经理为9人,为离任经理人数最多的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和博时基金年内离任基金经理则均为7人。
纵观公募行业发展,在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的年份,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往往较多。从近五年的情况来看,2019年全年离任基金经理数超过200人,2021年全年离任基金经理数更是超过300人达321人,距离2022年结束不足1个月时间,全年离任人数已达301人,仅次于2021年全年,为史上第二高。此外就单季度而言,2020年的第二及第三季度、2021年的第二及第三季度、2022年的第一及第三季度的单季度离任基金经理数都超过了70人。
数据来源:Wind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数据显示,复盘历史上基金经理离职潮出现的历史阶段。权益基金经理离职人数高峰主要出现在2015年第二季度、2021年第三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第三季度,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85人、55人、45人、45人,对应Wind全A季度收益分别为22.46%、-10.04%、-32.92%和-13.92%。
不可否认的是,年初至今市场环境相较此前更为复杂,权益类基金业绩也更是堪称“惨淡”,因而行业人员流动也进入了高发期。
二传统大型基金公司相比于小型基金公司具有明显的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型基金公司在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及相对优厚待遇留住人才。相较而言,中小型基金公司中,除少数几家基金公司依靠激励机制和差异化竞争实现了稳定发展,绝大多数中小基金公司针对人才流失现象也依旧无解。
此前,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也表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基金经理品牌效应对购买基金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中小基金公司的突围还是要靠业绩,相应的中小基金经理对业绩的容忍期限就更短一些。因此,这些公司人才流动更频繁也是正常情形。
“奔私”仍是重要选项
从年内基金经理离任及去向上看,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在行业高速发展和加速洗牌的格局中“奔私”,他们不仅希望以更自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也渴望寻找更大价值的变现平台以实现其自我价值。
今年1月,华安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崔莹离职,随后与基金业内多位同行共同创立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随后,在兴证全球基金工作接近10年的董承非正式“奔私”,加盟老同事杜昌勇、王晓明的睿郡资产。
2月,被冠以“医药捕手”之称的博时基金葛晨宣布离职并加入平台型千亿私募高毅资产。
5月,前易方达顶流“固收+”基金经理林森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引发市场关注,随后其加入上海勤辰。
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1月初已经有超20位公募基金经理选择“奔私”,这其中包括董承非、周应波、崔莹、葛晨、肖肖、林森、雷鸣等。
据招商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截至今年年中,大约七成的基金经理离职后选择“自立门户”,而有三成选择加盟私募平台。
其中,周应波选择自立门户成立了运舟私募基金。周应波是目前业内口碑较佳的“成长派基金经理”之一,他是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历任平安证券研究员,华夏基金担任研究员,2014年加入中欧基金,2015年11月起正式担任中欧时代先锋的基金经理。
而董承非则选择加盟了百亿私募睿郡资产。公开资料显示,董承非拥有 19年从业经历,15年投资经历,曾历任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监、基金经理,主要管理兴全趋势投资、兴全全球视野、兴全新视野等公募基金。
“奔私”后业绩分化大
事实上,就在年内A股市场弱势之际,不少加盟私募机构的知名基金经理凭借此前的“光环”新发产品受到市场热捧。
例如,周应波“奔私”后的首批新产品在8月15日募集首日就大卖超30亿元,到10月中旬,公司已发行29只私募基金。这也意味着,从产品募集宣传到公司规模百亿,周应波掌舵的运舟私募仅用时三个月。
受到市场热捧的还有管华雨旗下的产品。公开资料显示,管华雨具有近20年的投研经验,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曾经先后在申万证券投资部、信诚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彤源投资等工作。2015年他“公奔私”加盟上海彤源投资,期间管理规模超百亿元,旗下产品5年期间年化收益率超28%,最大回撤低于25%,颇受业内认可。
那么,在新一批“奔私”明星基金经理一往无前的时候,早期“奔私”的基金经理如今业绩如何?
从这些基金经理“奔私”后产品管理情况来看,招商证券的统计显示,以发行主观多头私募产品为主;并以主观多头策略为主,达3717只,占比超过四分之三。此外,债券策略、组合基金、股票多空、相对价值等偏稳健的产品也占一定比例,合计占比达17.32%。
从业绩表现来看,虽然存在分化,但研究表明,这一差距正在缩小。招商证券分析指,从收益分布情况看,公奔私基金经理收益表现分化较为显著,近1年收益水平在5%和95%分位的基金经理业绩表现相差近60%,近3年收益差达173%,近5年收益差达246%。
但总体来看,公奔私基金经理的收益中位数水平大幅跑赢同类平均和市场指数。分年度来看,公奔私基金经理收益分化程度有收敛趋势,收益差从2020年的103%降至2021年的78%。
基金业高速发展下的人才高流动
事实上,面对行业人员变动,尤其是“奔私”潮再起,有业内人士认为,离职人数看起来较多,但这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2019年,公募基金规模接近15万亿元;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激增5万亿元达到20万亿元;2022年,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规模已达到26.43万亿元。
此外,从基金经理人数来看,2019年初,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人数1885人,而截至目前这一数据已达到3231人。
例如,年内除离职基金经理外,基金经理队伍也在持续壮大,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还在持续攀升。Wind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抖客网,153家基金公司及资管机构共新聘基金经理635位,其中嘉实基金新聘基金经理数达28位,包括嘉实基金在内的11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超10位。
不过,对于公募基金持有人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显然还是业绩的持续性。例如,基金经理离开后,投研是否后继有人,能够持续带来可观的回报。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投研实力较强的公司,基金经理的业绩不仅是依靠个人,也依靠公司投研团队。这样即便基金经理离职,新任基金经理也可以得到既往的支持,基金受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小。因而单一基金经理离开确实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团队成熟度已经较高、制度保障依旧高效的情况下,其实不利影响事实上也是有限的。
整体而言,有业内人士在针对年内行业人员流动时就评价,“基金经理的流动是市场资源自我配置使然,对行业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原标题:【2022年离任基金经理创史上第二高,300多位离任,七成另谋高就,三家基金公司变动最多】 内容摘要:还有不足一个月,2022年即将收官。回顾2022年,年内基金经理变动时有发生,特别是明星基金经理的变动更牵动人心。 在年内基金经理离任名单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如崔莹、董承非、葛晨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8419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