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对手机的消费热情下降最让手机厂商们头疼,换机周期从过去的一年半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
「核心提示」
一则“中国智能手机4月份出货量同比下降34.4%”的数据,将眼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惨淡放到了大众面前,年轻人对手机的消费热情下降最让手机厂商们头疼,换机周期从过去的一年半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换手机了,是他们不想吗?
“90后”李大宇在国内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游戏发行部门工作。大厂打工人们多走在电子产品消费最前沿,消费能力强,对新潮流敏感。不过,李大宇表示自己已将近3年半没换新手机了,还在用着2018年9月发布的iPhone XR。
“其实电池健康程度、存储都不太够用,手机流畅度也下降了,但想等一等iPhone 14。”
不止iPhone用户,安卓用户的换机周期也在拉长。vivo执行副总裁、COO胡柏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记得最早(手机更换周期)是16-18个月,之后是20-24个月,最近是36个月了。”
今年4月,一则“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的话题冲上热搜,“穷”“太麻烦”“手机都差不多”,年轻人们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理由。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疯狂起量的草莽时代,消费者的换机热情是厂商们的动力之一,各种手机品牌层出不穷,热门机型一机难求,一些换机心切的消费者痛斥手机厂商“饥饿营销”。
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见顶后,出货量连续四年下降。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都不好做了,年轻人对手机的消费热情下降最让手机厂商们头疼,这些问题也直接反映到数据上。
Canalys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持续落后于全球市场,仅出货7560万台,同比下滑 18%。中国信通院的报告称,中国智能手机4月份出货量 1769万部,同比下降 34.4%。
一位来自武汉、从业11年的手机卖家告诉《豹变》,今年以来的销量跟往年同期相比,至少降低了50%。手机消费市场不旺,让大家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换手机了?
从类快消品回到耐用品
2021年9月,iPhone 13刚发布,张牧就想入手,但终究没舍得。
张牧手中的iPhone X“服役”了四年,最近他才终于下决心换成iPhone 13。张牧说,他身边有很多相似情况的朋友。
手机对于年轻人来说,突然从“类快消品”再度回归到“耐用品”。有网友表示,“我只要换个手机壳,感觉和换了个新手机差不多的样子”“手机在不断变贵,但是我的需求没有增加”。
2010年,iPhone 4横空出世,到之后的iPhone4s称霸整个智能手机界,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了智能手机潮流。新闻中甚至爆出高中生为了购买一部苹果手机去“卖肾”,这也让苹果手机有了“肾机”的称号。
此后国内厂商纷纷追赶,在苹果、三星之外,形成“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的四强格局。在智能手机们厮杀激烈的年代,各家厂商们从价格战、手机配置战,到传播、用户粉丝经营战,都打得不亦乐乎。
对于年轻人来说,手机是最私密、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设备,不管是出于社交需求,还是拍照、存储等功能所需,年轻人们都愿意为手机尝鲜。德勤的一份侦查报告显示,2015年,在14个发达国家市场中,大约70%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过去一年半就换一次手机。
到2022年,手机消费出现明显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抖客网,多种商品零售额同比大跌,其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1.8%,而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医药品类等零售额却同比上涨。
其中年轻人的购买预期下降最让手机厂家头大。4月初,“年轻人为什么不爱换手机”的话题冲上热搜,一加手机创始人刘作虎趁机在微博上做了个小侦查,问粉丝有多久没有换手机。评论区里出现最多的是2019年一加发布的旗舰手机7Pro,这也意味着这批粉丝手里的机型还是三年前的。
OPPO旗下子品牌Realme中国区总裁徐起直言,整个市场下行比较明显的原因,就在于疫情反复给换机周期和消费能力带来很大挑战。
今年以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因为疫情而暂时停工停产,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预期,尤其是年轻群体。“囤货”等日常生活消费成为主流消费的同时,手机回归耐用品本质。
深圳一位15年从业经历的手机卖家老马向《豹变》分析称,很多年轻消费者购物是基于信用消费,例如信用卡或者支付宝花呗消费。对未来信心不足,自然会缩减信用消费,“整体经济大环境下,有的客户减少消费,有的客户选择更便宜的品牌或者型号。”
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他的最新侦查中指出,已经有一些证据显示,消费者信心下降和通胀因素破坏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更为致命的是,“需求正在消失,而不是递延”。
疫情一方面削弱了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迫使年轻人的储蓄意识增强。
去年10月,富达国际发布的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侦查报告》显示,年轻一代每月储蓄比例正在上升,月储蓄金额均值为1624元,储蓄率创3年来新高。同时,年轻人开始热衷购买保值产品,而手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价值。
疫情改变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预期,还直接影响了年轻人的社交频率。由于长时间居家公办和上网课,“手机”在社交里所展现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年轻人的换机热情。
手机厂商“难辞其咎”
年轻人不愿意换手机,除了受到疫情引发连锁反应的影响,手机厂商自身也存在突出问题。
首先,手机厂商为了讨好用户在设计产品时疯狂“堆料”,特别是芯片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手机的整体性能大幅提升,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讲,一部手机的性能已经冗余,日常使用两三年不在话下,高端旗舰机“服役”三五年也并不稀奇。
当然,“手机性能冗余”不能称之为一个问题,这对消费者来说算是一个积极影响,但确实让更加务实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必要更新换代。
虽然性能冗余了,但是新机创新明显乏力。
自从iPhone X之后,主流智能手机的外观再没有出现革命性的改进。iPhone仍在沿用刘海屏之外,安卓厂商都在用屏占比更高的挖孔屏、曲面屏,而真正的全面屏设计“屏下摄像头”目前还远非主流。
当屏占比没的讲了,手机厂商们又开始忙着发明“颜色”,比如iPhone的远峰蓝,小米的原野绿,vivo的百里丹霞,荣耀的墨玉青,OPPO的逍遥青等等,快赶上口红色号的复杂程度了。结果呢,颜色对于经常更换手机壳的用户来说毫无用处。
此外在配置上,各家手机厂商动辄拼快充,你100瓦我就120瓦;摄像头越来越多,像素越来越高,甚至上亿。却都是一些无效“内卷”,大多数用户感知并不强烈。
而在消费者能够感知到的软件上,却没有什么进步,比如5G手机虽然已经成为主流,但至今没有出现与之相匹配的软件应用,甚至不少用户为了降低功耗而关闭5G功能。
总之,现在的智能手机愈发平庸,挤牙膏式的升级换代令消费者缺乏新鲜感,遑论让人惊叹的“黑科技”了。
另一个劝退让年轻人换机的问题,是手机的价格不断走高。
一位在深圳、从业14年的手机卖家告诉《豹变》,他今年的销量跟往年差不多,就是因为他调低了手机价格。
原标题:【年轻人为什么换不动手机了?】 内容摘要:年轻人对手机的消费热情下降最让手机厂商们头疼,换机周期从过去的一年半拉长到三年,甚至更久。 「核心提示」 一则中国智能手机4月份出货量同比下降34.4%的数据,将眼下中国智能手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toutiao/9926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