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共生产172.1万辆,同比下滑达18.4%;批发173.7万辆,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综合前三季度数据,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生产1430.3万辆,同比增长11.4%;批发1460.3万辆,同比增长11.3%;零售1448.6万辆,同比增长12.0%,考虑到去年车市同期的低基数,该增速并不尽如人意。
展望10月,去年的高基数压力以及市场的供给不足,很难催生“金九银十”,但10月销量超越9月还是值得期待的。究其原因,导致本轮芯片供应不足的东南亚疫情正逐步好转,加之国内对芯片囤货问题重拳出击,或逐步缓解芯片短缺。同时,今年中国北方降水量偏多,冬季气温偏低,异常天气或将提升私家车消费需求。
10月12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低迷依旧,共生产172.1万辆,同比下滑达18.4%;批发173.7万辆,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综合前三季度数据,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生产1430.3万辆,同比增长11.4%;批发1460.3万辆,同比增长11.3%;零售1448.6万辆,同比增长12.0%,考虑到去年车市同期的低基数,该增速并不尽如人意。
零售端表现则更为低迷,9月狭义乘用车共售出158.2万辆,基本回落至2014年同期157万辆的水平。具体来看,9月零售虽环比上月增长9.1%,但上月车市正处于年内最低点;同时,历年9月环比增速大都超过20%,所以本月增长数据并不亮眼。同比来看,零售量更出现17.3%的大幅下滑,相较2017年9月的峰值销量更有27.9%的下滑。
综合前三季度,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448.6万辆,增速已由1-8月的17.1%回落至12.0%。崔东树分析,“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去年7-9月乘用车销售快速放大,形成了超高基数。”
与国内市场的低迷相比,乘用车出口市场则是高歌猛进。9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12.8万辆,同比增长78%,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13%。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出口达到9.3万辆,同比增长57%,展现了中国制造体系竞争力从品质到规模均有持续提升的势头;合资品牌出口1.6万辆,同比增长259%。
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21.1%,综合1-9月渗透率为12.6%,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6.1%;高档车为29.2%;主流合资品牌仅有3.5%,但大众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已攀升至1.4万辆,逐渐找到状态。
展望10月,乘联会预测,去年的高基数压力以及市场的供给不足,很难催生“金九银十”,但10月销量超越9月还是值得期待的。究其原因,抖客网,导致本轮芯片供应不足的东南亚疫情正逐步好转,加之国内对芯片囤货问题重拳出击,或逐步缓解芯片短缺。同时,今年中国北方降水量偏多,冬季气温偏低,异常天气或将提升私家车消费需求。(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相关阅读:
8月车市迎同环比“三连降” 市场“供给决定需求”
原标题:【9月车市零售低迷 生产先行回暖或带热10月车市】 内容摘要:9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共生产172.1万辆,同比下滑达18.4%;批发173.7万辆,同比下滑16.1%;零售158.2万辆,同比下滑17.3%。综合前三季度数据,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生产1430.3万辆,同比增长11.4%;批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2620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