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将孩子的宠物螃蟹煮了,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孩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接过螃蟹腿,放进嘴里说“香”。加上轻松的配乐、搞笑的表情,这条“萌娃搞笑视频”近日登上热搜。类似的视频还有不少,只是下锅的宠物换成了兔子、鸡、鸭、鱼等。
杀孩子宠物取乐,不但不搞笑,还十分瘆人。有过喜欢的东西被强行夺走的童年经历的人,或许不难体会到其中的难过与不舍、愤怒与无力。家长不询问孩子的意见,擅自处置孩子的宠物,实则缺乏对独立个体的尊重。这和丢掉孩子“与学习无关”的漫画、将“不适合大孩子玩”的玩具送人、把孩子“穿不上”的旧衣服送人等行为,本质都是一样的。“我生你养你,供你吃喝,你的一切都是我的”,因此所有东西“任由我处置”——这种逾越边界、不尊重孩子的认知,尤其值得警惕。认识到孩子因父母来到世上,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是“大家长”们改变行为逻辑、降低控制欲的起点。
“虐娃”视频何以成为“搞笑”热门,同样值得深思。诸如此类网上流传较广的“虐娃”视频不乏其例:给孩子设置超出其能力范围的挑战,让他们害怕,如拍摄孩子站在玻璃栈道上,因恐高被吓得哇哇大哭;在孩子面前展示让他们难受的事,如故意嫌弃孩子的画丑,“怼”脸拍下其激烈反应,再配上偷笑的表情,评论区不少人附和大笑。多数家长在拍摄这类视频时并无恶意,只是觉得好玩,就想分享出来让大家也乐呵乐呵,或是为了迎合当下“生孩子不玩还有什么意义”的观念。客观地讲,抖客网,如能把握好分寸感和边界感,在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同时,若是还能有额外收入,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关键就在于,能否区分开“逗孩子”和“捉弄孩子”。
原本只是想博人一笑的视频何以让人不适?盖因它将大人的快乐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吃掉孩子宠物、吓孩子、打击孩子的案例中,部分家长和围观者看到的,是小朋友不谙世事的天真无邪、激动起来都无比可爱的小表情。然而,小朋友感受到的,却是不被尊重、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等负面情绪。童年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这些负面情绪体验,很可能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的塑造,如尊重生命的观念、同理心的养成、安全感的建立、自信水平高低,等等。真正的逗孩子,是让小朋友也感受到快乐等正面情绪,大人在笑、小孩在哭,只能算是忽略孩子情绪信号的捉弄。
避免善意的记录变成实质的捉弄,要从小朋友视角看问题。孩子分不清玩笑和事实,大人是权威的存在,他们会倾向于认为大人说的话都是真的。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你妈妈不要你了”这类“玩笑”对孩子的伤害,正是看到了孩子单纯敏感、相信大人的特点。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亲朋好友“逗孩子”的方式也应引起反思:很多时候,他们是在以错误的方式表达对小朋友的喜爱,是在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同理,线上分享、围观“萌娃搞笑视频”的人也未必有什么坏心思,但孩子的情绪不该被忽视:既要警惕这种无知之恶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也要避免有人跟风模仿,通过“逗”哭孩子获利。
原标题:【“逗”哭孩子取乐,警惕无知之恶】 内容摘要:家长将孩子的宠物螃蟹煮了,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孩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接过螃蟹腿,放进嘴里说“香”。加上轻松的配乐、搞笑的表情,这条“萌娃搞笑视频”近日登上热搜。类似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19357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