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恢复发展的第一年。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重重挑战,恢复之路虽显曲折,但依然顺利完成了5%以上的增长目标。
如何看待2023年经济表现?如何破解当下经济发展的堵点和难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还有哪些新动能?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泰君安(601211)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
服务业及相关消费恢复明显
《21世纪》:作为三年疫情后的第一年,我国经济增长5.2%,怎么看待2023年的经济恢复情况?
何海峰:2023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第一年,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以及不同类型消费之间确实出现了分化。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8%,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就一般经验规律来说,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持续过程中,都会伴随主导产业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的过程,即经济服务化或者第三产业化。
实际上,从疫情前的2017-2019年三年来看,第三产业增速分别是8.3%、8.0%和7.2%,而第二产业分别是5.9%、5.8%和4.9%,都低于第三产业。只有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2020、2021两年,第三产业的1.9%和8.5%增速才低于第二产业的2.5%和8.7%。所以,可以说2023年第三产业增速连续两年高于第二产业,是对疫情扰动的一个拨正。
同时,2023年服务消费的快速回暖也是一大亮点。从数据上看,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0%,快于商品零售额14.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除了摆脱疫情影响之外,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我国正处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时期,这与生活水平特别是收入水平稳定提高是一致的。尽管食品烟酒、居住和衣着等“硬的”实体消费仍占据家庭消费支出的相对大头,但“软的”服务消费,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为代表,将会更快增长并逐渐成为主要支出。
《21世纪》:2023年四季度我国CPI连续3个月负增长,PPI更是连续15个月负增长,引发市场有关“通缩”的讨论。国家统计局回应表示,这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如何看待当前物价表现?
何海峰:价格,特别是CPI既是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正如国家统计局相关领导所解释的那样,2023年CPI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这完全可以从CPI的成分构成以及相关经济活动指数上看出来。
CPI和PPI等价格低位运行的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这是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的必然结果。对此,需要加快扩大有效需求,特别是来自国内的需求,包括巩固提高可持续的消费需求和积极扩大有效益有质量的投资需求。
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
《21世纪》:当前民间投资依然低迷,2023年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0.4%,接下来应当如何提振民间投资动力?
何海峰:民间投资增速从2021年的7.0%下降到了2022年的0.9%,但仍保持了微弱正增长。与此同时,民间投资占比2021年来逐步走低,分别是56.5%、54.2%和50.4%。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占据了半壁江山,同时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之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需要更加重视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一方面,继续向民间资本放开更多行业投资机会,扩大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进一步优化公平一致、开放透明的营商环境。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推动各地梳理报送了重大项目清单、产业项目清单、特许经营项目清单等三张拟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并建立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平台。近期,还启动了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还需要继续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结合近期降低准备金率的有利时机,向银行机构进一步推介进入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主体。
《21世纪》:202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比上年增长0.2%。四季度以来,一些外贸大省、强市的外贸数据“回暖”,这里面基数因素影响大吗?如何看待新一年的外贸形势?
何海峰:2023年我国外贸顶住压力实现了正增长,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30%以上。在2022年高基数上以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取得这一成绩很不容易。从具体数据上看,2023年1-9月我国进出口商品总值还是负增长,而四季度则实现逐月增长,实现外贸转正。
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2024年全球贸易仍“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具体地看,贸易壁垒明显增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地缘冲突外溢风险显著上升,以及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因素等等,增大了我国外贸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正如商务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所讲的那样,通过出台新政策、培育新动能、开拓新市场和释放进口新潜力,一定能把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继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21世纪》:在房地产行业低位运行的情形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会是什么?
何海峰: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广义房地产行业曾是中国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其占比接近15%。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需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积极探索新阶段下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更加需要加快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开辟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新赛道,数字经济和新产业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新动能。
目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而且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从增长动能上看,数字化投入的经济增长贡献度持续上升,已经超过了传统投入贡献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此外,还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的发展态势已经呈现出清晰的前瞻性规划和全面布局。
《21世纪》:你对2024年的宏观经济走势有何展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你认为有哪些合适的短期政策?
何海峰:考虑到内外部的相关挑战与困难,2024年中国经济从增长目标上可以定为5%左右,当然这一目标本身也不低,特别是在2023年的126亿GDP基础上。要实现5%的增长目标,既考虑到了前期已出台的逆周期调控政策,更要为“十四五”跨周期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做好储备。
从短期政策上看,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已定下了基调,“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三个宏观目标的实现,需要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等尽早推出、尽快落地,以进一步提振信心、巩固恢复向好趋势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际上,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正在接连发布。
,抖客网
原标题:【国泰君安何海峰:当前需做好跨周期政策储备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等新动能】 内容摘要:2023年是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恢复发展的第一年。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重重挑战,恢复之路虽显曲折,但依然顺利完成了5%以上的增长目标。 如何看待20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6668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