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刘建平:公募基金研究员是怎样炼成?人才选育留用的六大法门

  今天,2021中国分析师大会暨第三届

中欧基金刘建平:公募基金研究员是怎样炼成?人才选育留用的六大法门

金麒麟(603586)最佳分析师颁奖盛典隆重召开。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就投研领域的人才培养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刘建平表示,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研究人才的成长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可以根据他们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针对性地设定分层培养计划。以下为他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分析师朋友们,

中欧基金刘建平:公募基金研究员是怎样炼成?人才选育留用的六大法门

的粉丝朋友们,大家好!感谢大家的莅临,感谢

中欧基金刘建平:公募基金研究员是怎样炼成?人才选育留用的六大法门

给我提供了这次交流分享的机会。

  众所周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23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超过23万亿,其中权益基金规模屡创新高,已经突破了8万亿。为什么公募权益产品能获得如此高速的发展?我们认为,投资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公募基金实现爆发式增长,形成相对优势的主要原因。

  中欧基金是一家专注于主动管理,打造聚焦长期业绩的“多策略投资精品店”,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三季度末数据,公司非货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800亿,主动权益资产管理规模节节攀升。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欧基金经过15年的摸索尝试,逐步打造了一支资深和专业的投资研究团队,投研能力不断提高。在这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研究员培养的经验,有一些感悟和心得。当然我们还有不少地方还在摸索中,需要不断完善。今天与大家交流,也希望与同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公募基金研究员怎样炼成的?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第一是怎样好人才”;第二是对研究员的分层培养;第三关于如何实现投研融合,在实战中培养研究员;第四是如何推行团队内的“传帮带”;第五是如何做好研究员的绩效管理;第六是如何构建投研文化。

  我们先来谈谈怎样“好研究人才”。在我们看来,选人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公司选到的人才不可能百分之百都是优秀人才,但是在明确的导向下,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建立一套有效的方法,选出优秀人才的概率会提高。中欧基金选人的基本导向是:真实、好学、有追求。我们特别重视个人的基本素质、未来潜力和价值观导向。

  选研究人才主要包括选拔毕业生和从社会招聘两个来源。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好苗子”,近几年行业内已经积累下一些经验。第一,从成才的概率来看,从名校选拔的优秀毕业生,未来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因为这些学生已经经过了层层选拔,他们未来在激烈竞争的投研领域,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的研究员。第二,我们倾向于选拔复合型人才,例如有理工科背景和金融背景的学生,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知识积累更有助于他们成为行业研究专家。第三,我们特别注重毕业生的研究能力和潜质,所以我们非常欢迎研究能力强的博士毕业生加入公司。第四,希望这些学生热爱研究工作,对工作有激情,具有长期专注于自己事业的潜能。具有以上这些特质的学生,未来成为优秀公募基金研究员的概率会更大。

  除了培养学生,公司还需要从社会上招聘有经验的研究员。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社招人才进行重点考量:第一,基于候选人过往的学习和就业经历,以及取得的成绩,来判断他的知识、技能储备和研究功底。第二、观察、分析候选人的价值观、个性特征和内在动力,有时我们会安排一些测试加以辅助判断,来预测这些候选人未来的长期潜力和发展趋势。第三,重视多元化,注重人才的差异性,以此加强团队成员间的互补,形成更大的合力,共同助力投资业绩。

  第二方面是关于研究员的分层培养。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研究人才的成长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可以根据他们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针对性地设定分层培养计划。

  第一,对于刚毕业的优秀学生,最开始的一至两年是“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重点考核他们的“勤勉程度”和“工作量”,他们个人对投资业绩的贡献就不是主要考核目标。我们希望这些年轻研究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研究能力。在这个阶段,公司会非常重视研究员的工作规范程度,以及研究习惯的养成。

  第二是“先专后宽”。对于从业三年以下的研究员,希望他们能专注于某一个行业的研究,在这个行业里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和积累,加深对这一行业的理解和认知。随着个人研究能力的提升,再逐步拓宽其研究范围,扩大能力圈,在适当的时候再转换研究的行业,或者增加行业研究的范围。

  第三,五年以上的优秀研究员已经属于资深研究员了。对于他们的考核除了工作量之外,公司更加注重他们对投资业绩的贡献。在这些资深研究员中我们再做选拔,产生研究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带领年轻研究员共同成长。此外,对于更适合从事研究工作的资深研究员,公司鼓励他们坚守研究岗位,不一定要转投资工作。他们在研究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公司也会在激励机制和薪酬方面给予保障,让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同级别的基金经理,鼓励他们真正成为某一行业的研究专家。

  第三方面是如何实现投研融合,在实战中培养研究员。投研融合得好,研究团队才能更好地贡献研究成果,支持投资团队。要做到这些,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公司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研究和投资团队之间要定期进行沟通和分享,包括每天晨会、深度报告会,也要进行非正式的交流。尤其是非正式交流,可以增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减少误判。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帮助投资团队在多变的环境中敏锐洞察基本面变化,做出符合市场趋势的投资策略与决策。

  第二,在公司形成的投研理念下,需要完善研究框架,形成标准化的流程,这样投研之间也有了“标准化语言”。比如,在中欧基金,研究员在甄选股票的过程中,要从公司治理、行业赛道、公司运营、公司估值四个维度出发去研究,在每个维度下,还会再划分出十、二十余个分析模块,每一个分析模块都有准确的定义。这样“语言体系”就统一了,借助这些标准化语言,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可以迅速理解彼此的意思,减少歧义,提高沟通效率。

  实现投研融合还可以借助系统。近两年中欧基金着力打造投资研究系统,目前已经建成了研究系统的1.0版本。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实现研究成果的积淀和迭代,还可以实现投资和研究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高速的信息传递,可以弥补传统沟通方式中效率不足的遗憾。

  第三,我们还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尝试在研究团队中分组,建立“双组长制”,就是由各策略组投资总监与资深研究员担任双组长,由投资总监负责研究方向的指导,侧重于投资实战经验的输出;由资深研究员承担小组的辅导、管理、沟通协调工作。通过双组长模式,可以把投资人员所提出的需求和研究成果有效对接,高效地输出研究成果。

原标题:【中欧基金刘建平:公募基金研究员是怎样炼成?人才选育留用的六大法门
内容摘要:今天,2021中国分析师大会暨第三届 金麒麟(603586)最佳分析师颁奖盛典隆重召开。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就投研领域的人才培养话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刘建平表示,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发现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5569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越跌越买 恒生互联网ETF(513330)近5日净流入11亿
下一篇:中证1000ETF或将引领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