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市场主体,“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越是关键时刻,政策越要从实际出发,解广大市场主体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必须尽快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市场主体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亟待各地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稳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抖客网,挖掘政策潜力,看得准的举措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确保上半年和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超1.5亿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也是保就业、保民生和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关键一环就是要让广大市场主体能够稳定预期、稳健发展。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围绕加大稳岗促就业力度作出具体部署,强调“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都着力指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要进一步研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动地方积极性并压实责任,切实稳岗位稳就业”。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也迅速行动,从推出大规模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到出台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一揽子举措,再到明确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等,一揽子惠企举措加快推出,政策效应逐步释放。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我国新设市场主体在较大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实现了正增长,共新设898.7万户,同比增长0.7%。其中,日均新设企业达2.26万户,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截至4月底,我国实有市场主体1.58亿户,仍保持10.5%的较高增速,为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物流不畅,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应当看到,越是关键时刻,政策越要从实际出发,解广大市场主体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必须尽快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市场主体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亟待各地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真金白银”到位早一点,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就多一分。正如总理在本次座谈会上要求的那样,无论是“落实落细留抵退税减税等组合式纾困政策”,还是“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补助、留工培训等政策要加大力度”,抑或是“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看得准的新举措用尽用,就能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帮助他们挺过难关、守住岗位。

  青山常在,就有无限未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纾困帮扶政策,加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有牢固支撑。(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

     保市场主体要帮扶好“绝大多数”

原标题:【稳市场主体,“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
内容摘要:核心观点: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越是关键时刻,政策越要从实际出发,解广大市场主体的“燃眉之急”。一方面,对于已经出台的政策,必须尽快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各地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keji/8650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纷纷关店!疯狂割韭菜的明星餐饮要“凉了”?
下一篇:中经评论:内外无别 “买全球卖全球”把生意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