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2021大事记:“伪净值”被叫停,万亿俱乐部扩容,入场门票高了

  记者 | 胡颖君 王仪 

  岁末将至,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收官,但银行资管转型仍在继续。 

  回首2021年,各项配套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摊余成本法使用范围大大受限,估值切换下,披着“净值”外衣的“伪净值”产品将无处遁形。与此同时,理财产品流动性新规出台,有利于加强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脱离母体后的理财子公司逐步走向市场化,新发产品百花齐放,ESG、FOF主题理财崭露头角,公募REITS、商品及衍生品理财等创新产品横空出世……然而,理财子公司今年也罕见极个别产品募集失败现象。 

  可以预见的是,理财公司牌照价值愈发凸显。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全部持牌经营,没有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从事资管业务,只能转为代销渠道。 

  理财子竞跑已经开始,较早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头部理财子公司轮番加入“万亿俱乐部”阵营。而随着合资理财公司的加速落地,外资投研和管理经验的注入,也势必将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一、现金管理类产品被戴上紧箍咒 

  兼具高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一度成为银行净值化转型的冲规模利器,然而,今年开始,监管红利正逐步消失。 

  今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新规》),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至2022年底。 

  新规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投资范围、久期管理、集中度管理、流动性管理、杠杆率、偏离度等方面均面临大幅收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规基本与货币基金监管要求基本保持一致,体现出资管产品统一监管的监管思路。这也意味着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将于货币基金同场竞技,比较优势或将不再。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市场现金管理类存续余额达到7.78万亿元。 

  2021年10月,银保监会召集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会,拟要求部分公司逐步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及占比,包括“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将摊余成本法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而规模上,明年底要降至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以下或自有资金规模30倍以下。” 

  二、理财产品流动性管理新规出炉 

  9月8日,银保监会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2月17日, “《办法》”正式出炉。 

  办法涵盖了治理架构与管理措施、投资交易管理、认购与赎回管理、合作机构管理等业务环节的规范,从多个环节提出了理财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流动性管理要求,建立和完善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将流动性风险管理贯穿于理财业务运行的全流程,规范了管理人的流动性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了底线要求。 

  三、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 

  今年8月,银保监召集六大行开会,部署了摊余成本法的应用安排。要求理财产品2021年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暂不允许对除未上市企业股权外的资产采用成本法估值。对于已适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应于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 

  9月30日,财政部发布《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资产管理产品的会计处理,将严格实施IFRS 9,新规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统一规范了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的估值方式,“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进一步推进从摊余成本法转向市值法转变的进程。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摊余成本法,采用市值法的产品随投资标的净值上下波动,更真实反映市场变化,主要采用市场或第三方估值定价,同时再加上由于市值波动带来的估值损益,可充分向投资者展示产品的净值风险。 

  四、未来中小银行理财业务不得新增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未来未设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存量规模锁定,抖客网,逐步消化。 

  今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积极申设理财公司。10月,西安银行发布通告称,拟出资不超过10亿元设立西银理财;9月,北京银行发布通告称,董事会同意投资不超过50亿元设立理财子公司;12月,贵阳银行发布通告称,拟出资10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贵银理财。 

  此前市场人士曾预估,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门槛之一是资产管理规模超1000亿元。因此,不少拟冲刺牌照的中小银行正在全力冲规模,而与此同时,亦有部分中小银行开始躺平,放弃牌照申请,转做理财产品代销。 

  五、部分理财子公司开业批复陷难产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理财子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1家已正式开业。也就是说,目前尚有8家仍在等待开业批复。 

  而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对于理财子公司的审批以及开业的批复有所放缓。2020年8月12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浦发银行筹建理财子公司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但迄今仍未开业。 

  广发银行筹建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在2020年7月获得银保监会批准,但直到2021年11月25日才收到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开业的批复》。 

  银保监会此前曾明确表态,理财子公司秉承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的原则。指导已获批的银行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理财子公司高质量开业运营。 

  六、多家跻身万亿俱乐部 

  较早开业的理财子公司已经驶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6月,建信理财官宣资产管理规模破万亿,其中自主发行占比超过70%。8月5日,农银理财表示,该公司净值型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5万亿元,18日,交银理财宣布,该公司理财产品规模突破1万亿元,是长三角地区首家产品规模突破万亿的银行理财公司。同月,光大理财亦对外宣布管理产品规模突破1万亿元,随后,建信理财再次表示,其规模突破1.5万亿元。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六月末,招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已经高达2.79万亿元。 

  11月,工银理财公开表示,其自主发行并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率先突破2万亿元。 

  七、合资理财公司来势汹汹 

  今年以来,理财子公司牌照批复缓慢,而合资理财公司却渐次落地且动作频频。 

  2月,交通银行发布通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交银理财收到银保监会批复,同意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在上海市筹建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其中,施罗德出资比例51%,交银理财出资比例49%。 

  5月,工银理财获准与高盛资管合作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工银理财和高盛资产管理出资比例将分别为49%和51%。 

  5月12日,贝莱德建信理财获批开业,随后,贝莱德建信理财于今年8月发行了首款产品,首发募集金额超24.64亿元,为最大规模的公募权益类理财产品。界面新闻记者获悉,12月29日,贝莱德建信理财将于12月29日起发售第二只理财产品。 

  八、创新产品大发展 

原标题:【 银行理财子2021大事记:“伪净值”被叫停,万亿俱乐部扩容,入场门票高了
内容摘要:记者|胡颖君王仪 岁末将至,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收官,但银行资管转型仍在继续。 回首2021年,各项配套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摊余成本法使用范围大大受限,估值切换下,披着“净值”外衣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6331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 估值方法切换 28万亿银行理财市场迎来“真·净值时代”
下一篇: 建设银行开封分行被罚 违反反洗钱管理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