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DP近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是9.56%。
股神沃伦巴菲特投资56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约20%,其中2016到2020的五年间约7.33%。
但在乳品行业,却有几家2021年增速超30%且近五年复合增长跑赢GDP和巴菲特2到5倍的企业。
*FBIF2022中国食品饮料百强榜中的业绩和增长率仅统计企业“包装食品制造”相关业务的营收。
他们为什么能够在今天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有人说踩中了赛道高速增长的起点;有人说成功打造出了某款爆品;有人说因为营销投入大,抢占了消费者心智和货架上的份额。
我们不敢妄言答案,但坚信,当下令人羡艳的成绩一定不是一朝一夕的红利,而是基于时间和实践的厚积薄发。
因此,FBIF开启了「那些增速超30%的乳企做对了什么」系列报道,希望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的访谈和对企业经营历程的研究,探寻和总结部分决定性的成功因素。
第一期,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大本营驻扎在西南的新希望乳业(下称新乳业),以及2004年加入新乳业、2010年出任总裁、2016年出任董事长的席刚身上。
2001年,新希望集团开始以并购重组地方乳制品企业的方式涉足乳制品行业。这样的基因,也为新乳业后续并购整合的“1+N”模式和以低温乳品为主的“鲜战略”埋下了最大的伏笔。
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后,新乳业已经将它的低温鲜奶布局从西南延伸到了华东、华中、华北、西北,逐步覆盖全国。截至2022年底,旗下有66家控股子公司、15个主要乳品品牌、16家乳制品加工厂、和13个自有牧场。
业绩方面,在2020年近70亿元的基数上,新乳业仍然在2021年取得了32.87%的增长和89.67亿元的总营收。而更让人诧异的是,它在2017至2021年间的增速,一年比一年高。即使是复合增长率,也在不断攀升。
在这样的成绩背后,我们认为新乳业主要做对了四件事。
本文目录:
01 战略选择:因时因势,相对正确
02 经营思维:以最优资源结构解决问题
03 地基建设:初始运行机制、团队、管理者
04 产品创新:敢于尝试,不以成败论英雄05 新乳业的未来
一、战略选择:因时因势,相对正确
赛道,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阈值。新乳业近几年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低温乳品赛道的蓬勃。
但在12年前新乳业确定“鲜战略”时,低温赛道并不明朗。让他们如此笃定的原因,离不开对当时市场竞争格局、低温乳品特点和企业自身优势的清醒判断。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做出特定条件下最正确的战略选择,是新乳业做对的第一件事。
FBIF:取得目前的成绩,您觉得新乳业做的最正确的事情是什么?
席刚:“鲜战略”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战略,保持这个战略上的长期一致性和对未来的笃定,在我看来是最关键的。
FBIF:新乳业的鲜战略在2010年就提出来了,虽然现在回头看是个正确选择,但回到十年前,低温乳品的未来可以说是一片迷雾,你们为什么有勇气做这个决策?不怕巨大投入后换来一场空吗?
席刚:2010年我做总裁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新乳业工作很长时间了,也在云南片区做了两年区域总经理。所以我对乳业有比较长期的研究,不是拍脑袋要做低温。
第一,在当时,做低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相对正确的选择。伊利、蒙牛那时已经发展的非常快,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品牌影响力。我们再去做常温没有竞争优势,这是一个现实。所以不是说我们非得做低温,而是没有选择,但有时候没有太多选择,反而是告诉了你最好的选择。
第二,我们这些公司原来就是区域乳品企业,大部分是解放前后建立的,抖客网,最早叫“牛奶公司”,从国外引种做鲜奶和酸奶。这是我们历史积累下来的优势。
第三是低温在当时确实难做,冷链不发达,市场没有认知。但正是因为难做,一般企业不敢做,也不愿意花精力来做。如果我们能全力投入并快速取得一定成果,就会有比较长的窗口期。
所以现在你让我回头看当初的选择,我认为也还是相对正确的。
FBIF:您提到了两次“相对正确”,是因为回头看时觉得有更好的选择吗?
席刚:如果说有一些遗憾的话,那就是如果在选择低温的同时布局奶粉市场,会更好。因为从当时起,奶粉经历了大概10年的黄金成长期。我们曾经也考虑过。但当时公司资源并不充分,最初几年发展也走过弯路,把所有精力集中投入低温,我认为是正确的。
至于为什么说“相对正确”,一个企业不可能绝对完美,对吧?
FBIF:很多人会用日韩和欧美市场中低温乳品的占比来论证中国低温乳品的发展趋势。比如根据Euromonitor研究,巴氏奶占牛奶的比例在日本和韩国分别是98.7%和94%,在欧美国家超过90%,而在我国大约27%,所以巴氏奶在国内发展空间巨大。在您看来这样的论证合理吗?未来5年、10年、20年,低温乳品在国内会占到一个怎样的比例?
席刚:我们其实可以从头部企业的行动去看一个行业的发展。伊利和蒙牛已经全面进入低温、尤其是鲜奶,这说明某种程度上低温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且这两年,低温增速仍然未减,它对乳制品企业已经是一个结构性机会了。
至于未来的份额,我们不去比日韩欧美的90%,但可以预见的是,用不了10年时间,我认为大概在5年左右,中国低温乳品的占比一定会超过50%。
FBIF:您也提到,伊利蒙牛已经全面布局低温,这对新乳业会带来更多挑战吗?低温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新乳业的差异化优势在哪?
席刚:伊利和蒙牛全面进入低温市场后,其实新乳业甚至其他一些区域乳品品牌在低温市场中的份额并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它们的加入,对推动整个行业和消费者对低温产品的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虽然它们在行业里具备一定的品牌势能,但消费者对其认知还是在常温品类中多一些。相比之下,区域品牌在用户认知上有先天优势,在区域市场的快速触达、响应和“小单快返”更有优势。
由于低温乳品很难一处供全国、做远距离电商,这种区域性优势是比较长期的。而新乳业的二元组织架构(下文将介绍),还能够保证产品创新迭代的速度比同等规模的企业更快一些。
二、经营思维:以最优资源结构解决问题
新乳业快速增长的另一个基础,就是非常擅长资源调度和配置,能够以最优的资源结构来经营生意、解决问题。
当某个问题缺乏成熟的社会化解决方案时,能快速自己做起来;当效率有限时,能快速调动生态中更多资源来支撑;当某项能力成熟时,能溢出到其他地方创造更大价值。
原标题:【那些增速超30%的乳企做对了什么?(一) | 专访新希望乳业席刚】 内容摘要:我国GDP近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是9.56%。 股神沃伦巴菲特投资56年以来的年化收益率约20%,其中2016到2020的五年间约7.33%。 但在乳品行业,却有几家2021年增速超30%且近五年复合增长跑赢GDP和巴菲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91594.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