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科学基础 探索乳业未来——2022年中国乳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乳品富含营养物质,在提升我国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乳品研究为基点,通过技术创新研发适于全生命周期营养与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的乳制品,对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乳品研究向更深领域发展,在6月1日第23个世界牛奶日来临前夕,作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的“2022年中国乳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于5月31日以线上方式召开,本次论坛由伊利集团支持,主题为“解码乳业科技 探索营养吸收”。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邵薇常务副理事长主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教授、理事长孙宝国院士、副理事长任发政院士、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位专家围绕乳品在国民营养健康中发挥的作用、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乳糖不耐人群如何科学食用乳制品、无乳糖乳品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以及无乳糖牛奶创新发展方向等内容做了精彩分享。光明网、新华社、百度、微博等多个平台对此次论坛进行直播。截止5月31日15:00全网累计观看量超123.5万。

 

  夯实基础


  我国乳业展现强大内生和市场需求动力

 

  孙宝国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面对树立大食物观的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课题需要共同攻关。牛奶是人类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但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目前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在我国如何大力推广科学饮奶,以进一步改善国民营养状况和增强人民体质等类似问题的解决,是我们食品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他分享了四点想法。

 

  一是科技创新是行业长久发展的永恒课题。希望食品企业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与科技界合作,借助多技术融合,在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中诠释“大食物观”的科学真谛。

 

  二是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食品的科学内涵。建议食品行业在基于人群营养与健康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更关注生命全周期的营养需求和特殊人群健康需求。

 

  三是以前瞻性视角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既要满足人们对食物多元化的需要,又要做到绿色低碳生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建议食品行业提前着手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四是坚持不懈地做好科普工作。食品产业是健康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食物多元化需求的同时,也要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做好科普宣传,让人们会吃、敢吃、吃好、吃出健康。

 

  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国乳品科技创新工作,任发政院士在致辞中分享了三点希望与建议。首先,希望全行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明确科技创新的地位与作用,形成自觉、自主的乳品科技创新氛围;其次,希望加强乳与乳制品营养基础研究,突破乳功能基料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聚焦乳中营养成分的精细化及最大化利用,并逐步解决关键原辅料依赖进口的问题;第三,希望乳品行业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广泛吸纳其他学科新技术与创新人才,开拓乳业新领域,满足国民多元的乳品需求,尽早实现乳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谈到,在探索健康生活、营养吸收方面,伊利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强品牌、提品质、增品类,从而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消费者共创健康生活。未来,伊利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品研发。通过大数据雷达平台等多种手段,洞察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舒化无乳糖牛奶等高品质产品。

 

  聚焦前沿


  中国对乳糖不耐受的研究已形成重大突破

 

  乳糖不耐受是涉及全世界范围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乳制品的消费,而且会因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而影响乳品中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吸收,使得乳品对人类健康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近年来,我国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加大了对乳糖不耐受的相关研究及无乳糖产品的研发步伐。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梅在“乳糖不耐受的科学研究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小肠内缺乏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水平偏低的人,在摄入含乳糖的乳类食品后会发生乳类不耐受,即乳糖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不是病,可通过持续饮奶、少量多次、避免空腹食用乳品、选择无乳糖乳品、添加乳糖酶等措施缓解乳糖不耐受情况。

 

  围绕无乳糖牛奶的创新研发,伊利集团总裁助理云战友在相关报告中表示,如何为乳糖不耐受人群研发设计适合的产品?伊利通过人群营养研究、功能因子配方设计等,应用专利LHT乳糖水解技术,开发了无乳糖牛奶产品。此外,根据国际GI表(2002),全脂牛奶的GI值范围为11-40,均值为27。伊利乳糖舒化奶GI值为19,属低GI食品。

 

  大咖对话


  无乳糖乳制品的机理研究与产业化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主持的论坛圆桌对话环节,专家们围绕乳品在国民营养健康中扮演的角色、乳糖不耐及无乳糖乳品生产及创新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梅介绍了乳制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她指出,大量数据证明,牛奶对免疫有好处,多食用富含奶制品的食物可使人的总炎症指数降低。老年人容易发生肌肉萎缩,而乳蛋白作为比较好的蛋白,有助于降低肌肉里面蛋白的丢失,使肌肉更有力量。乳制品与二型糖尿病发生率和体重呈负相关,相关数据显示,多喝酸奶对二型糖尿病也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她也指出食用牛奶要适量,不要过度食用牛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李在玲介绍了乳糖不耐与牛奶蛋白过敏之间的区别。她表示,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因为在婴幼儿中,两种疾病的主要症状都表现在消化系统,如腹痛、腹泻、腹胀等。所以,经常会被漏诊或误诊。从临床表现来看,牛奶蛋白过敏还会有便血、湿疹、喘息、鼻塞等表现,甚至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在诊断上,抖客网,乳糖不耐受诊断的金标准是氢呼气试验和小肠黏膜乳糖酶的测定。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金标准为食物激发试验。实验室检查只能作为诊断参考。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毓君围绕无乳糖乳品的产业化技术应用等问题时表示,不同的无乳糖乳品生产技术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在不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开发经济实用的乳糖降解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无乳糖乳制品类型较单一,基本集中在UHT牛乳。未来应通过创新工艺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无乳糖乳制品价格能够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

 

原标题:【夯实科学基础 探索乳业未来——2022年中国乳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内容摘要:乳品富含营养物质,在提升我国不同人群的营养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乳品研究为基点,通过技术创新研发适于全生命周期营养与不同人群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xuetang/92577.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天水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端午节前市场专项执法检查
下一篇: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中高考期间饮食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