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21年12月发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是2018年2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升级版。“十四五”时期,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本期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探讨。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三年整治目标基本实现
主持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了哪些成绩,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伍振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室主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生态宜居,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年2月份,抖客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是缓解农村人居环境不平衡状况,解决部分地区的脏乱差问题。整治行动方案实施的三年间,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目标基本实现,有四个方面的成效比较突出。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主要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三级处理模式。“十三五”期间,15万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超额完成目标。全国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现象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是垃圾处理公用设施投资强度明显加大。2018年全国村庄垃圾处理公用设施总投入289.4亿元,村均投资强度达到5.5万元,人均投资强度为41.9元,均比2017年翻了一番还多,切实缓解了我国农村环保投资不足问题。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为污染治理带来挑战。通过三年整治行动,截至2020年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5.5%,基本建立了污水排放标准和县域规划体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进展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公用设施投资强度不断加大。2018—2020年全国村庄污水处理公用设施投资从226.2亿元提高到352.4亿元,增加55.8%;村均污水处理公用设施投入从4.3万元提高到7.1万元,增加了66.5%;人均污水处理公用设施投资从32.8元提高到52.2元,提高59.2%,农村和城市投资强度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快速提升。当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主要依赖于乡、建制镇、镇乡级特殊区域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处理装置。2018—2020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从2416.7万立方米提升到2877.4万立方米,提高19.1%;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从1766.1万立方米提升到2299.2万立方米,提高30.2%;全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乡、建制镇、镇乡级特殊区域总量从13137个提升到15629个,比例从45.1%提高到55.5%。
农村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卫生厕所改造和粪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2019—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144亿元,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支持中西部省区以县为单位推进厕所粪污治理。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三年整治行动每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
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开始形成:一是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环保的财税支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支出占全国公共财政环保支出的比例。二是村民发挥主体作用。村民环境与卫生意识普遍增强,有些地区农民组织还成立了环保志愿者队伍,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企业发挥重要作用。部分地区大力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向农村环保领域投入。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产业逐步培育,设备及配套材料供应、设备设施建设、建设后的运营管理监督维护等全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五年推进向美丽宜居升级
主持人:为什么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之后,又启动了五年提升行动?
王忠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已经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补短板、强弱项的作用。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首先,已经实施的三年行动标志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起步与全面铺开,但实现总体质量水平提升还任重道远。其次,各地的工作进展不平衡,不仅有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也有整治效果的不平衡,有必要通过实施提升行动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和探索路径。再次,“重建轻管”或“只管前半段,不管后半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总之,接续推进整治提升行动,既是夯实基础和巩固已有成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能力与水平的需要。
对比已经实施的三年行动,新一轮五年行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总体目标上从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二是在重点任务上从全面推开向整体提升迈进;三是在保障措施上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扎实稳妥推进五年行动,必须对新要求有明确的认识,把握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方向。必须紧紧围绕新任务抓落实,努力做到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必须在新举措的探索与创新上多花力气下大功夫,不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体制机制。
从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其核心就是在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大格局、大视野与大棋局中,找准五年行动计划的基本定位,坚持数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分类施策,坚持为农民而建和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其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各地实际出发探索新路径与新模式,着力打造亿万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全面推开迈入整体提升的新阶段,最关键的是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等方面,都意味着更高的质量、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加规范的操作规程,既要讲科学也要讲实用,既要有传承更要有发展,既要立足当前还要考虑长远。
落实落细保障措施是稳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手段。重中之重是要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更加突出机制建设,着力完善以保质量求实效为导向、以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更加突出政策引导扶持,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三是更加突出农民主体作用,着力激发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原标题:【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内容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2021年12月发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是2018年2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升级版。“十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81496.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