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得了中国家电?

  “这10亿我准备掉到水里没有了,这件事情也必须去做,但我相信10亿投进去不可能没有结果。”

  2020年3月,疫情“黑天鹅”席卷全球,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目睹了这一切的董明珠,在直播时放出豪言,表达了格力进军医疗产业的决心。

  与此前格力宣布造手机一样,董明珠不务正业的“大话”也引起了轰动,“家电巨头进军医疗”这一国际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开始被国内市场所认知。

  只是站在当下回看,格力的医疗业务却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口罩跨界”外,再无独特之处。相反,海尔、海信、TCL、美的等不算高调的家电同行,在医疗领域都已崭露头角。

  不过可以断定的是,生物医疗已经走进国内家电企业的视线,并成为业内高度一致的转型方向。

  从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转移到成长前景更好的医疗领域,这到底是商业场上的新馅饼,还是企业转型中的大陷阱?在这个充满潜力的赛道,谁又能真正跑出来占得先机?

  走上国外的老路

  家电企业跨界布局医疗健康,在全球市场上不算新鲜。

  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起初都是以家电起家,后续通过漫长的技术沉淀以及并购发展,完成了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转型,并且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巨头。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飞利浦集团。2002到2003年间,飞利浦进行了约50亿欧元的医疗产业并购,对象包括ATL超声、ADAC实验室、安捷伦科技等;2006年,飞利浦继续加码,以40亿欧元并购了7家业内知名企业。

  一系列操作使得飞利浦医疗系统在全球医疗成像、监控、信息和服务市场上实现质的突破,并且也为集团带来实际收入。2006年,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销售额在总销售收入中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6%增长到20%,利润率也得到显著改善。

  再后来,飞利浦不断出售旗下家电业务,专注医疗健康。通用电气、西门子也一直在转让自身家电业务,深耕医疗器械市场,并先后把医疗业务单独剥离。

  对于国外家电或电气企业转型医疗健康,飞利浦全球CEO柯慈雷曾道出其中缘由: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医疗保健将越来越重要,市场前景广阔,并且与家电等业务不同,医疗受周期影响较弱,转型后集团可以不受行业周期所影响。

  虽然国内是全球医疗健康最大的市场之一,但相比之下,国内家电厂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显得有些滞后。

  2005年10月,海尔集团成立低温制冷领域的核心研发机构海尔生物医疗,主攻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领域;但在发展10多年后,海尔才有了下一步动作,开设永慈康复医院、收购星普医科等。

  海尔走了一条与自己主业契合的医疗之路:以其制造业(超低温冰箱等)为核心,切入医疗健康(医用低温冷链存储),构建起覆盖生物医疗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与其路线相似的还有TCL、海信这两家黑电巨头。

  2009年TCL从医疗影像切入,经过十多年来的布局,目前其业务已涉及X射线产品、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医学MR(混合现实)、超声、医学影像服务业务(如第三方影像中心)等;海信则从2013年开始,利用自身擅长的显示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开发医疗显示设备等。

  策略不同的是美的和格力,两家近年才进行医疗方面的布局,并且采取的均是资本介入的方式,在医疗设备产业开疆拓土。

  美的2017年与广药集团在康复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医用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销售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2020年又与佛山顺德区政府签下协议,投资新建一家非营利性国际医院;2021年完全控股万东医疗,布局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和服务。

  格力则是从2020年才开始介入医疗行业。彼时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将投资10亿元在医疗器械领域,研发生产高端医疗设备。

  当前格力已经成立珠海格健医疗科技以及天津格力新晖医疗装备两家公司,虽然还没有实质性开拓,但格力俨然已经下定决心与外资企业抢滩医疗器械市场。

  如今,家电巨头们纷纷入局医疗赛道,势必会带来新一轮竞争,但站在外界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难免会产生为什么是医疗这样的疑问。

  大健康的诱惑

  国内家电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的分享型竞争”全面过渡到“存量市场的掠夺性竞争”,传统型企业的增长空间已经面临天花板,并且陷入内卷泥潭。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家电市场规模8811亿元,同比增长5.7%,较2020年实现反弹,整体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但距离历史高点还有距离。

  可以说,传统家电产品趋于式微,增长放缓、转型压力早已是家电企业的常态化危机,整体市场已从排位赛演变成为淘汰赛,所以选手们必须做出改变,找到新的增长点。

  而医疗健康行业与家电一样,都是万亿赛道,在用能侧与家电也有相通之处,两者都涉及大规模制造、大规模零售、大规模服务。

  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显示,到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5945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报告也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中国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并且,当下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尚未进入行业全部领域,例如医疗级空调、医用消毒设备等细分市场仍有空白,这对国内厂商来说均是机会。

  此外站在行业发展角度,也能窥探出家电巨头们进入医疗赛道的一些想法。

  艾媒分析认为,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影响,高端化、智能化和家庭化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为显著的三大趋势,特别是医疗大数据、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家用医疗器械、智能便携式医疗设备等领域将会备受关注。

  这一发展趋势也打破了家电与医疗行业之间的技术壁垒。

  从行业内部来看,国内家电厂商向来重视自主研发,格力、美的、TCL等巨头企业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均有所突破,跨界医疗可以避免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企业具备天然优势。

  技术上的沉淀以及行业大环境影响,决定了家电企业需要通过打造更创新的产品掀起新一轮变革,这种情况下医疗便成了目前的最优解。

  以海尔打造的超低温冰箱为例,普通冰箱是家庭用能的主要场景,超低温冰箱就是冰箱在医疗产业里的自然延申;TCL发力影像也是一样的道理。

  另外家电企业本身在供应链、销售渠道、组装整合等方面都有优势,商业化、标准化的医疗系统自然成了跨界的重要切入点。

  依托多年售卖空调、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的成熟渠道,以及发展多年以来形成的品牌口碑、企业信誉,传统家电企业可以迅速打通商用客户销路,推销自家医疗产品。尤其是以在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外的医疗企业在销售环节很难与国内企业相匹敌。

  多重因素叠加,也不难理解为何家电巨头尤其青睐“健康圈”。

  事实已然证明,家电行业与医疗结合靠拢已是大势所趋,未来将有更多家电企业涉足医疗产业,且相互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不过现在仍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国内家电厂商想要跑出来,抖客网,实现弯道超车会容易吗?

  中国特色 vs 国际路线

  国内家电企业向医疗领域转型目前分为三个大方向:一是医疗设备领域,二是医疗机器人研发,三是医养结合医院。

原标题:【“学医”救得了中国家电?
内容摘要:这10亿我准备掉到水里没有了,这件事情也必须去做,但我相信10亿投进去不可能没有结果。 2020年3月,疫情黑天鹅席卷全球,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目睹了这一切的董明珠,在直播时放出豪言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8193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空调市场今年热衷吹“新风” 价格再次上涨
下一篇:美国拟对特定图形系统及其组件和包含该系统的数字电视发起337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