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这个新鲜的专业名词诞生于 2014 年,在一开始,他被用来描述实现去中心化共识的新型协议,而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对公链生态、应用程序甚至设计理念的统称。犹如「我是谁?」这样的哲学问题一样,「什么是 Web3」这个问题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而且似乎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新鲜的专业名词会让他们觉得很陌生,因此我们撰写了本文,把人们需要了解的关于 Web3 的九大知识点进行了阐释,希望能帮助人们理解何为 Web3。
TL;DR
1. Web3 是去中心化网络的新潮昵称。
2. Web1 只读信息,Web2 读取+书写信息,Web3 读、写、拥有信息。
3. Web3 是互联网的货币层。
4. Web3 是互联网的身份层。
5. Web3 是对社交网络不保护我们的数据安全并通过销售用户数据牟利这个行为作出的反击。
6. Web3 是一种让艺术家和创作者不仅拥有他们在平台上创造的东西,而且拥有平台本身的方式。
7. Web3 是互联网的新激励模式。
8. Web3 使合作所有权和治理结构的建立变得简单。
9. Web3 仍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Web3 是去中心化网络的新潮昵称
自 2015 年以来,ConsenSys 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oseph Lubin 一直在做讲座、写文章,支持团队建设 Web3 和去中心化网络。Web3 哲学一直是指导 ConsenSys 所有早期投资和项目的「试金石」。
MetaMask 现在是让人们加入使用 Ethereum 区块链的主要方式,并且还在兼容更多网络。这是一种在你的手机或电脑上安全生成公钥的方法,但它所体现的是一种用户与网络互动的新原则——只有你能访问你的账户和数据,并选择分享什么、隐藏什么。也有人把MetaMask叫做 Crypto 版 consent manager(客户授权管理器)。
当我们提到去中心化的网络时,我们也提到了去中心化的货币和身份之外的其他堆栈。去中心化网络的其他方面,如去中心化存储刚刚成为堆栈的基本设施,以做到持久存储(如IPFS和 Arweave)、去中心化存储(Golem、W3BCloud 和其他),和去中心化数据索引(Graph Protocol)。
现在,Web3 是 a16z 和其他大型风险投资公司最常关注的赛道,也在推特上充满了冗长的探讨,很多不理解 Web3 的人还在讽刺和嘲笑它。而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当 Web3 在公共互联网的讨论中占据的声量会变得更大,届时,那些嘲笑 Web3 的人们就又会回过头来学习什么是 Web3。
Web1 只读信息,Web2 读取+书写信息,Web3 读、写、拥有信息
当我问一个 Web3 开发者朋友他会如何阐释 Web3 时,他说:「Web1 是 read-only,Web2 是 read-write,Web3 是read-write-own」。最初的 Web 是建立在开源协议上,如 TCP、IP、SMTP,当然还有 HTTP。一个协议是多个计算机同意相互交流的标准方式。这些基础协议管理着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信息流,如果你想使用它们的规则建立一个应用程序或服务,你不必为访问付费。
Web2 是使用互联网免费的开源协议建设出来的迭代产物。相比于静态的、只读的 Web1,Web2 带来的重大转变是个人用户开始可以向互联网发布内容。最开始是在 Digg 的留言板上点赞,随后发展出了微博,再到如今 Facebook 上的个人用户超过了 20 亿。而与此同时,另一个微妙的转变也在悄然发生。人们开始觉得与其维护自己的服务器来让自己的网站正常运转,不如把这件麻烦事交给 Web2 公司。而作为交易的另一端,Web2 公司也创造了一个用户数据与行为的孤岛,这份社交图谱对于广告商来说很有价值。在 Web2 的时代,个体用户就是产品。
Web3 的所有权意味着平台的建设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的确确拥有着他们所使用的东西的一部分。Bitcoin 和 Ethereum 是最早期的案例:ETH 和 BTC 其实是作为对诚实地保持账本更新及其他贡献者的回报,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在维护着网络的安全。建立在 Ethereum 和区块链上的基于 token 的网络甚至引入了新的所有权模式,这些模式不一定与合作或股东权益模式相同。例如,所有权的形式可以是 token,当你提供了某项服务后就会获得,比如说为交易提供流动性或是为网络未来的发展进行治理投票。而更加宏伟的愿景就是:任何网络的参与者将能够「拥有」他们每天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
Web3 是互联网的货币层
互联网最伟大的创新之一是让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分发,并且价格低廉、可复制、种类丰富。但是这些标签却与「价值」相对立,根据定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无论金钱还是资产都应该是稀缺的、难以获得的。Bitcoin 是第一个将稀缺性引入互联网的协议,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困扰早期数字货币尝试的「双花」问题。双花指的是你可以使用重复的数字货币,同时在两个或更多地方消费。在传统金融领域,银行、信用卡公司和支付处理机构会自行验证交易,以尽量减少双花。对于去中心化的 Crypto,矿工或验证节点做的工作是确保账户不会双花。这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为验证不再依赖于一个受信任的中心方。只要有互联网连接,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点对点网络中并检查账本。社会共识可以保护人们免受试图回滚或审查交易的作恶者的影响。
稀缺性的另一种体现就是是否是同质化,即单个单位是否可以任意互换,而任意互换则意味着你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替换这一个单位,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价值。比如,1 ETH 的价值就是 1 ETH,而非同质化则意味着独特性。NFT 的出现让一些原本不可拥有的东西变得可以被拥有,比如数字艺术、照片、音乐、文本、游戏资产、证书、治理权、通行证等等。而很多人质疑的是「如果我可以直接右键保存在电脑上,它又谈何稀缺呢?」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区块链记录了所有权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的过程。而这也让数字艺术家或虚拟产品有了「原创」这个概念,就像区块链所解决的基础问题一样,防止另一个人声称是其所有者或「双花」。许多人对 NFT 作为证明数字资产来源的方式感到兴奋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是 Ethereum 上的 token(现在其他区块链上也有很多 NFT),它们与 Web3 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可以互操作。它们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因此很多人都可以拥有它们;它们可以作为其他去中心化金融服务的抵押品;它们拥有永久版税;它们甚至可以作为互联网身份的基础。
Web3 是互联网的身份层
早期互联网协议中最大的遗漏之一是没有公共和开源的身份层。随着 Web2 的发展,Facebook 和 Twitter 等平台作为闭源应用垄断了这一层。而 Web3 的立场是,你应该在网上拥有自己的身份,并且只有在你想公开信息的时候才能公开部分信息。在实践中,Ethereum 的身份系统是非常基本的。你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容器,允许其他项目和它相关联。举例来说,权威想了解你的出生日期、地点时,不需要了解其他你不想提供的信息。你的身份也会包括你的交易记录,金融机构可以了解这些而不需要你提供生日和出生地。此外,你在一个社交网络上发展的数字身份可以移植到其他网络。
原标题:【九句话,从零了解 Web3】 内容摘要:Web3 这个新鲜的专业名词诞生于 2014 年,在一开始,他被用来描述实现去中心化共识的新型协议,而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对公链生态、应用程序甚至设计理念的统称。犹如「我是谁?」这样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7359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