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航超市发力社区小店:日销2.8万 生鲜加工要占比50%

  社区小店折戟无数。在“大店做小”的行业性难题中,擅长开小店的首航超市,日前在北京朝阳金盏地区开出其社区小超业态的第二家门店。半年前开的第一家社区小店则正式步入运营正轨,经营面积160平米,7月份日均销售2.4万元,8月份至今日均销售2.8万元。

  开两百平米左右的社区超市小店,首航超市认为,这是目前为数不多能“算得过来账”、做下去的社区实体业态店。“一个月大概18万元的费用,将近20多个点的毛利,做下来稍有盈余。”

  可以说首航超市社区小店模型具有样本意义,主要基于两点。

  其一,首航超市是在压力比较大的一线城市核心城区,来跑社区小店盈利模型。如果成功对于更下沉市场可能会有借鉴意义。

  其二,整个零售行业社区生鲜小店目前没有跑通模式的赢家。但首航表示,盈利模型跑通。

  首航超市总经理刘意华告诉《商业观察家》,社区小店是未来首航超市业态重点,今年也还会继续开新店,但不会大规模复制。会主动放慢速度。网点布局上也会有变化。

  “这是因为当下做社区小店,市场环境有一利一弊。”

  “弊端”是:线下社区商铺租金仍虚高。在北京,首航去谈看中的一些社区商铺铺面,一开谈就要12元/平米/每天,抖客网,意味着一间租赁面积大概在250平米左右的铺面一年就要100万元租金。

  “实体店经营越来越难,等这一波网红店铺洗牌完,社区商铺租金肯定会有下调。”首航超市总经理刘意华预计,这波洗牌还需要一两年时间。

  “利好”则源于线上到家功能加载后在改变线下店的网点布局。即原来开200平米社区小店,可能需要周边有2000多住户,门店辐射半径则只能覆盖周边500米。加载线上后,社区小店辐射半径可以延长至一公里、两公里之外。这意味着,原来社区小店需要做的高密度网点布局可以适度放低,比如原来覆盖一个小区,可能首航需要开两家店,现在一家店就够了。原来很多开不了店的地方,现在因为线上到家业务的加载可以开。

  日前,首航超市上线京东到家等线上到家平台,而到月底,美团、饿了么等其它线上第三方到家平台基本上会全线上线。到家业务的增量,能让首航超市社区小店的盈利模型更为稳健。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刘意华说,顾客的消费需求升级,对超市来讲是机会,社区小店可以慢慢做,慢慢沉淀。

  

  小店模型

  早在林肯公园店之前,首航超市已有“擅长做小店”的业内标签。其门店高坪效比,在北京商超市场首屈一指。

  永辉超市北京鲁谷店对面首航超市,200多平米,日销能做到6万元。坪效比相当高。首航礼贤店,属于比较封闭的新机场配套区,280-290平米,平均日销在七八万元。

  很多人问刘意华:首航社区小店能跑出来,核心要素是什么?

  第一、得有能力——供应链能力,及生鲜商品的采销和配送能力。首航多年深耕生鲜供应链,积累了一定的能力。运营上,首航超市线下门店体验做的很好,比如从2007年开始,首航超市就开始自己做熟食,有独特口味的引流和黏性商品。

  第二、门店商品结构、销售比例合理。即生鲜、包装商品、日配的比例,比较合理。

  若蔬果生鲜比太高,毛利率自然低,损耗自然大,客单价自然低,运营成本自然也高,最后蔬果生鲜经营对后台供应链要求大,销售额也不可能太高,客单价低。“水果蔬菜再买,消费量还是有限的,包括高端水果生鲜小店,可以看到客流相对又少。”若生鲜比很小,类似于一些“便利店里面加点生鲜的”,这种店运营成本相对低,但客流肯定少,客单不高。

  每家企业对“生鲜”标准的定义不太一样。首航超市对“生鲜”的定义是“三品”——蔬果、肉、鱼(水产),三个品类占门店销售50%左右(蔬果35%、畜产10%、水产5%),日配22%左右(西式日配14%,加工日配8%),包装商品大概占到30%多(酒水7.5%、休闲食品5.5%、副食粮油7.5%、烟6.5%),7%的非食(洗涤、纸品、生活用品等)。

  首航社区小店沿袭了大店的商品结构。刘意华认为,门店的最优商品结构,是超市长期在适配顾客需求基础上、自然形成。

  在《商业观察家》看来,首航超市小店盈利模型有几个基础支撑:

  一、品项丰富。相比零售同行差不多经营面积的门店,首航超市社区小店通常要多出30%左右的品项。160多平米的小店,4000多支sku是标配。虽然是小店,商品端的品类需求上能做到满足社区顾客日常生活所需。

  二、标准化以促进销售为检验标准。

  “货卖堆山”,门店尽可能堆更多的商品,是国内区域商超的陈列哲学。不过,首航的“货卖堆山”是经过严格选品的“堆更多”。首航超市的标准化,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促进销售或品牌营销。

  举个陈列上的例子,在首航超市社区小店,除了生鲜商品多排陈列,标品基本上单排陈列。这样对门店要货、铺货频次要求更高,而单排陈列就是为了销售来走——单排陈列能让货架上摆上更多品项单品,比如口腔护理类,品种更多,效率就能提升好几倍。

  三、选品主打小众、新品。

  首航不是由纯粹大数据销售排名来主导选品,是大数据+个性选品。“冰冷的数据,未必能适合小店”。

  门店不以多取胜,而是以差异化、小众商品取胜——首航超市做了很多跟同业不一样的食材。比如湖北莲藕、云南折耳根等“区域商品、小众商品”;山东马家沟芹菜等“地理标志商品”。小麻花、江米条,首航从青海引进,加青稞生产。首航主推的食用油是“门源菜籽油”,从高海拔地青海进货。

  三年以前,刘意华去安徽引进“燕前堂”速冻水饺,当时超市都是在卖湾仔、卖三全、卖思念,首航把燕前堂推成了品类销售第一第二。

  “猪肉卖全国”,首航超市做的猪肉品项很宽,湖北恩施土猪肉、浙江膳博士、云南冬瓜猪,一个店内上架很多种土猪肉。这些土猪肉,相比同品质的猪肉,首航至少要便宜一半,因为采销完全自己操手,成本比较低。而“中台”建起来以后会更低。

  四、营销“做心智”。

  不仅选品突出差异化,店内商品营销的重点也不一样。比如瓜子等频次低的商品,首航会选品质最好的新疆产地尖货。方便面,韩国火鸡面是首航营销的重点。矿泉水,首航卖的农夫山泉跟其它渠道差不多定价,但3块多的依云、四块多的巴黎水,可能是首航最便宜。首航做量,一年5000箱的销售,引导顾客成箱成箱购买。

  在公司内部,刘意华一直说,首航超市有两个大的优势。一个是引进、培养小众和新品的能力。二是顾客对超市这种做法建立了一种长期的认可。

  所以,虽然是100多平米的社区小店,但是顾客评价首航超市是“宝藏超市”——顾客进店有“淘宝”的体验,能发现很多外面买不着的东西——随着顾客消费需求升级和信息渠道多元化,个性化商品事实上已经能让顾客越来越认可。

  

  餐饮化服务+生鲜加工

  最近半年来,刘意华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顾客不去实体店?为什么好多年轻人不去超市?

原标题:【首航超市发力社区小店:日销2.8万 生鲜加工要占比50%
内容摘要:社区小店折戟无数。在大店做小的行业性难题中,擅长开小店的首航超市,日前在北京朝阳金盏地区开出其社区小超业态的第二家门店。半年前开的第一家社区小店则正式步入运营正轨,经营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838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比海底捞更贵,一年卖11亿的猪肚鸡火锅冲刺IPO
下一篇:餐饮巨头集体盯上酒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