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十大事件描绘2021曲线 A股2022“春季躁动”如何演绎?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2021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以整体走强收官。截至12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639.78点,涨0.57%;深证成指报14857.35点,涨0.41%;创业板指报3322.67点,微跌0.12点。时间线拉长,A股三大股指全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4.80%、2.67%和12.02%。这一年,股市投资者们是不是也斩获了这样幅度的收益增长呢?

回眸2021,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局地反复、能源供应紧张及部分行业下行影响,但受益于的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日益成熟的资本市场与卓有成效的政策调控,A股全年表现亮眼。截至12月31日收盘,沪深两市全年成交256.2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A股整体走强

Wind数据显示,至12月31日,A股总市值达到96.49万亿元,抖客网,较2020年末增长约12万亿元。

以市值计,贵州茅台(600519.SH)系唯一一家市值突破两万亿元关口的A股上市公司,工商银行(601398.SH)、宁德时代(300750.SZ)、招商银行(600036.SH)、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等6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万亿元,中国平安(601318.SH)、五粮液(000858.SZ)、中国石油(601857.SH)和中国银行(601988.SH)也跻身前十,市值均在8000亿元至9000亿元区间。

剔除新股后,以全年涨幅计,湖北宜化(000422.SZ)以565.94%的涨幅位居A股之首,联创股份(300343.SZ)、森特股份(603098.SH)、江特电机(002176.SZ)、九安医疗(002432.SZ)、*ST德新(603032.SH)和藏格矿业(000408.SZ)年内涨幅超过400%,*ST赫美(002356.SZ)、精功科技(002006.SZ)和*ST众泰(000980.SZ)涨幅也超过300%。

以全年跌幅计,中公教育(002607.SZ)以77.63%的跌幅熊冠A股,华夏幸福(600340.SH)和ST凯乐(600260.SH)跌幅也均超七成;*ST易见(600093.SH)、*ST金刚(300064.SZ)、康泰医学(300869.SZ)、中潜股份(300526.SZ)、ST天山(300313.SZ)、学大教育(000526.SZ)和*ST美尚(300495.SZ)等上市公司全年股价跌幅也超过60%。

分行业看,电力设备与有色金属年内涨幅分别高达47.86%和40.47%,煤炭、基础化工、钢铁和公用事业等涨幅也超过3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消费行业与新能源行业是2022年的投资主线。从大方向来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要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必由之路,2022年新能源还有很大可能会继续表现,但是由于之前涨幅较大,所以波动可能会明显加大。

机构关注2022行情演绎

长江证券研究认为,春季躁动中市场风格表现,一是春季躁动的驱动力主要分为流动性驱动与经济景气度驱动。整体看,流动性驱动下小盘风格占优,经济景气度驱动下大盘风格占优。经济景气度驱动下春季躁动前后的风格延续性较强。由于企业盈利能力难以在短期内快速改善,因而景气度驱动的风格容易贯穿春季躁动。二是春季躁动中的主线主要分为四类:1.通胀链;2政策刺激;3.科技周期;4.经济景气回升。三是“宽信用,稳增长”预期下,经济增速或逐步修复,周期金融或因其较高盈利能力成为主线;消费行业或因需求较为旺盛,同样有较高涨幅。

“指数预计难有强势表现,跨年躁动值得把握。”光大证券研究如此判断,2022年,基数效应导致的短期高增长将会过去,盈利增长将显著下行。流动性的边际宽松对于市场会有所支持,同时政策的落地也会提供一定的利好。大盘指数全年有可能前高后低。从盈利与政策两方面来看,明年上半年市场或许有更好的表现。预计政策部署或将前置,明年“春季躁动”可能提前启动。由于明年的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预计政策可能会较早发力,明年的春季躁动可能会提前启动,进而转变为“跨年躁动”。

在广发证券策略首席戴康看来,近期市场相对承压:拜登1.75万亿《重建美好未来法案》受挫约束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和22年中国新能源车出海预期、美国通胀依旧高位、全球疫情反复,近期国内政策未超预期,以及新能源车链条负面消息下跌导致市场情绪负反馈。我们判断当前A股仍是“可为阶段”。“可为阶段”也是逢低布局“春季躁动”的机会。近期投资者对“春季躁动”的关注度明显增加。经验数据显示:过去10多年“春季躁动”年年都有,大多在2月及以后才会结束,仅08/18/20年“春季躁动”在1月中下旬提前结束,均遭遇了重大“不确定性”事件冲击。我们判断当前“春季躁动”有支撑:“稳字当头”政策主线、MLF调降预期。

星石投资则分析认为,向后看,由于近期调整并非来自于对经济下行等基本面的担忧,跨年行情的整体趋势不改。

一方面,稳增长政策不断被确认。自中央经济会议定调“稳字当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各部门不断出台产业方面的稳增长措施。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要“用好投资政策和消费政策工具,实施好即将出台的扩大内需战略纲要”,要“补齐基础设施网络空白,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要“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工信部提出“着力提振工业经济,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消费”。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并重,流动性仍有支撑。货币政策四季度例会要求“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今年以来首次突出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功能,初步确认了后续总量政策的宽松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主要发力点仍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结构性宽信用特征明显。

A股年度十大事件

一、北交所开市

2021年9月2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消息已经发布,资本市场为之一振。之后,北交所提速设立。A股因此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同步推动注册制实施后,将有力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新股破发潮

10月22日至11月2日的8个交易日内,先后有中自科技(688737.SH)、可孚医疗(301087.SZ)、中科微至(688211.SH)、新锐股份(688257.SH)、戎美股份(301088.SZ)和成大生物(688739.SH)、深成交(301091.SZ)、C华兰(301093.SZ)以及C争光(301092.SZ)9只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占到同期新股数量近一半,A股“新股不败”神话破灭。从博弈回归到价值,A股打新逻辑正在重塑过程中。

三、“市值管理”灰幕

2021年9月24日,证监会公告叶飞因为涉嫌参与操纵多只股票,已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2021年5月,叶飞通过微博实名喊话中源家居管理层还清“市值管理”尾款,并在此后陆续爆料多家公司。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为核心的市值管理,在近年来常常变形为上市公司、掮客、机构等资金方的“合作利器”,以此为旗号,配合股东减持和管理层的一些股权激励,从事涉嫌虚假投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

四、“双减”政策下资本退潮

原标题:【资本市场十大事件描绘2021曲线 A股2022“春季躁动”如何演绎?
内容摘要: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2021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以整体走强收官。截至12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639.78点,涨0.57%;深证成指报14857.35点,涨0.41%;创业板指报3322.67点,微跌0.12点。时间线拉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6682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新文旅 新风貌 新气象
下一篇:2971亿元 2021年公募基金分红规模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