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食品雪糕生产线
浙江在线8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远帆 沈彬彬 柴山)2017年7月22日,大暑。骄阳似火,气温飙升到40℃,地表温度在60℃左右。人人都在吐槽的“三伏”高温酷暑,却是所有�康人最喜欢的“好天气”。凌晨3时,冷链车就开始在�康食品位于九堡的厂区内进进出出,一车车的雪糕和冰淇淋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
此情此景,让人很难想像一年多以前,这家工厂曾经停工过28天,差一点关停。
�康食品活下来了,而且,冷饮新品在不断推出,新的销售渠道正在试水;2016年,工人工资实现了10%左右的增长,�康食品在江干区的纳税额名列前茅。
“说这是一个奇迹也不为过。”有研究者这样形容。而这个“奇迹”,是杭州江干区委、区政府和作为国企的物产中大集团及�康食品的所有员工共同书写的。全新的托管模式不仅“盘活”了�康食品,保住了“�康”品牌,留住了杭州人记忆中紫雪糕的甜美味道,更留下了一个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帮扶救助的经典案例。
佑康债务缠身
国企接下帮扶任务
2015年年中,受房地产业务拖累以及董事长戴天荣患病影响,�康集团陷入资金链困局,�康食品(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食品”)作为旗下企业受到牵连。
20多年的品牌,近千名员工,合作多年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抖客网,谁都不愿轻易放弃。然而,面对一时无解的债务问题,有心接手的几方都打了退堂鼓。几经周折,杭州江干区政府找到了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中大集团”)。
2015年11月初,接到�康求助的消息后,物产中大集团副总裁沈光明去探望病中的戴天荣。病床前,两人讨论了如何对�康食品进行救助。作为国有企业,物产中大集团接下了对�康食品进行帮扶的任务。
此时的�康食品已经处于停工状态。能不能救?怎么救?风险究竟有多大?诸多不确定因素摆在面前。物产中大把重任交给下属企业――从未接触过消费品行业的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化工”)。
2015年11月19日,时任物产化工董事长、党委书记庞村带着团队,去�康食品调研。当时已经停工的厂区没有车辆进出,没有人员走动,显得异常冷清。惟一有“人气”的地方是会议室,江干区委、区政府的相关领导,�康集团的高管,�康食品的生产经营团队,坐了满满一屋子。
现场氛围给庞村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时间了,必须马上给出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必须既能在短时间内让工厂恢复生产,保持�康的产品、市场、品牌不断,又能把物产方面的风险控制在最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听完情况介绍,看过厂区的情况,庞村当场提出了自己的计划:经营性托管――物产化工负责�康食品的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管住两头”,而将中间的生产环节全权委托给�康食品。
庞村“临时想出来的方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一小段时间,会议室里没有人说话。
印象中“财大气粗”的国企,并没有简单粗暴地用钱来解决问题,而是给出了一个“治病”的药方,纠缠不清的钱、货、人的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康集团的高管表了态:“这个方案可行!”江干区的相关领导也表了态:“全力支持物产的工作。”
庞村的判断十分准确,�康食品确实没有时间了。用�康食品总经理朱青平的话说,再过十天半个月,再好的方案、再多的钱也救不了了。彼时厂里的库存已基本耗尽,春节消费季近在眼前,节后马上又面临新一年的产品订货会,此时如果再没有产品尤其是新产品出厂,“�康”就将从货架上消失。对于此时的�康食品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经营性托管”的方案是庞村临时想出来的,但她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智慧,她的底气来自物产中大集团。
生产快速恢复
物产显现服务优势
在物产中大集团内部,对�康食品的托管工作被称为“�康项目”。庞村说,�康项目之所以能迅速制订方案、决策并执行,源自物产中大集团自身强大的创新能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实干作风。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物产中大并非单纯地以大取胜,在业务创新、模式探索、整体上市以及绩效考核、员工持股等方面,物产中大始终走在前面,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之前,物产化工也曾参与过类似的民营企业托管,并且在供应链集成服务、产业生态组织方面,拥有核心优势。
虽然之前从来没有从事过消费品行业,但庞村认为,经营管理是相通的。“经营性托管”能够解决问题,也是物产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
2015年12月初,在家等待将近一个月的�康食品员工接到“回来上班”的通知。12月14日,在九堡的生产基地,车间灯光亮起,生产线开动,员工们坐到熟悉的工位上,供应元旦春节市场的手工水饺、刀切馒头,再次挤满了传送带。
恢复生产的当天下午,在九堡的生产基地里还召开了一个特别的会议――“�康食品生产经营工作座谈会”,江干区委、区政府,物产中大集团的相关领导应邀到场。会上,�康集团常务副总王文仙激动地说:“今天�康食品灯亮了、机器开动了、员工复位了,没有比这更加美好的了!在寒风凛冽的冬季,物产给�康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订单大幅增长
管理团队出资入股
2015年12月23日,杭州宏�贸易有限公司成立。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物产化工作为大股东,占股70%,来自双方经营管理团队的4名高管以自然人身份出资入股,占股30%。
管理层入股,意味着他们把自己的身家与企业的命运系在了一起,从单纯的职业经理人变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人,无论是物产化工还是�康食品,大家从此都在一条船上。
情人节,甜蜜美好的日子。�康食品选择在这一天发布2017年的新产品,并且一口气发布了15款,其中包括手工黄酒棒冰、俄罗斯方块雪糕等多款针对90后、00后消费群体的个性化产品,�康“起家”产品紫雪糕也以新面貌重出江湖。
经销商纷纷下单。与去年同期相比,订单数量大幅增长。朱青平在新产品发布会上总结了2016年的三大成果:“我们形成了一支更专业、更协同、更稳定的队伍;我们找到了一条�康未来更加健康成长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我们提振了整个供应链渠道和员工们的信心。”
这“三大成果”背后的重量,只有亲身参与的人才知道。
宏�贸易总经理张颖记得清清楚楚,2016年7月18日这一天,气温一下子“高开”到36℃以上,运送冷饮的冷链车在厂里排起了长队。�康人熟悉的场景又回来了。此前由于气温偏低,雪糕、冰淇淋的销量一直上不去。全公司上下耐着性子苦苦等待了两个月,期间不断给员工打气,给经销商打气。
企业走向新生
多方合作造就共赢
原标题:【国企帮扶民企 祐康食品600天重生记】 内容摘要:国企帮扶民企 �康食品600天重生记 �康食品雪糕生产线 浙江在线8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远帆 沈彬彬 柴山) 2017年7月22日,大暑。骄阳似火,气温飙升到40℃,地表温度在60℃左右。人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2055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