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工作新途径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基层基础工作信息不灵、管控不到位、安全隐患整治不落实等难题,解决了当前基层基础薄弱环节,煅炼提高了民辅警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为公安工作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该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任金瑞在全市公安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时说。
“张警官吗,我在大河村西边看到一个人,和‘警民一家亲’微信群里发的悬赏通报上的人很像,你们赶紧来看看吧!”
□ 通讯员 苑磊
鹿邑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李驰介绍,在“一村(格)一警”工作格局中,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这条主线牵引,带动做好“基础信息采集、实有单位管理、重点人员管控、指导巡逻防控、法治宣传教育、服务辖区群众”六项基础工作,从而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供线索支撑、主体支撑、预警支撑、防范支撑、法律支撑、民意支撑“六项支撑”。
2018年10月以来,该局依托“一村(格)一警”机制建设,创新开展“百警驻百村”活动,在保持原有“一村(格)一警”警力不缩减的同时,再组织100名优秀党员民辅警进驻先期筛选的100个重点村(治安乱点村、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打造公安党建“示范田”、扫黑除恶“桥头堡”、“枫桥经验”鹿邑版。
鸣鹿派出所副所长郭东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辖区内迪厅酒后打架事件时有发生,抖客网,通过110警情梳理,由社区民警指导迪厅落实主体责任,治安状况得到彻底改善,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提供了“主体支撑”。
在当前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增多的现实环境下,如何坚持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东莱精神”,推动“一村(格)一警”工作不断纵深突破、创新发展?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亮
河南省鹿邑县公安局根据基层城乡社区警务工作的不断实践,在科学论证、系统提炼基础上,探索出深化开展“一村(格)一警”工作的“166”工作新路径,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矛盾纠纷呈现在外的是表象,其根子伏在社会机理之中,不能头疼医头、脚疼治脚。”李驰说,中医讲求望闻问切并着重治未病,化解社会矛盾同样如此。他们注重把化解社会矛盾放在社会治理大局中,“六项支撑”立足于警务工作本职,寓管理于服务,构建了社会矛盾的全程监控和动态治理体系。
经过反复与双方谈心交流和调解,5月19日下午,在派出所民警见证下,双方签下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鹿邑县公安局排查矛盾12413起,化解或移交12299起,化解中114起,较2019年治安案件下降47%,刑事案件下降5.9%,盗抢骗案件下降10.4%,群众安全感从2019年的全省第90位上升至第37位,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从2019年的第76位上升至第40位,实现了三连升。综合绩效考评成绩连续3年位居周口市第一。去年11月12日,周口市基层社会治理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场会在鹿邑召开。
鹿邑县公安局在充分利用“一条主线、六项支撑”基础上,建立了矛盾纠纷协同流转、分级处理、多元化解、跟踪回访、督导奖惩、规范建档“六个化解机制”,将收集上来的各类矛盾纠纷根据种类进行分级研判和分类处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由公安机关直接组织调处化解,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移交主管部门主导化解,同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对调处过的实行跟踪回访。
该县赵村乡刘楼村是县委组织部确定的“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村。党员辅警王焕新驻村并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后,积极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针对村治安状况混乱、卫生环境差、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等问题,从规范党内生活和健全制度入手,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村干部积极开展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组建义务巡逻队开展夜间巡逻,协调建设村级监控平台,村“两委”班子工作水平短时间内明显提高,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2019年年底,刘楼村被县委政法委评为“治安模范村”。
鹿邑县公安局创建了1071个涵盖所有家庭的“警民一家亲”微信群,成为民警法治宣传、群众提供线索、警民情感沟通的大平台,发挥了“线索支撑、法律支撑、民意支撑”的作用。
该局高集派出所创新探索出“矛盾纠纷化解直通车”工作法,整合乡镇干部、村干部等各方力量,多方联合,共同处理,有力保障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调解机制、回访机制顺利运行,促进基层矛盾化解。“直通车”搭建以来,该所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68起,成功率达98.5%。
7月20日,高集乡一群众在庄稼地头看到邻县逃窜躲藏近一周的命案嫌疑人后,及时拨打了辖区民警的电话。通过警民合力,不到5分钟就将该犯罪嫌疑人抓获,彰显出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和依靠群众带来的强大力量。
李驰向记者介绍,“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将收集上来的通过机制分类流转化解,进行快速高效处理,实现了大事小情都在综治联动里掌控处理,各类隐患特别是矛盾纠纷预警前置,并扼杀在萌芽状态,人民群众实打实地获得了实惠。
“用什么来解决土地纠纷和宅基地纠纷?只有用尺子丈量出双方满意的结果。当发现群众家用电存在安全隐患或者生产工具有破损,立马用钳子和起子解决。”生铁冢派出所所长杨光峰说,该所短短一年时间便与群众建立了和谐警民关系,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供重要的“民意支撑”。
不久前,高集乡刘集村村民刘某和段某两家因一块荒地边界纠纷发生争吵,驻村民警走访后发现两家积怨已达两年。
了解事情原委后,高集派出所运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直通车”工作机制,多次联合村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召集双方当事人开座谈会。
找到问题根源后,该局及时出台了新的工作规范,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上升为“一村(格)一警”的工作主线,并完善了社区民辅警考核办法,明确社区民辅警必须回归主业。
鹿邑县公安局生铁冢派出所民辅警走访时,包里必须带上3件宝贝:尺子、起子和钳子。
“六项支撑”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一条主线”明确社区警力主业
“六个机制”理顺纠纷化解体系
“一村(格)一警”机制推行之初,鹿邑县公安局招录了一批驻村辅警。但是在警力使用上,不少驻村辅警却“专”不下来,警务室和警务工作站大多数时间无人值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各类风险隐患排查浮于表面,深不下去。
原标题:【“166”机制赋能一村一警】 内容摘要:□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亮 □ 通讯员 苑磊 在当前社会发展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增多的现实环境下,如何坚持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东莱精神”,推动“一村(格)一警”工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560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