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大半年时间,“空壳”基金公司——国开泰富基金“易主”终于敲定。
近日,证监会核准国开证券将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这也意味着国开泰富基金第一大股东将变成北京国管,国开证券在发起设立国开泰富基金8年多时间之后,正式退出国开泰富基金股东名单。
事实上,自去年7月旗下唯一一只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基金清盘之后,国开泰富旗下就已无公募基金,也没有基金经理,业务几乎处于停摆状态,这次股权变更是否能让国开泰富基金重新焕发生机,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国开泰富基金股权变更正式获批
端午假期前夕,又一家基金公司迎来股权变革。
近日,证监会网站挂出《关于核准国开泰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核准国开证券将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证监会表示,国开泰富基金及各股东应当按规定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维护公司及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底,国开证券就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拟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的股权,转让标的对应评估值为3.7亿元,转让价格约为3.74亿元,与评估价格基本持平。
同年11月29日,国开泰富基金正式向证监会递交变更百分之五以上股权的股东申请,该申请在今年4月迎来监管反馈,2个多月后,该申请正式获批。
据公开资料介绍,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管”)于2008年12月由北京市政府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00亿元。北京国管是以国有资本运营和股权管理为重点,以国有资本证券化和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属重点骨干企业。
截至目前,北京国管划入市属企业集团共计13家,包括京能集团、首发集团、首钢集团、京城机电、北京电控、一轻控股、首开集团、北汽集团、同仁堂(600085)集团、祥龙公司、首农食品集团、北辰实业(601588)、北京金隅等。北京国管受托管理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京国益基金等重大基金,出资参与组建北京科技创新基金。
随着股权转让正式获批,曾为第一大股东的国开证券也不再持有国开泰富基金任何股权。
错失权益市场机遇、债券投资踩雷
国开泰富基金成立于2013年7月16日,公司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注册资本为人民币3.6亿元,其中国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66.7%,国泰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33.3%。
不过,从过去8年多历史来看,国开泰富基金发展并不顺利,早在“易主”之前,国开泰富基金旗下全部基金就已陆续清盘,公募基金业务停滞时间长达大半年。
没有把握住2014-2015年牛市行情大力发展权益基金、风控不足导致踩雷丹东港公司债券是国开泰富基金发展不顺的几大原因之一。
尽管公司成立于大牛市前夕,国开泰富基金成立初期产品布局相对缓慢,且以固收业务为主,2013年12月,国开泰富基金成立了公司旗下首只基金——国开泰富岁月鎏金定开信用债基金,直到2015年年初才成立公司第二只公募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基金,2016年年底问世的国开泰富开泰基金尽管是一只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该基金的投资策略也是以债券为主、权益增强的绝对收益作为操作目标,直到2017年7月,国开泰富才派上此前从长盛基金引入的,从事过专户投资经理和社保组合经理(股票组合)的林聪,发行成立公司旗下首只权益基金——国开泰富开航。可以说,在其他基金公司把握住2014-2015年牛市积极做大权益基金规模时,国开泰富基金几乎错过了这轮行情。
而在公司主打的固收业务上,国开泰富基金也在风控上犯了错误。2018年5月5日披露的一则《关于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国开泰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开泰富岁月鎏金定期开放信用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诉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债券交易纠纷一案的通告》,也让国开泰富基金踩雷丹东港债券事件网曝于众。
踩雷丹东港债券也让国开泰富基金从投研到高管经历了一波“换血”,2018年4月25日,公司总经理李鑫因个人原因离职,督察长肖强于2018年5月14日因个人原因离职,紧接着,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洪宴也于2018年6月5日离职。
在2018年12月发行国开泰富睿富债券基金之后,国开泰富就再也没有新基金问世。而自2018年6月起,国开泰富旗下5只公募基金开始陆续清盘,随着去年7月国开泰富货币基金清盘,国开泰富已无正在运作的公募产品。证监会网站显示,国开泰富泰祥纯债、国开泰富消费服务股票基金等在2018年拿到批文的几只产品,也未见对外发行。
国开泰富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16年3季度顶峰时期也未超过20亿元,在全行业中一直处于靠后的位置。
管理规模偏小,盈利状况自然不佳,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国开泰富基金资产总计约3.5亿元,2020年营收2724.08万元,净利润亏损999.03万元。此外,截至2021年6月底,国开泰富基金资产总计约3.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53.36万元,净利润亏损793.04万元。
经营失败的公司未来将实现市场化退出
最近几年,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已突破万亿大关,而部分处于尾部的小型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不足10亿,发展多年仍未能实现盈亏平衡。
针对行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近日出台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也适时修订,增设专章明确公募基金管理人退出机制。新规指出,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允许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市场化退出,并明确风险处置的措施类型与实施程序。
有基金公司认为,新规增设专章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化退出机制,规范风险处置流程。这是在保护持有人利益和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明确机构市场化退出的机制流程和各方职责。这对公募行业构建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行业生态构建了制度流程保障。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管理人办法》中明确了市场化退出路径,体现了进退有序、扶优限劣的目标。“基金管理公司解散、破产、被取消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或者被撤销等,都是后续基金管理公司实现市场化退出的情形。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势必会出现竞争失败者,从法规上来说,应该为这些机构明确退出路径,对风险处置事宜进行规范以达到维护投资者权益以及完善公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化机制的目的。”
原标题:【又一家基金公司正式“易主”】 内容摘要:记者若晖 时隔大半年时间,“空壳”基金公司——国开泰富基金“易主”终于敲定。 近日,证监会核准国开证券将其持有的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给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这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9360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