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模环比下降近1成
“‘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有各自的不幸’,成功的公司总是相似的,不成功总是有各自的原因。” 谈及目前个人系基金公司呈现的发展差异,一位个人系公募总经理感叹道。
自2015年第一家成立以来截至目前,7年中个人系基金数量已经达到25家(包括“私转公”公司),行业占比超过一成。但另一方面,个人系基金也存在着管理规模整体较小且阶段性出现较大降幅、不同公司间分化显著等问题。
个人系基金公司创立之初,在股东资源、渠道资源、资本金等方面并不占优势,发展阵痛在所难免,当市场持续震荡缺乏赚钱效应时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业内表示,个人系公募尚未形成最终的市场格局,应该在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待其发展,保持信心和耐心。
产品线和渠道优势有限
个人系公募规模环比降幅较大
随着泉果基金和兴合基金获批,包括“私转公”的基金公司在内,个人系公募已经扩容至25家。数据显示,其中当前已有基金产品发行的个人系公募机构共计23家。
一季度末,23家管理人合计管理规模约4393.54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末降幅近1成;合计非货管理规模约4367.84亿元,环比减少近10%,降幅大幅超出行业整体水平。
针对个人系公募管理规模的明显缩水,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个人系公募产品数量较少,面对持续震荡的市场行情更难保持规模稳定;以权益基金为主的产品结构也使得个人系基金公司更易受到权益市场波动冲击。此外,在基金认购端普遍降温的背景下,缺乏渠道优势的个人系公募新品发行难度也比较大。
对此东方阿尔法基金表示,产品结构方面,一季度市场表现欠佳,行业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的规模平均下滑12.24%和14%。个人系公募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产品线丰富程度不如老公司,因此在剧烈下跌中,规模稳定性稍弱。产品销售方面,一季度往往是渠道传统开门红营销期,个人系公募公司在此阶段较难拿到好的发行档期,一定程度减少了规模的增长抓手。
恒越基金也认为,产品结构是导致个人系公募一季度规模降幅高于行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多数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以权益类为主,管理权益类资产占比相较行业整体水平更高。以恒越基金为例,截至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管理规模占比高93.3%。震荡加剧的市场环境下,这些权益资产规模占比更高的公司往往更容易受到影响。
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也表示,基金公司非货管理规模下降幅度不同,主要与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性质有关。
“今年一季度,行业非货规模整体下降了1.02万亿元,主要是由于股市回调导致的基金净值下跌、部分投资者赎回基金以及基金销售预冷,增量乏力。从行业非货规模下降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其实与公司股东背景关系不大,而是与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性质直接相关,股票和混合基金占比高的公司,基金净值下跌导致的公司整体规模下降的比例就比较大。” 宋扬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很多老基金公司,业务发展比较综合,偏债基金有一定占比,所以整体非货规模下降比例相对较低。而新基金公司往往是在权益投资上有特色甚至专注权益投资,偏债基金占比低甚至没有偏债基金,所以非货规模下降比例相对高一些。
谈及个人系公募管理规模下滑的直接原因,尚正基金从基金公司既有产品线和新基金布局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尚正基金看来,一方面,个人系基金公司由于产品线尚不齐全,多数公司尚未布局短期纯债基金,进而缺乏短期纯债基金这一规模增长点。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增速较快且体量较大的基金类型主要是短期纯债基金,由2021Q4的4920亿元增长至2022Q1的5943亿元,规模增长20%;此外,受市场行情影响,一季度包括个人系基金公司在内的整个基金行业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赎回。
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基金发行市场遇冷,新发基金对个人系基金公司规模增长的贡献不足。去年四季度个人系公募基金新发基金规模为379.82亿元,而今年一季度新发基金规模下降至80.2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78.9%。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一位分析师从基金公司“渠道力”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相比其他系,个人系基金公司没有雄厚的机构股东作为支持,更多的是靠个人股东自己的资源以及影响力来募资。以银行系为例,市场环境不佳的时候银行系基金公司仍可以依托银行股东获得行内重点代销的资格,而对于其他基金公司,银行会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来准入符合条件的公司,例如公司在管规模、产品线情况等,这些指标往往是目前个人系基金公司无法满足的。
个人系公募发展差异显著
业内称此时谈分化或为时过早
截至一季度末,个人系基金的合计管理规模不到4400亿,而同期的行业整体管理规模超过25万亿元。在公募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当前,个人系公募之间的发展状况也出现明显差异。数据显示,23家有产品的个人系公募中,半数以上管理规模不足百亿。
同样为业内大佬创办,这些公司中不乏管理规模超过800亿的,也有管理规模尚不足1亿的。管理规模仍在个位数的公司达到6家,另有5家不足50亿。
作为业内首家个人系的泓德基金,在2020年末管理规模首次超过千亿。但在先后经历剧烈的业绩回撤和严重的治理风波后,一季度末规模不到800亿。目前,鹏扬基金以841.06亿的管理规模占据个人系头把交椅。
对此东方阿尔法基金表示整体规模分化与核心团队的背景、公司发展战略等因素密不可分。个人系公募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市场口碑,如果核心团队原来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对公司初期规模扩展会有很大帮助。第二,公司的投资团队和市场团队能否抓住机会前瞻布局,能否得到渠道的支持也非常关键。
另一位公募人士则分析道,“2018年个人系公募的最多,有8家,然后是1家、5家、1家,今年至目前仅有2家。大家的成立时间不长,并且还有2018之后的较长下跌,发展环境其实比较艰难,尤其受近两年多疫情影响。另外虽然有很多‘大佬’,但若没有了相关的平台支撑,其“高度”是会有所降低的。”
事实上,在受访公募及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管理规模显现的差异化特征是正常现象,此时谈“分化”还为时过早。
尚正基金认为,目前个人系基金公司数量并不多,而且在成立时间、成立时点面临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股东本身的能力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各个公司发展程度不同。个人系公募的出现不过六七年时间,发展不够充分,尚未形成最终的市场格局,市场应该对其保持信心和耐心。
鹏扬基金首席市场官宋扬则直言,由专业人士控股设立基金公司是近年来在监管支持下,行业发展的创新,有效推动了行业的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优化了行业的竞争格局,给投资者带来新的选择。由于专业人士控股的基金公司成立
原标题:【个人系公募正遭遇“七年之痒”】 内容摘要:管理规模环比下降近1成 个人系公募7年“大考”遭遇阵痛期 记者 张燕北 “‘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却有各自的不幸’,成功的公司总是相似的,不成功总是有各自的原因。” 谈及目前个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8224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