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治好了“铁三角”的精神内耗

9月27日,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小马智行宣布与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AI LAB)开启合作,共同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无人车运营服务落地等前沿领域。未来双方将联手打造适合规模化商业运营的无人驾驶车队,稳步扩大上汽集团及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队规模。

  

这并不是上汽集团首次进军Robotaxi领域。在此之前,由上汽联合Momenta研发的享道Robotaxi,已经在上海、苏州等地开展运营。

  

事件的另一主人公——小马智行同样信奉分散合作。小马智行这次携手上汽,是在它官宣和曹操出行达成战略合作不久,双方将共同打造智能驾驶开放运营平台,在苏州落地运营Robotaxi。甚至,不久之前它还参与了如祺出行的A轮融资。

  

如此看来,出行平台、车企以及自动驾驶公司之间的联系早已千丝万缕,大家都不想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背后是风控还是投资?嫁接Robotaxi业务,是一门好生意吗?三方在技术端、成本端和应用端如何助推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促成产业协同和生态共建?

  

无人驾驶普及前夜,抢滩者也在抱团探索。年轻的樵夫,欢迎来到无人出租车江湖。

  

1.Robotaxi:锚定万亿市值新场景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快速发展,自动驾驶的风潮也吹进了网约车领域,二者的结合体Robotaxi正在国内外遍地开花。

  

根据盖世研究院测算,截至2022年底,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已达6.6亿元,市场整体车辆规模已达数千台,其中仅Auto X的运营车辆规模就已超1,000台。未来,业界普遍认为,Robotaxi的潜在市场规模约在3万亿元。 

     

Robotaxi,治好了“铁三角”的精神内耗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面对潜在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各家企业已经不再是为了刷存在感及做示范项目加入,而是积极布局Robotaxi商业化,争当被时运砸中的天选之子。尤其是头部车企,纷纷选择通过与自动驾驶公司及出行平台联合,也即车+技术+运营的方式,加速流量与场景的融合。

     

Robotaxi,治好了“铁三角”的精神内耗

       

图片:2022年部分自动驾驶公司资方背景情况

  

如今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及出行平台三方合作争夺RoboTaxi入场券,细究这一格局的成因,便不能不提及他们各自具体的定位及优势。

  

长期以来,在推广Robotaxi之路上,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及出行平台都各司其职。出行平台手握庞大的用户群的,整车厂则具备整车制造最原始的技术以及经验积累,而自动驾驶公司“软”实力强劲,坐拥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却苦于缺乏规模化运营团队及实践经验。

  

具体来讲,在汽车产业链上占据强势话语权的传统主机厂硬件实力强大,在车端可以提供现成的实验平台,可以充当Robotaxi规模化落地的强大支撑,“联合行动”可进一步补齐短板促长远发展,多头布局以分散风险。相对地,与其一衣带水的自动驾驶公司和出行平台,则更多地是以现实因素为出发点。

  

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这段“三角关系”中,承担了重要的中间角色。

  

一方面,科技公司底色使它们长于软件,在自动驾驶技术水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可以与车企或Tier-1合作,充当无人驾驶的运营“智囊”,但在量产落地方面就稍显不足了。

  

另一方面,Robotaxi一向被称之为“轮子上的碎钞机”。AI公司可以与出行平台携手,消化掉部分Robotaxi的运营场景需求。要想实现单车智能,AI公司在前期势必要积累大量的路测数据以及保持较高的单车投放率,无论是车队运营、技术下探还是场景开拓,都是“一笔巨款”。然而作为初创公司,AI公司锋芒初露,积累不深,又常常是“靠融资活命”的。

  

AutoX创始人肖健雄直言,“问自动驾驶企业‘赚不赚钱’,就像问‘小学生赚不赚钱’,可能会逼他去麦当劳打工。”

  

自动驾驶终局未定,为获得投资人的青睐,许多自动驾驶公司也迫切需要证明他们自我造血的能力。

  

对网约车平台来说,传统网约车迭代为Robotaxi,不仅能解放司机双手,“钱景”广阔,全时待命,改善现有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会进一步丰富移动出行方式。

  

出租车和网约车的成本消耗,主要集中在司机成本、车辆折旧和日常运营成本等方面,而无人车实现商业化落地后,不再依赖司机或安全员,整车制造成本、硬件成本,甚至是运维成本也将下探,成为传统出租车的“平替”。

  

而从运营时间来看,Robotaxi不像传统网约车会受司机生理状态的限制,基本可以做到7*24小时“随时待命”。

  

在场景体验方面,当网约车无人化后,汽车内部空间或许会成为移动端和PC端最好的承接和延伸,带来配送到车、座舱娱乐等消费场景的迭代。

  

消费者永远会用脚投票,当车辆无人化之后,打车更划算,还能享有一系列智能化服务,说服人们由选择买车转为使用Robotaxi服务,将不再那么困难,汽车移动出行方式也将进一步丰富。在AI时代,汽车依然会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综合来看,出行平台在这段三角关系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流量入口、用户出行数据和运营经验等层面的独特优势,帮助收集更多的场景数据,加速技术验证与迭代,为Robotaxi公司和车企提供在产品验证和长期研发中急需的稀缺资源。

  

如果三方协力的模式能促成Robotaxi商业化之路的共赢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面对出行市场波谲云诡的发展态势,及不确定性增加的未来,无论是主机厂还是新势力,都在联合AI公司及出行平台,逐渐演进出相互交融的Robotaxi生态。

     

Robotaxi,治好了“铁三角”的精神内耗

       

图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路径对比图

  

小鹏、蔚来、特斯拉等头部造车新势力,都在不断扩大朋友圈,将自动驾驶技术纳入到自身的未来布局计划中,促进L4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

  

早在2019年,小鹏汽车就在广州推出了定位专车服务的“有鹏出行”,预计当年年底在广州投放2000辆。但根据flag第一定律,此事之后就再无下文。直到今年7月19日,小鹏汽车重燃热情,率先注册了“XPENGROBOTAXI”、“小鹏智航”等商标,打响了造车新势力入局Robotaxi业务的第一枪。

  

甚至特斯拉也再现了入局Robotaxi的野心。9月13日,特斯拉投资者关系主管马丁·维查(MartinViecha)在高盛科技峰会上表示:Model X和S是特斯拉的第一代平台,Model 3和Model Y是第二代,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将成为第三代平台。

  

不仅是新势力,传统主机厂也开始焦虑,跃跃欲试地寻找公司Robotaxi业务的发展机会。

  

以通用为例,9月13日,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技术公司Cruise计划在90天内将Robotaxi业务拓展至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两地。

  

就国内而言,一汽、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联合加持下的T3出行,也与智行者和轻舟智航在苏州联合启动了Robotaxi公开运营。

  

原标题:【Robotaxi,治好了“铁三角”的精神内耗
内容摘要:9月27日,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小马智行宣布与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AI LAB)开启合作,共同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无人车运营服务落地等前沿领域。未来双方将联手打造适合规模化商业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15739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索尼和本田拟2026年交付电动车,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
下一篇:特斯拉将采用新的车辆危险警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