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问鼎全球第一的第十个年头,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站上世界新能源汽车浪潮之巅。2023年,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之下,中国汽车出口首超日本问鼎全球第一。
时间回到10年前,伴随着特斯拉免费公布电动车专利,国内造车新势力掀起创立潮,与此同时,传统车企集体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取得突破 、配套逐渐完善、市场超于成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获得狂飙式发展,十年再回首,新能源汽车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
造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远航,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已经进入“深度重塑期”,汽车产业链的深度打造、智能化技术的迭代升级、中国汽车扬帆出海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旋律。站在新十年的路口远眺,有人已倒在黎明来临之前,也有人总能踩准鼓点,迈出不同凡响的脚步。新能源汽车十年新旧交替之际,我们需要忠于事实的记录,更需要在前行中扣问,在快进中思考。
2014年6月,马斯克发布了一条博客:《我们所有的专利属于你》,宣布开放特斯拉的所有专利。这是新能源车行业标志性的事件,距今刚好十年。 那一年,特斯拉仅有Model S一款车量产,当年总销量仅31655台,而同期的丰田平均每月可以卖出36万台燃油车,双方差距不可谓不悬殊。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特斯拉成为新能源车行业佼佼者。交付数据显示,特斯拉2023年在全球范围共生产电动车约185万辆,交付约181万辆。
而比特斯拉进步更快的,是抓住了“智能化”“电动化”机遇的中国新能源车行业。销量上,2023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问鼎全球新能源车销冠;技术上,2023年,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造车,Stellantis与零跑合作造车,让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反向合资”的新阶段。
在国内市场,趁着新能源的东风,自主品牌对合资品牌实现反超。麦肯锡在《“卷”出核心竞争力–2023年中国车市回顾及2024年展望》一文中表示,凭借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自主品牌市占率2023全年有望突破50%,相比2020年的市占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在全球市场上,中国汽车工业也结出累累硕果。2021年、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连续迈上200万辆、300万辆台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达491万辆。日本汽车工业协会1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442万辆,低于中国。以此计算,中国超越曾经的汽车出口第一大国,登顶第一。
从追随到超越,从学习到创造,在这些成就的背后,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做对了什么?其技术的护城河究竟有多深?而电池、电驱、智能驾驶,作为当下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们回顾新能源发展十周年的第一站。
从输入到输出,技术实现大挪移
从1984年大众汽车入华算起,合资模式已经走过40年,燃油车时代,面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领域的技术壁垒,中国车市长期处于“市场换技术”的阶段。
在新能源时代,掌握了核心三电和智能化的优势,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实现了对合资车企的逆转。比亚迪短短几年就拿下国内车市销量冠军,不少自主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强势崛起。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约79万辆,同比下降7%。同时,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4%。作为对比,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1.6%。可见,在新能源赛道上,合资已然落在自主品牌后面。
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52%,比上年同期提升4.6%,其中,2023年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销量所占市场份额达到58.2%,距离突破六成市场份额仅“一步之遥”。
而就在三年前,中国自主品牌还一片颓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1.6%至59万辆,市场份额滑落至33.5%,跌破40%的“红线”,创中汽协有数据记录以来历史最低。
短短数年的形势逆转,体现的不仅是新能源与燃油车此消彼长的趋势,同时也是中国车企厚积薄发的结果。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成为跨国品牌“取经”的对象。
近两年来,中国车企的技术输出已有不少先例:广汽集团向广汽丰田输出iA5;比亚迪向一汽丰田输出三电技术打造bZ3;吉利与雷诺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打造动力总成技术公司;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开发的模块化架构(CMA),也已经在沃尔沃、宝腾、吉利和领克等多个品牌中被广泛应用。
2023年更是一个中国汽车品牌迈向“技术输出”的标志性年份。2023年7月大众集团宣布与小鹏合作造车,一同公布的,还有奥迪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的消息。
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牵手中国造车新势力,为中国市场开发产品;BBA之一的奥迪借力上汽集团技术,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后的进展显得顺理成章,2023年10月,零跑与Stellantis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尽管同样是外资车企“拿钱换技术”,但两次合作又有不同。大众牵手小鹏是为了提升在中国的产品竞争力,Stellantis和零跑汽车的合作,重心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国际市场”。
在官宣合作数月后,近日有报道称,Stellantis集团正考虑意大利米拉菲奥里工厂生产零跑品牌的纯电车型,计划产量为15万辆,最早将在2026年或2027年正式投产。零跑汽车强调“全域自研”,对核心技术的掌握,使其能够迅速改进车型,也能以更低成本适应全球不同地区的需求。
目前,拥有电动平台的中国车企已不在少数,除了比亚迪e3.0平台和吉利SEA浩瀚平台外,长安汽车的 EPA、广汽AEP3.0、上汽星云、蔚来 NT2.0和小鹏扶摇等平台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
随着大众、奥迪等品牌采用中国技术的新能源产品量产,实现技术和平台的迅速升级,将会给其他国际车企带来不小压力。可以预见,未来不排除更多跨国车企选择与中国品牌合作造车,以此迅速提升在新能源时代的竞争力。
动力电池“两超多强”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迅猛,离不开背后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动力电池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这份文件被业内称为“动力电池白名单”。新能源车要想获得补贴,必须使用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所生产的电池。中国企业利用难得的机遇,迅速将企业规模做大,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其中的佼佼者。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让两家企业市值先后突破一万亿人民币,成为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宁王”、“迪王”。
原标题:【连续9年产销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护城河到底有多深?】 内容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腾飞10年系列报道之1 编者按 202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问鼎全球第一的第十个年头,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站上世界新能源汽车浪潮之巅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qiche/267742.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