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工厂”批量生产 反常识的微短剧从何而来?


漫画/李晓军

  漂亮的女主是一名酒吧服务员,在卖酒时被一个富二代灌醉而失身。其后,女主将富二代起诉至法院。法院因为她提交的证据不足,没有认定富二代构成强奸罪,反而判决女主角构成勒索罪,判处罚金3万元。

  这是某平台上播放的一部微短剧《××的审判》里的情节。法学专业毕业的李女士前段时间刷到这部剧,她吐槽说:“还能这么拍(微短剧)?竟然分不清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程序,太没有法律常识了。”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迅猛发展,但不少微短剧剧情缺乏常识。例如,严重刑事案件中不见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身影,由当事人直接起诉到法院,法官随意判处死刑,违背法律常识;严重疾病能轻易被治好,不符合医疗常识;保安、外卖员、保洁员常常是隐瞒身份的大佬,抖客网,分分钟轻易赚几十亿元,有违生活常识……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些违背常识的微短剧剧情危害甚大,会造成错误的知识泛滥传播,传递不良价值导向,例如将“随意控制别人的生死、暴力解决问题”等行为在剧中塑造成“高大上”的酷帅形象,对观众的价值观形成错误引导,也扭曲了正常的社会公序良俗。

  专家建议,创作主体要关注作品的质量和内涵,聚焦现实,树立精品意识;视频短剧的发布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加强对微短剧内容的审核和管理。通过内容审核、流量控制等技术手段,引导内容制作者提升审美趣味和作品质量,引导观众看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作品,从而构建有利于行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的外部生态。

  司法程序混乱

  擅自设置罪名

  李女士在北京一家中介机构工作,平时上班比较累,周末一般是睡个懒觉、刷个剧。近日通过手机在某平台刷到微短剧《××的审判》时,出于好奇点击观看,结果发现“这部剧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懂”。

  她边刷手机边告诉记者,这部剧的剧情设计是,女主和身为律师的父亲起诉富二代涉嫌强奸罪。这明显是一起刑事公诉案件,庭审时,法官的背后应该是国徽高悬,但在剧情中,法官背后却没有国徽。法官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公诉人席上没有检察官,富二代穿着西装站在被告席(实际上应该是被告人席)上。

  “(编剧)明显分不清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程序。”李女士说。

  更让她感觉可笑的是接下来的剧情,法官审理案件后作出宣判:被告犯强奸罪因证据不足不予成立,原告涉嫌卖淫罪和勒索罪,两罪并罚,判处罚金3万元。

  她在这里点击暂停,然后向记者解释说,刑事案件,一般由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后经过调查抓获犯罪嫌疑人,调查结束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由审判机关对被告人作出判决。但在该剧中,当事人直接起诉至法院,法官宣判时称呼的是“被告”,没有认定构成犯罪也罢了,法官竟然在没有人指控的情况下判决女主涉嫌卖淫罪和勒索罪——我国刑法并没有卖淫罪这个罪名,勒索罪的表述也不对,应该是敲诈勒索罪。

  李女士刷剧刷到这里就不再看了,“太违背法律常识了”。

  微短剧中出现这种情节并不鲜见。

  记者在手机上观看一部《××不会缺席》时,同样发现多个情节违背法律常识。这是一部情景悬疑短剧,男主是一位律师,被害死后重生复仇,在办理一起3名校霸长期殴打同学并到同学家中抢走5万元现金的案件中,通过向法庭提供证据,由法官判处3名校霸重刑,还让仇人身败名裂。

  这样的刑事案件,也没有看到当事人报案进而公安机关调查、检察机关公诉的情节,而是由男主直接向法院提交起诉材料。在案件审理期间,法院院长跟审判长商量将案件移交检方。审判长拒绝并直接作出判决,判处其中一名校霸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在另一部微短剧《×××雪如棉》中,公安机关办理刑事犯罪案件时不调查,只要谁认就抓谁。办案时,有一群人在围观,群众可以随意进出办案场所。

  还有一部女主逆袭的微短剧,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女主用尽各种手段,其中包括违法犯罪手段,而剧情对这种行为不仅没有批判,反而进行美化,将其包装成“爽点”呈现给观众。

  违背医学知识

  情感逻辑不通

  一些微短剧中不仅存在大量违背法律常识的情节,还有不少违背医学常识的情节。

  李女士在某平台刷到一部《无敌奶爸××》的微短剧,其中一个情节是,剧中的老人行将死亡,心电图已经是一条直线,但身为保安的男主对他进行一番治疗,竟然将老人救活了。

  老人醒后第一句话是,“我感觉到体内几十年的病根好像都没了,再活20年没有问题”,并下床蹦了蹦。

  据李女士介绍,她最近刷到不少类似剧情,保安、保洁等或是被施了法或是获得了秘籍,突然成了神医,在关键时刻救人性命,并因此获得巨额报酬或其他利益。

  还有一些微短剧的剧情设置违背生活常识。

  某平台一部50集的微短剧,女主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小保姆,为了上位,通过下药等方式勾引男雇主,从而实现人生逆袭。该剧剧情低俗荒诞、违背常识,引发不少网友的吐槽和质疑。可就是这样一部剧,却被某平台置顶热播剧榜单,且长期霸屏,显示播放量近两亿次。

  另一部微短剧的剧情是,身为医生的丈夫丢下出车祸的妻女,在医院先救“白月光”的孩子,导致自己的孩子因没有其他医生抢救而死亡。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李月(化名)最近看了几十部微短剧的所谓“精彩片段”后,发现“甩耳光、掐脖子、用药后强制发生关系、卖卵……这样的剧情随处可见,女主最终却都迎来总裁爱上自己的结局,两人幸福美满似神仙”。

  “那些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如果在现实中代入自己,女孩子幻想这种际遇,男孩子有样学样……这样不合生活常识的剧情太可怕了。”李月说。

  2月5日,记者在“这类微短剧被禁止上线传播”的热搜词条下看到,评论区掀起了对狗血微短剧的“讨伐”之势。不少网友对违背常识毁“三观”的微短剧充斥一些平台表示担忧,“动不动就是首富、总裁隐藏身份,周围的人拜高踩低”的评论得到上千名网友的共鸣。

  对此,北京市律师协会文旅传媒与体育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编剧工作委员会委员刘爱君认为,这类违背常识的微短剧会带来诸多危害,首先是导致错误专业知识的泛滥传播。观众可能会将微短剧中错误的法律、医学、生活知识当作正确的来接受,特别是会对青少年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微短剧中所谓的“言传说教”,在涉及出轨、第三者、离婚等情节时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会让他们形成错误认识。

  在她看来,个别微短剧将“随意控制别人的生死、暴力解决问题”等行为塑造成“高大上”的酷帅形象、美女在情感交往中必“拜金”等,刻意呈现这种已触及道德底线或法律红线的行为,很容易扭曲观众的价值观,破坏正常的社会公序良俗。

原标题:【“剧本工厂”批量生产 反常识的微短剧从何而来?
内容摘要:漫画/李晓军 漂亮的女主是一名酒吧服务员,在卖酒时被一个富二代灌醉而失身。其后,女主将富二代起诉至法院。法院因为她提交的证据不足,没有认定富二代构成强奸罪,反而判决女主角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28156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百度2024年财报:总营收1331亿元 文心大模型日调用量增长33倍
下一篇:假象极易误导观众 平台有责任加强微短剧“常识”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