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大食品 大科技”发展蓝图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成功召开

   食品伙伴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食品科技是民生科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是建设科技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面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未知挑战,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有哪些技术储备?面向未来新挑战又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12月14-1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9家单位共同承办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以线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开。食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相聚“云”端,以3大权威报告、近20场分专题,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与会专家指出,要从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四度”上齐发力,擘画“大食品 大科技发展蓝图

  孙宝国、吴清平、陈坚、任其龙、谢明勇、单杨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抖客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等嘉宾出席大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年会上,首次举行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士授予仪式和2022中国食品科技进展发布,持续多年的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学生创新活动颁奖仪式、年会会旗交接仪式也在线上举行。

 

  文化滋养 让食品科技有“温度”

 

  作为我国食品科技领域的品牌盛会,学会年会亦是食品科技界与产业界共同探索新课题和新发现的重要信息源,承载着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责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在大会致辞中指出,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诸多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承受巨大压力。而我国食品工业在此背景下,依然显示出厚积薄发的实力和蓄力前行的韧劲。2022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7万亿元,同比增长6.05%;利润总额5310.1亿元,同比增长13.17%。食品工业以稳健的发展充分彰显了保民生的重要价值,成为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压舱石”。然而也要看到,未知的挑战也为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他分析指出,一是从农业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逐渐由低端开始向高端延伸;二是发展方式更注重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三是经营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此,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战略思维出发,进行前瞻性思考,以助力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这正是我国食品产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根本遵循。”孙宝国院士如是说。

 

  对此,孙宝国院士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殷切的期望。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战略升级,是未来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聚焦前沿科技、产业经济、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等四个大方面,从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上齐发力,做实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只有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实力,才能使“大食品、大科技”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二是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要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大力拓展食物来源和渠道,不断强化食品科技创新,构建起多元化、高值化的食物供给体系。三是强化科企对接,打通科研“最后一公里”。科技界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将自己的科研论文真正写在工厂和车间里;产业界要以科学的根基塑造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希望食品界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合作,助力食品产业更上一层楼。四是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持续推进公众科普。科普一直在路上,需要每一位食品科技工作者以公益之心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五是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让科技更有“温度”。他指出,“食品学科属于工程科学,但它不只是实验室、工厂和车间,而还是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营养和美味的深切期待,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当食品科技工作者用文化去滋养使命,食品科技就有了’温度‘,就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杨增权在致辞中表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国的内涵深、纬度宽、层次高,这是发展进程的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型,意味着要从数量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生产力到竞争力的全面跨越。安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四位,肉蛋奶总产屡创历史新高,渔业产量全面提升,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位居全国第二,这些为食品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安徽省食品工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行业组织的鼎力支持。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利用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这一交流平台,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助力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余其俊在致辞中表示,合肥工业大学历史底蕴深厚,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食品学科是学校的传统学科。学校近年来利用安徽这一国家级重要的商品粮和蔬菜供应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加强科研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在畜产品加工与健康、粮油加工与贮藏、食品安全与监控、果蔬采后与品质、重大疾病代谢与营养调控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此次年会不仅是我国高校食品领域师生、科技人才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行业探索新课题新发现的学术盛宴,必将对引导食品学科的新发展、新思路、新作为、新趋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前瞻思考  指引食品行业未来发展

 

  院士专家带来的三大权威报告,成为本届年会上的精彩看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以“食源性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为题,系统介绍了食源性多糖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强调面对国内外慢性疾病高发态势,合理补充膳食纤维(功能性多糖)对于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谢明勇院士研究团队在食源性多糖结构新理论和相应表征体系构建,以及调节免疫、改善胃肠道功能和调节血糖等评价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基于扎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多糖健康产品开发也获得突破性进展。展望未来,谢明勇院士表示,要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创建针对性更强、更适合多糖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同时也要进一步开展多糖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关系与机制等前沿研究,为多糖健康新品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原标题:【擘画“大食品 大科技”发展蓝图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成功召开
内容摘要:食品伙伴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食品科技是民生科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是建设科技强国不可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xuetang/187163.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广东在行动 | 惠州市“三赋”加速推动“两个责任”工作
下一篇: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持续规范提升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