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打造了开业最顶峰时期“等位排号达5万人”神话的深圳文和友,如今却陷入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而从走红到爆冷,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
12月3日,《华夏时报》记者实地探访位于深圳老牌商圈老街(东门)附近的深圳文和友,此时正值周末休息日,深圳文和友位处的街口人来人往,称得上热闹,但深圳文和友内部却显得十分冷清,里外形成鲜明的对比。刚开业最火爆时期有网友表示“排10+小时才轮到入场”,现如今也不再需要排队等号,可自由进场。
2021年4月开业时,深圳文和友宣传“100+品牌”入驻,《华夏时报》记者查阅大众点评,其上显示目前仅剩25家门店在营业,若以此计算,空铺率达到近八成。
《华夏时报》记者看到,深圳文和友开放区域主要分为三层,其中二、三层只零星几间商铺还在营业,多数店铺仅余招牌,店内空空如也。而地段最好、本该最为热闹的一楼餐饮区,经本报记者在现场计算,17个铺面中,在3日当天仅9家在营业。晚上6点左右的用餐高峰期,一楼的上座率也不满三分之一。
热度“昙花一现”
“怎么好多商户都没了呢,我记得一年半前来不是这样的,太夸张了。”有数名结伴的游客在现场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旧地重游,没想到会是这样。”
“自从茶颜悦色快闪店走了之后,其他商户也陆续搬离,今天是礼拜六(客流量)还算好了,其他时间你再来看看,称得上是‘人迹罕至’。”另一名带着小孩来游览的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此说道。
“现在没什么人来,热度也没了。”深圳文和友内一户商铺店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曾经作为老牌特色入驻的“杨枝甘露”“林记粥品点”“婆婆面”等都已撤走,现场徒留招牌;本地商家“文记”“巧膳坊”“老东门李记百货”等也已离场;装修得颇具年代风格的“高地威士忌吧”大门紧闭,记者透过玻璃门向内望去,内部桌椅尚在,随后记者拨打门口海报上的订座电话,但显示无人接听,在美团、大众点评中则已查无此店。
而位于深圳文和友二楼,此前吸引无数人前来打卡的“咖啡机器人”,现已积了一层灰,该铺面也已停业。现场有市民对本报记者调侃道:“机器人都歇业不上班了,可见这里有多衰败。”
对于深圳文和友没落的原因,附近一家咖啡店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关注它很久了,疫情是一方面原因。但从开店的角度来看,也不会选择开在它里边,东门并不缺乏临街位置、或者地段更好的商铺店面。炒作的热度没了之后,它就更不吸引(店家)了。”
家住广州的黄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广州文和友也大致跟深圳一样的情况,水土不服。在我看来原因有二,一是虽然文和友打着‘怀旧’的牌子,老广也确实喜欢老字号,但不喜欢商业化还贵了的老字号。在美食遍地的广州,抖客网,文和友的味道和定价都并不吸引人;二是对于本地人来说,不会特意去一个后期建造的怀旧之地去怀旧,疫情情况下游客也不多。本地人不感兴趣,又缺少游客,自然就冷清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当文和友不再“超级”
“裁员”“关店” 文和友喜茶茶颜悦色等消费新贵们过冬
裁员、降薪、关店,“文和友们”过冬
突然,100亿独角兽文和友大裁员:做餐饮好难
原标题:【深圳文和友怎么了?曾经“5万人排位等号”,如今空铺率近八成门可罗雀】 内容摘要: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葛爱峰 见习记者 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打造了开业最顶峰时期等位排号达5万人神话的深圳文和友,如今却陷入门可罗雀的尴尬境地。而从走红到爆冷,仅仅只用了两年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8553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