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年,“先行先试”成为深圳金融业答卷的靓丽“注脚”:推动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落地,提升深圳金融发展能级和集聚度;率先构建银行业高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先进制造;在全国率先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币应用,推动857家商户实现数字人民币预付资金管理……
在多个“率先”和“首个”加持下,深圳金融体量迈上新的台阶: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辖区银行业本外币存款余额超13.2万亿元、贷款余额约9.2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三;保险法人总资产6.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证券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居国内首位。
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深圳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金融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预计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稳居国内“第一方阵”。
分领域看,截至2023年11月末,辖区银行业本外币存款余额超13.2万亿元、贷款余额约9.2万亿元,均居全国第三,其中银行业资产总额、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均超1万亿元。保险法人总资产6.8万亿元,居全国第二。证券业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居国内首位。此外,深圳新增上市公司3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56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424家。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是深圳做大做强金融业的“秘诀”之一。2023年,深圳出台私募证券、飞机船舶租赁专项扶持政策,推动支持金融企业、金融科技、风投创投等政策落地见效。组织境内招商活动12场、境外招商活动6场;全年引进金融项目65个,其中持牌金融机构18个,实缴资本超260亿元;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引资增资超245亿元。持续深入实施百千万金融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
依托毗邻香港的地域优势,深圳探索跨境金融新模式,区域资金活跃度、交互度不断提升,人民币连续四年成为深港间第一大跨境结算货币。
2023年,深圳推出深港跨境征信通、私募通、账户通,抖客网,建设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提升跨境支付便利度,率先试行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支持境外人士在微信、支付宝直接绑定境外银行卡。持续助推人民银行优化跨境理财通等机制,深港市场初步实现“六个互联互通”。
其中,“账户通”帮助香港居民“足不离港”代理见证开户33.68万户,交易超184亿元,约占大湾区业务量九成;“融资通”构建“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累计为企业增收节税约1亿元。
此外,深圳以金融支持前海建设提质增效,助推国家战略加速落地。2023年,深圳加快推进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及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融资租赁集聚区建设,已吸引超过335家金融机构入驻。
金融改革纵深推进
除巩固原有优势外,深圳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持续推进金融改革。
2023年,深圳契约型私募基金、绿色金融监管服务机制、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5个金融改革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司法部等部委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深市全面注册制改革、深证100ETF期权、“深新ETF互通”等相继启动。此外,推动“天图投资”成为国内首家在全球主流证券市场上市的创投机构,拓展了创投机构融资的新路径。
数字金融方面,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币应用,印发开展预付式经营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工作方案,推动857家商户实现数字人民币预付资金管理,累计监管资金超1410万元,推出“预收e贷”“预付贷”等金融产品,打造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示范区;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3588万个,较2023年初增长27%。
此外,深圳持续建立健全完整生态体系,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2023年,深圳出台加快建设深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推动福田、罗湖、前海等区域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高水平、高标准建设财富管理集聚区,着力打造要素集聚、业态齐备、开放融合的现代化财富管理生态圈。预计2023年深圳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28万亿元。
原标题:【 银行业存款余额超13.2万亿元 证券业总资产居国内首位 深圳金融体量迈上新台阶 】 内容摘要:回顾2023年,“先行先试”成为深圳金融业答卷的靓丽“注脚”:推动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落地,提升深圳金融发展能级和集聚度;率先构建银行业高质量评价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服务科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6237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