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去年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管理层:今年贷款增长目标12%,国际化策略不受欧美银行业风险影响

  3月30日,交行发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21.49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营业收入2729.78亿元,同比增长1.33%。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1.37%,距离13万亿元仅一步之遥。

  

 交行去年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管理层:今年贷款增长目标12%,国际化策略不受欧美银行业风险影响

  记者注意到,2022年交行信贷增量历史新高,同时在资产质量方面,2022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35%,逾期贷款率1.16%,均降至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

  在同日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交行管理层信贷投放进度和计划、房地产贷款质量把控、利润增长预期、欧美银行业风险冲击等热点问题作出了详细回应。

  信贷增量历史新高,2023年人民币贷款目标增幅12%

  数据显示,2022年交行集团客户贷款余额7.3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2%;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8%,信贷增量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贷款结构也持续优化。例如,中长期公司类贷款余额达3.2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69%,在客户贷款中的占比提高至44.86%。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57.72%、129.82%。

  这一良好态势也延续至今年初,交行副行长郝成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年初到2月底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交行对公信贷投放实现了“量价齐升,结构优化”的开局,市场整体信贷需求较为旺盛,特别是基建、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领域。截至2月末,交行基建类贷款、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在零售贷款方面,交行副行长周万阜提到,在房地产市场政策落实以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交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需求得到了改善,贷款业务储备较去年四季度有明显回升。

  同时,交行个人消费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截至3月29日,个人消费贷款的增幅是去年同期的5.9倍,增量是去年同期的9.34倍。”周万阜说道。

  另从银行卡消费情况看,周万阜表示,今年以来,银行卡消费和分期也在逐步恢复,截至3月29日,交行信用卡分期比去年同期增加5.34%,消费额也有所增加。

  关于今年的信贷投放计划,郝成表示,2023年交行将在去年的良好基础上持续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在总量上保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减,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幅目标定在12%左右。

  不良贷款率降至1.35%,为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

  资产质量方面,2022年末,交行集团不良贷款率1.35%,逾期贷款率1.16%,均降至2015年以来最好水平;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比例57.95%,较上年末下降8.1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0.68%,较上年末上升14.18个百分点。

  在存量处置方面,2022年交行共处置不良贷款863.96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实质性清收同比增长16.86%。2020年初以来的存量高风险资产基本出清。

  就市场关注的房地产贷款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交行首席风险官林骅表示,交行对涉房类业务贷款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风险分类管理,同时也重点关注此类贷款的一些特点。“比如我们会把贷款逾期或欠息时间60天以上的,都归入到不良;同业违约率比较高或者存在较大完工风险的,我们认为可能会造成贷款实质性风险的,都一律下迁到不良。此外,对于现金流持续紧张、本息偿还存在阶段性困难的集团或项目,虽然还没有逾期,但也会放到关注类贷款中,予以重点管理。”

  基于如上的谨慎判定原则,叠加大环境影响,抖客网,2022年末交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2.8%,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林骅解释道,对于列入不良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分析判断下来,其风险缓释水平较高。整体来看,宏观环境风险在收敛,交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他进一步补充称,目前交行开发贷款的拨备率是高于全行贷款的平均拨备水平,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风险抵补能力。

  2023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面临挑战

  3月27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谈及此次降准的影响,交行业务总监涂宏表示,此次降准后,交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9.5%降至9.25%,增加可用头寸约184亿元,降准释放资金可用于压降同业负债,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但对息差的影响有限,最理想的情况下,最多提升净息差0.1个基点。

  而在银行业整体息差承压的背景下,业内也更加谨慎看待接下来的盈利增长动力。

  “我们非常客观冷静地来看待净利润这一指标。”林骅表示,银行业的利润波动往往跟经济周期相比有一个滞后反应。2022年,中国经济克服疫情冲击的困难,同时又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三重压力不容小觑,对于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预计在2023年会有一个明显的体现。

  林骅分析称,从收入端来看,2022年贷款市场的定价下行影响会在2023年集中体现,在负债成本相对刚性的情况下,息差、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将会面临挑战。同时,资本市场目前波动较大、不确定性较强,银行业还需要认真落实好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预计中收的增长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汇率波动,投资的估值和汇率的不确定也在加大。从支出端来看,贷款增长和风险情况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和挑战,拨备持续压降的空间比较有限。

  “所以从收入、支出两端来看,2023年银行业净利润的增长还是面临比较大的挑战。”林骅表示,这些变化今后会是一个常态,交行需要在动态变化的过程当中,调整自身策略、措施流程、产品组合、营销方式和金融供给水平,要通过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效率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保证和提升效率。

  欧美银行业风险不会影响交行国际化策略

  就近期颇受市场关注的欧美银行业风险事件,交行管理层在发布会上也予以点评。

  交行行长刘珺表示,硅谷银行聚焦于科创企业融资,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金融模式,却犯了一个特别基础的错误,其资产负债错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流动性管理,使得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挤兑现象发生在一个特别现代化的、特别领先的融资平台上。

  在他看来,这一事件中值得关注的地方在于,“货币如水”和“货币如蜜”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存在的。

  “不能总以为货币就像水一样,均匀地分布在实体经济角角落落,有时候它会像蜜一样粘在某个资产门类上。”刘珺解释道,比如硅谷银行的负债相对如“水”,它是来自于科创企业的存款,但是其资产却像“蜜”一样粘在长期债券上。所以一旦发生挤兑,整个负债缺口立刻会显现出来,而整个资产变现能力又很差。

  刘珺还提到,瑞信事件核心与“KYC(充分了解客户)”有关,瑞信两笔亏损最大的投资项目,其客户基础状况都很一般,只不过通过所谓“腾挪术”做出一个相对比较漂亮的财务报表,最终形成了很大的损失。

  如何看待此次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对此,涂宏表示,硅谷银行、瑞信与中资银行交集很少,有一些业务往来但并不多,“比如交行,瑞信被归零的AT1债券产品,我们一分钱都没有。”涂宏说道,总体判断欧美银行风险事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较小。

原标题:【 交行去年信贷增量创历史新高!管理层:今年贷款增长目标12%,国际化策略不受欧美银行业风险影响
内容摘要:3月30日,交行发布2022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921.49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营业收入2729.78亿元,同比增长1.33%。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同比增长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1430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农业银行2022年归母净利2591.40亿 2023年力争新增县域贷款超万亿
下一篇: 2022年中行归母净利润增幅达5.02%!行长刘金分享投资心得:国有大行的整体估值水平明显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