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年轻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

  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的困难不等于一生的失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3月16日 央视网)

  “孔乙己文学”是指,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少年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书中人。“孔乙己文学”背后是一些年轻人的焦虑无奈,以及刚迈入社会的迷茫与无措。他们一边怀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优越感,一边不断承受着找工作时面临的残酷打压,进退两难,不安于现状,却又无法改变现状。

  据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于2022年17日的新闻发布会所言: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在学总人数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至57.8%,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这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也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据教育部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毕业的大学生,抖客网,正常找到工作的只有20%—30%,毕业即失业成为了当今许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穿长衫”,表示自己是个读书人,不是干粗活的“短衣帮”;“站着喝酒”,虽然是个读书人,不凭劳力吃饭,但生活过得非常困窘。鲁迅在一百年前写下的潦倒而迂腐的知识分子,却击中了现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的痛楚。《山月记》中有一段话:“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深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很难像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样,毫无芥蒂地去从事一些完全不需要思考的体力劳动。孔乙己的“长衫”是文人脱不下的清高,那么当代大学生脱不下去的“长衫”又是什么呢?

  央视网认为高学历是当代青年脱不下去的“长衫”,希望当代青年人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处境。但更多人表示脱不下去的“长衫”、卸不下的枷锁是父母以为我们能熬出头的殷殷期待和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对我们的培养。不少网友表示我能放下“架子”去干脏活累活,但我父母不能,他们觉得我没出息,十几年的学白上了。十几年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目前低回报的就业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读书意义和未来的迷茫,身上的“长衫”不仅仅代表学历,还代表自己曾为这份学历所投入的所有金钱、时间和精力。

  “孔乙己文学”本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大环境下的一种自嘲,是他们高投入的教育成本与低回报的现实状况,两者落差过大而产生的一种失落情绪发泄出口。央视网却将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归咎于他们的眼高手低。不可否认,确实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这种情况,但更多人不愿意放下“架子”的原因,是成为普通劳动者并不能提高收入过上美好生活。而央视网却将其视为大学生“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证明,对大学生们进行说教,引发了网友不满,舆论如海啸般涌来。

  当代青年人不是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而是就业难、待遇低、工作强度大的大环境使得他们无法脱下这代表学历的“长衫”。如果待遇足够,谁不肯脱下“长衫”?不是年轻人心高气傲不肯工作,是大环境企业压榨之下的意识觉醒,付出与收入不对等。父母含辛茹苦十几年地培养,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换来的却是:收入几千的月薪;无法保障的双休和每日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是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和住房价格……大环境的艰难才是造成当今青年人脱不下“长衫”的主因。

  “孔乙己的长衫”当然要脱下,但你不能让青年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官方更要关注“失意书生”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现实困境,为脱下“长衫”的“孔乙己”们备好干净的新衣,让其整装待发,重新启程。

原标题:【不能让年轻人脱下“长衫”后却不着寸缕
内容摘要: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1009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开年经济表现是“印证”也是“信号”
下一篇:从世界大变局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