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推迟4680电池量产,拖了特斯拉的成本和产能?

  4680大圆柱电池又“难产”?

  

  根据盖世汽车报道,5月10日,松下表示将推迟特斯4680电池的商业化生产,以改善这款电池的性能。

  

  据悉,抖客网松下希望先提高4680电池的性能,然后在2024年4月至9月期间开始生产。据悉,松下此前计划在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开始为特斯量产4680电池。

  

  这对特斯拉而言,是十分值得一提的“坏消息”。

  

  4680电池量产对特斯拉而言意味着什么?

  

  特斯拉一直十分渴望4680电池的量产。

  

  首先,马斯克此前曾称4680电池芯是制造更便宜、更有吸引力的电动汽车的关键。

  

  特斯拉方面也曾表示,相比2170电池,4680电池的单体能量提高5倍,可使车辆行驶里程提高16%。功率输出提升了6倍,而且密度更高,只需950个电芯组成电池组,能量密度约330Wh/kg。“未来,随着电池材料和汽车设计的改进,将使续航里程净增加56%。

  

  近两年来,特斯拉一直以低成本的优势,通过接连降价的手段销售高性价比新能源汽车产品保持竞争优势。换言之,特斯拉采用4680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低整车生产成本,从而带来更低的终端售价占领市场。此次松下将4680电池的量产推迟,或将会对特斯拉的销量目标产生一定影响。

  

  其次,从电动汽车方面的需求来看,未来特斯拉所有的电动车车型,包括Model系列、已经在去年年底上市的semi半挂式电动卡车、将于今年交付的Cyber电动皮卡等都将使用到4680电池。

  

松下推迟4680电池量产,拖了特斯拉的成本和产能?

    图源:特斯拉

  

  据悉,特斯拉目前的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每年生产2000万辆汽车,每年生产1TWh储能产品,并扩大电池生产。以电动汽车电池为例,“电池供应是目前我们扩大生产的制约因素之一。”特斯拉副总裁Colin Campbel说,“我们看到电池在不断演进,我们需要在汽车的软硬件方面去配合电池,我们希望电池能够有更高的效率。”

  

  且此前,马斯克也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我们有足够的2170电池来满足今年剩余新车的生产。特斯拉今年并不需要依赖4680电池,但是,4680电池将在明年(2023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如今2023年即将过半,但是该公司仍难以实现在该电池上的生产和性能目标,也相应对搭载的车型有所影响。

  

  难点在于“干式涂布”工艺无法大规模量产

  

  据悉,4680电池实现量产的一个关键是干式涂布工艺。马斯克曾希望,通过该项技术改进,将每辆车的电池成本再降5000美元左右。

  

  但早在2022年,外媒路透社在采访了12位电池专家后获悉,透露特斯拉在推进这一工艺量产中却遇到了不少挑战。

  

  比如锂离子电池的共同发明人、2019年诺贝尔奖得主之一Stan Whittingham向外媒表示,“我认为他(马斯克)终将解决这个问题,但不会像他计划得那样快,因为该工艺仍需要一些时间来测试。”

  

松下推迟4680电池量产,拖了特斯拉的成本和产能?

    图源:特斯拉

  

  这主要是因为,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因为更大和更厚,所以难以用干式涂布工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量产。而且,因为产量太小了,所以该工艺原本应该带来的节约成本的效果也相应无法实现。

  

  据悉,目前除了得州奥斯汀超级工厂,特斯拉还在加州弗里蒙特超级工厂有4680电池产能,并在内华达州规划了100GWh的4680电池产能。2022年年底,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4680电池周产能突破了“86.8万枚电芯”。据业内专家测算,若把这种“比较现代”的描述方式,换算成统一的GWh单位,则折算每周产能0.08GWh,全年累计4.16GWh。

  

  此外,松下目前正在日本歌山(Wakayama)的工厂运行一条4680电池的试点生产线;特斯拉的韩国供应商LG新能源表示,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其韩国工厂新建一条4680电池生产线,但没有透露将在何时开始量产。

原标题:【松下推迟4680电池量产,拖了特斯拉的成本和产能?
内容摘要:4680大圆柱电池又“难产”? 根据盖世汽车报道,5月10日,松下表示将推迟特斯拉4680电池的商业化生产,以改善这款电池的性能。 据悉,松下希望先提高4680电池的性能,然后在2024年4月至9月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22608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4月SUV:新能源包揽前四,合资车型倍显落寞
下一篇:本田第四财季财报:增收不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