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行情火热 基金经理提示“选得对拿得住”

  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可转债基金——前海开源可转债和广发可转债A的收益率已超过40%,不仅在债基中排名靠前,甚至与部分权益类基金相比也不落下风。

  公募人士表示,中长期来看,随着可转债市场不断扩容,相关基金的整体投资机会值得期待。但短期内可转债的估值水平较高,投资难度提升,需要在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持续保持高景气的行业中,挑选核心标的。

  公募积极布局可转债

  可转债近来行情火热,今年中证转债指数跑赢了不少股票指数。截至12月13日收盘,中证转债指数涨幅高达17.54%。截至12月13日收盘,最贵的两只可转债晶瑞转债和中矿转债已经超过500元,分别达到508.90元和500.00元。在已上市的390只可转债中,200元以上的可转债多达45只,低于100元的只有3只。

  蜂巢基金指出,今年转债指数涨幅较好,主要是因为可转债对应的正股指数跑赢部分股票指数,同时转股溢价率处在高位。海通证券也表示,得益于权益市场风格,可转债走出了独立行情,乘势而上。9月中旬至10月初市场调整,之后指数再度走高,市场中的低价券逐步被“消灭”。今年是可转债大年,估值抬升、中小市值风格占优带动转债指数向好。

  可转债的亮眼表现也激发了公募基金的投资热情,浙商证券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可转债持仓市值再创新高,达2187亿元,较二季度末环比提升19.38%。其中,“固收+”基金自2019年一季度以来增配可转债规模已接近1500亿元,单是2021年三季度末可转债持仓环比增速就达到23.3%,基金增配可转债的趋势已确立。

  业绩差异较大

  近两年可转债的表现带动了可转债基金净值水涨船高。去年在收益排名靠前的债基中,可转债基金“霸榜”。今年同样如此。今年目前收益排名前五的债基中,有3只可转债基金。据统计,截至12月10日,在可统计的108只可转债基金中,仅有7只今年以来未取得正收益,37只可转债基金收益率超过20%。

  前海开源可转债和广发可转债A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双双超过40%。不过,可转债基金收益的首尾相差却很大。广发可转债基金经理吴敌表示,可转债“向下有底、上不封顶”的收益特征优势,在一季度的市场波动中充分发挥,进取型可转债基金在春节后的最大回撤一般在10%左右,抖客网,显著低于偏股基金的回撤,二季度以来可转债相对正股的溢价率估值显著抬升。此外,二季度以来中小盘风格显著跑赢大盘,可转债正股标的整体上偏中小盘。

  市场人士强调,可转债市场自2017年以后持续扩容,有足够空间挖掘个券和行业轮动的超额收益,是可转债产品业绩差异扩大的基础。同时,正股选择是可转债收益的决定性因素,近两年股票的结构性行情特征突出,选得对、拿得住的情况下,可转债产品才能获得较好收益。

  整体机会值得期待

  对于可转债市场接下来的走势,太平基金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陈晓表示,短期市场处于提估值、溢价率抬升的过程,但整体估值已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可能短期压制性价比。中长期随着转债市场不断扩容,可转债市场整体机会值得期待。蜂巢基金认为,可转债的收益来源要看2022年股市的表现,对市场还是保持结构性牛市的判断,同时,近年来“固收+”市场大幅扩容,可转债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标的,是“固收+”类产品的重配品种,转股溢价率应该能维持高位,“对明年可转债市场维持乐观的判断”。

  在具体的投资上,华富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部总监尹培俊坦言:“目前可转债的估值水平较高,对基金经理来说操作难度提升,所以我们在运作中相对谨慎,秉持平衡偏中庸的操作思路。”他偏向于把投资组合中偏股型可转债的比例与仓位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中,而估值相对较低的品种在底仓配置中占比较高。

  吴敌表示,更加注重成长性,需要正股业绩的高增长消化股票和可转债的高估值,从中观行业景气跟踪的角度,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高端制造持续保持高景气,核心标的仍会有相对收益。进入年末,关注大金融板块以及消费板块的估值修复机会。

  他也指出,为尽量减少回撤,应在重点持仓品种的选择上保持一定的行业分散度,避免单一行业的过度风险暴露,“明年做好止盈,低价可转债产品有望显著跑赢指数”。

原标题:【可转债行情火热 基金经理提示“选得对拿得住”
内容摘要:今年以来,收益率最高的可转债基金——前海开源可转债和广发可转债A的收益率已超过40%,不仅在债基中排名靠前,甚至与部分权益类基金相比也不落下风。 公募人士表示,中长期来看,随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5816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新动向!公募基金积极布局医药赛道 迎来上车良机?
下一篇:头部私募定增热情高 部分机构八折买股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