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准确理解把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要求,是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看,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反映了产业的高端性、产销衔接的高效性、产业占比的协调性、产业之间的融合性以及基础配套的完善性等,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内在活力和增长潜力等重要特征,其内涵意蕴和实践要求往往随着时代发展而动态变化。与传统产业体系更多侧重于产业体系本身的质量和效益不同,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动态考量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性、引领性、安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
强化实体经济的根基作用。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难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所取得的这些历史性成就体现着我国对发展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关键,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增强经济韧性,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抖客网,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如果关键核心技术处处受制于人,产业就只能位于价值链低端,不仅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还可能随时面临“卡脖子”风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便无从谈起。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使科技自强自立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通过相互渗透、交叉重组融为一体并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过程,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体现。放眼世界,受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因素驱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整体质量和效率,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发挥数字经济的引领力量。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适度超前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链式布局、集群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扩容。另一方面,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传统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实体经济提质。
遵循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立足新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有效贯通起来,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处理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稳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安全等关系。
坚持系统观念这个科学工作方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各类生产要素、诸多细分行业、各个微观企业、不同区域分工协同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系统观念,采取系统协同的工作方法,处理好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宏观与微观等关系,注重各领域、各产业、各要素的内在关联性,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等,着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性转变,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原标题:【郭玲玲:把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要求】 内容摘要: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准确理解把握建设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0613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