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抱朴
在心内科治病救人的这条路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江雯珑医师总是想比别人跑的更快,再快一点,因为他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一个性命,一个家庭,在十几年治病救人的奔跑中,他给自己的座右铭是“你若生死托付,我必全力以赴。”自2012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以来,江医生一直专注于冠心病、先心病与心律失常介入诊治。独立开展冠心病介入手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等复杂手术20余年,手术上万例。
心脏专家的“学霸人生”与理想启蒙。
1978年江雯珑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不仅生活富足且普遍重视教育,很小的时候江雯珑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至今他都能完整背诵1093字的《洛神赋》,对于各种历史典故也是信手拈来,对于历朝历代年表和事件如数家珍。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幼年时的江雯珑便认定,在中国,有两种人是最受人尊敬的,一是教书育人的“先生”,二是看病救人的“先生”,由此,江雯珑就把做一名受人尊敬的人,做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1983年,江雯珑只有5岁,他亲眼看到心脏病复发的爷爷,由于救治不及时,失去了生命,那时的医院没有胸痛中心,心血管的病人,往往得不到第一时间的救治,江雯珑心中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他一定要架起一座桥梁,为这些病人提供最快的通道就医,从那时起,江雯珑就把医生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与时间赛跑,为病人提供最大的救援希望。
2012年,江雯珑正式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似乎几经周折,终于站在了自己事业的跑道上,他加入了仁济医院青年联合会,并担任委员,这是医院给有为青年施展能力的一个舞台,江雯珑医生没有忘记儿时的愿望,他领导青年联合会成员,力推并主导建立仁济医院的胸痛中心,并于国内第一批次通过了国家认证。在近一年的运行中,胸痛中心与120急救中心和区域全方位合作,联合20余家仁济医联体单位和网络医院,积极开展高危胸痛患者甄别和院前急救,有效提升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合作及时筛查并收治了415例急性心梗、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等高危胸痛,并从急诊科快速分流了652例低危胸痛,将各类胸痛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缩短到平均4.2小时,极大节省了医疗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急性心梗患者的总缺血时间,及时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急性心梗救治率居于国际前列。
对于江雯珑来说能够给患者搭建及时就医的胸痛中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样的胸痛中心无法实现偏远乡镇的复制,那么那些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江雯珑又投入到了Eearly-Myo研究中,这是一项有关溶栓意义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实验比对,江雯珑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溶栓后进行心脏介入手术(PCI)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不亚于直接PCI,既可以实现早期溶栓的有效性和及早开通血管的治疗目的,又可以通过后续PCI将血管永久有效地开通,这对我国偏远贫困地区和基层医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工作策略。挽救了无数心血管病人的宝贵时间,真正搭建起了病患和就医之间的桥梁。
除了与时间赛跑,江雯珑不断登顶心脏治疗的最高水平。
中国早期的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水平相对较低,抖客网,中国心血管死亡占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心脏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只有70%左右,为了解决这个更本性难题,江雯珑联合业内的专业人士,成立东方会,旨在通过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大会,提供给中国所有的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医师一个学习的交流平台,他已经连续5年参与超高难度的手术,并实现实况直播。采取了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让更多基层医师能够参与进来。
江雯珑提出:东方会始终关注心脏病学前沿进展,如2019年推出“AI赋能医学”主题,关注AI在慢病管理、患者随访、基层医生教育等方面的应用;2020年以“泛血管云上泛舟”为主题,面对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把战场前移,提供一个全周期的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链条。经过十几年的刻苦钻研,该手术的成功率已达到95%,目前中国的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已经登顶世界先进水平。
江雯珑除了不断提升心脏介入治疗手术的新高度,同时在左心耳封堵术方面也带领团队跻身WATCHMAN左心耳封堵技术全球统一标准技术联盟,这代表了该领域的最高荣誉。
与此同时,江雯珑先后多次作为中国科学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世界心血管交流大会,2015年5月21日,江雯珑携团队在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成功案例,这是著名的“欧洲经皮心血管介入学会年会(EuroPCR2015)” ,每年吸引超过12000名全球心血管病专家前来巴黎参会,全程画面由中央电视台通过卫星向法国巴黎现场直播。
江雯珑和他的团队用独创的分叉病变技术为两名危重冠心病患者做冠脉介入手术。向世人展现了我国复杂左主干病变的PCI策略与高超的手术水平。
为了尽快提升医院年轻医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江雯珑主任利用一切机会为年轻医生讲课,带他们参加手术。还邀请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负责人开展交流、讲课,利用多学科间合作,不断提高科室业务水平及学术水平。
在江雯珑的办公电脑桌面上,摆满了各类医学讲座的ppt,那些精美的照片,准确的手绘示意图,都是他利用接诊病人的间隔和休息时间自己亲手制作的,为了达到满意的效果,有一个ppt他整整做了一个多月。他的学生小王医生说,看江医生手术是一种享受。在狭窄的血管里放支架,需要眼观“六路”,看操作、看显示屏、看监护仪、看助手、看护士。江医生处理得非常娴熟,气定神闲,有条不紊,各种情况了然于胸。包括和患者家属谈话,既有临床数据作支撑,还有通俗易懂的讲解。正是江雯珑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赖。
江雯珑医生作为住院医师培训的总考官,每年对住院医师进行学科和手术培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不断引领学员们的职业医德,“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的座右铭。
不喝水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做医生就是要有牺牲精神的。
采访的当日上午,江雯珑没有喝过一口水。一旁的同事问:“查房的时候你不喝水,现在接受采访你怎么也不喝一口水?”江雯珑说:“我都习惯了,做手术的时候哪里有时间喝水。”
采访结束后,江雯珑领着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正逢病房装修改建的临时办公室内杂乱无章,狭小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盒饭。“吃完盒饭后还得干活,患者的病例还得讨论,课题也得研究,还要准备明天的手术。”江雯珑说。 忙,是江雯珑工作中的常态。但是再忙,他也不会忘记救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做医生就是要有牺牲精神的。
原标题:【跨越千山万水,与生命有约人物专访江雯珑】 内容摘要:记者:抱朴 在心内科治病救人的这条路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江雯珑医师总是想比别人跑的更快,再快一点,因为他知道每一分、每一秒都关系着一个性命,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7222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