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油茶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桂林日报讯】(通讯员李茂香 记者秦丽云)近日,在非洲国家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委会上,正式通过了将包括桂林恭城申报的“茶俗(瑶族油茶习俗)”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恭城油茶抖客网,飘香世界!

  “恭城油茶”是恭城瑶胞的一种传统饮食文化,据史料记载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恭城,家家户户都有打油茶待客的习俗,油茶制作技艺独特,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健胃、祛湿避瘴的功效,成为瑶胞健康长寿的“养生汤”。此外,恭城油茶还是瑶家待客及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茶名从何而来?恭城气候温和,茶江两岸崇山峻岭,土肥水美,常年云缠雾绕,很适宜栽种茶树。恭城有50%的面积是山地,常年居住在山高林密、雨湿雾重之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为了驱疫避瘴,适应生活环境,就用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料制成茶做饮料。因这些原料要伴以油盐煎炒,故名油茶。

  近年来,“恭城油茶”先后获得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注册,列入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5月,“茶俗”(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恭城坚持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并举,推动建设了恭城瑶族博物馆、油茶展示中心等设施;以节为媒,持续举办恭城油茶文化节等活动。从2011年举办首届油茶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与此同时,恭城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积极打造“一碗茶”休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油茶产业园,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项目合作,研发多种口味、不同功效的油茶系列产品,打造“中国咖啡”品牌。

  截至2021年底,恭城茶叶种植面积近10000亩,年产量730多吨;生姜种植面积15000多亩,产量约2万吨;花生种植面积74000多亩,产量15600多吨,油茶辐射带动村民发展农产品种植业,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被誉为“中国咖啡”的恭城油茶,正由原来的大排档、“路边摊产业”朝着百亿元产业的目标迈进。据统计,目前在全广西已授牌54家“恭城油茶”旗舰店。2021年桂林市各地有1600多家以经营油茶为主的门店,营业总收入突破35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2%;2021年,恭城油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带动6万多人就业。

  恭城油茶产业协会会长宁少可说,恭城瑶族油茶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推动恭城茶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历史性节点,是向世界传播恭城油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再次体现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的不可忽视的贡献。

  据了解,恭城将以申报世界非遗成功为契机,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世界熟知恭城油茶,品味恭城油茶,进一步传承瑶族油茶习俗,并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百亿元产业。

原标题:【瑶族油茶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内容摘要:    【桂林日报讯】(通讯员李茂香 记者秦丽云)近日,在非洲国家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委会上,正式通过了将包括桂林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18580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吉木萨尔县高三年级学生陆续复课
下一篇:150余件群众急需药品运抵呼图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