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商行业那些“第一股”们的陨落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经营企业决不亚于一场比武,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抢占先机,成为第一名,历史上资本市场也曾有过很多“第一股”。

  只是,很多企业为了抢跑“第一”的时间窗口,往往内功修炼尚未稳住便匆匆上市,过早暴露了战略短板、管理不善和资金困局,更有高管骨干们“革命成功”后直接“马放南山”,过上了“甩手掌柜”的日子。

  于是乎,有些企业上市后短暂上涨便一蹶不振,有些被后来者超越,甚至悲惨收场;当然,还有一部分企业,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励精图治成长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公司,至今屹立风口浪尖。

  本文试图回顾梳理,国内电商行业里的那些第一股”,并分析出他们遭遇“不幸”的原因。

  争当“电商第一股”

  随着外部环境激烈变化,消费虚火褪去,资本祛魅之后,“电商第一股”迎来了不同的境遇。

  其中典型的一部分不得不面对股价下跌、投资人退出,另一部分甚至直接宣布收缩、裁员,还有不少直接走向“弹尽粮绝”的尴尬局面。

  2010年,聚美优品的前身团美网上线,曾经两次创业失败的少年陈欧终于得到老天眷顾。2011年,聚美优品“我为自己代言”的系列广告横空出世,抖客网,陈欧大火,聚美爆红。

  资本随之而来,聚美优品就成功吸引了一系列重量级VC/PE机构,险峰长青、真格基金、Ventech China、红杉中国先后入局。成立的第四年,聚美优品成功赴美上市,成为“中国美妆电商第一股”,堪称2014年中国互联网圈大事件之一。

  那个时候,31岁的陈欧成功敲钟,青年才俊和明星公司的组合,让他成为后来无数创业者追捧的偶像,一时间风光无限。当为自己代言成为80后创业者的标签,聚美和陈欧,获得了巨大的网曝量,也承载了与之而来的无限争议和压力。

  从诞生之初,聚美优品就和其他电商平台一样,逃不过假货的困扰。曾经有多高调,跌落神坛就有多痛苦,随后聚美优品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遭遇投资人集体投诉,公司股价也大幅下跌。

  最终,2020年4月聚美优品发布通告宣布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纽交所退市。这家曾以22美元/股的价格IPO,退市却只有7美元的电商公司,让部分股东无法接受,甚至严重影响了中概股品牌声誉,朱啸虎直接给陈欧起了一个“陈七块”的外号。

  聚美优品广告截图

  2017年,寺库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时对外宣传自己是“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但是上市首日,股价就跌破了发行价的13美金,开盘时12.1美元/股便开始一路下跌,当日报收10美元,比发行价下跌了23%。

  虽然寺库上市了,但是很明显日子并不好过。2018年以来寺库的股价一直下跌,市值缩水,股价长期低迷,到了2021年1月,寺库直接宣布了将从纳斯达克退市并实现私有化。在此之后,寺库就再没有对外公布过财报。

  用户吴女士回忆起自己在寺库的购物经历仍然情绪激动,2022年4月11日她购买了娇韵诗身体霜和油,寺库一直未发货,她申请退款寺库那边也一直不处理。到了10月订单被强制取消,并没有退款。11月16日寺库那边发短信过来要求她换货,“简直是强买强卖,”她总结说。

  不仅是买东西收不到货,那些委托寺库销售奢侈品的用户也没有收到钱。用户金柔向价值星球透露,自己去年5月在寺库上寄售了3件商品,有鞋子、奢侈品包等,总价值近10万元。去年11月,其中一款包率先售出,但是这笔款自己一直没有收到,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寺库那边仍旧没给打款,剩下的两件商品自己想要回来,提交了申请寺库一直不处理。

  金柔说,“后来我发现像我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人,单是我加进去的几个维权群,加起来就有300人,不少人也到法院起诉了,但是寺库仍然没有进一步动作。”

  “时尚电商第一股”蘑菇街虽然还未到“退市”地步,但是整体情况也不乐观。

  2020年4月18日,媒体称蘑菇街“裁员”,比例约10%。此前,蘑菇街直播负责人已于3月31日离职,CFO吴婷、高级副总裁曾宪杰也已离职。

  实际上自2018年上市以来,蘑菇街已累计亏损42.36亿元。蘑菇街2018财年至2022财年公司调整后净亏损额分别为4.20亿元、2.40亿元、4.14亿元、5101.5万元和8256.3万元,五年累计净亏损超12亿元。蘑菇街2022财年调整后净亏损同比增加61.96%,亏损情况进一步扩大。

  随着亏损扩大,蘑菇街公司股价也跌到地板价,截至2022年12月14日市值仅剩2286万美元,和2018年上市时的13.3亿美元市值相比,已经缩水超过了98%。

  “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上市之前,曾是投资圈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前后共经历了12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50亿元,投资者除了华创资本、保利资本、中金资本、高盛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腾讯、联想等企业。

  早先,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的赛道上几乎没有敌手,融资简单、花钱大方。2019年,公司的前置仓达到5000家,覆盖20座城市。并靠着领先优势于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不过,大量的前置仓也让每日优鲜成本高企。公司年报显示,2019-2021这三年,每日优鲜累计净亏损超84亿元。

  12月5日,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上市资格部门致函每日优鲜,称其不再满足继续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所需的1000万美元股东权益要求。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每日优鲜已获得45天的时间,在2023年1月19日之前重新提交一份符合该要求或其他上市标准之一的计划。若每日优鲜未能在可能授予的任何延长期限内恢复合规,公司的证券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2019年4月,张大奕背后的如涵控股在美国上市,张大奕成为第一位在纳斯达克敲钟的网红,如涵也因此被誉为“网红电商第一股”。不过,上市首日如涵控股便大跌了37.2%,收盘时市值仅为6.49亿美元。

  2021年4月,“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发布通告称,已经完成了私有化,且从纳斯达克退市,结束了短短两年的上市之旅,市值缩水了约70%。

  跨境通通告截图(部分)

  曾经的徐佳东也是风光无两,作为北大数学系高材生,他踩准时代红利,扎进跨境电商的一片蓝海,成就了跨境通这个百亿巨头。

  可惜到了2019年,跨境通净利润出现了亏损,当年巨亏26.86亿。

  2021年时,跨境通一度濒临退市。跨境通2020年度财务报告被中喜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2021年5月7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不过,2022年9月,跨境通提交的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申请顺利通过,在退市关口逃过一劫。

  从股价来看,自2017年登上24.68元最高点后,跨境通股价一路下滑。去年年中跌至1.78元最低,累计跌幅超九成。

原标题:【国内电商行业那些“第一股”们的陨落
内容摘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经营企业决不亚于一场比武,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抢占先机,成为第一名,历史上资本市场也曾有过很多第一股。 只是,很多企业为了抢跑第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8892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江湖大洗牌,蔚小理还能走多远?
下一篇:营养支持,赋能免疫力!COLMO“AI营养冰箱”筑起健康生活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