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6月18日,“南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暨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讨会”以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会议就如何在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方面推陈出新,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实践举措。
深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区域城乡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通达均衡程度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难以很好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亟待深化。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浦玉忠在致辞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度研究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是课题研究需要重点思考的关键所在,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出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开题报告诊断把脉、出谋划策,共同为新时代推动形成相对平衡,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贡献智慧力量。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许益军在致辞中对课题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项目研究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要求高,要确保把准方向、导向;二是统筹研究与实践研究,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以学术知识深刻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三是协调好过程管理与成果管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注意做好节点安排,争取在重大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上好戏连台,成果不断。
会上,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开题。该重大项目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总结为“5144”,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部署,深入阐释研究在新时代“区域协调”“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四大战略导向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所谓“5144”,即5大国家战略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个高标准新区:雄安新区;4大区域板块:东部现代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4个特定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
该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介绍,该重大项目将从协调性均衡视角阐释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崭新内涵与内在机理,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梳理“双循环”背景下全国四大区域板块、五大国家战略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互动关系;再通过长江经济带的典型案例分析,深度解析其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格局和内在机理;最后凝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领导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体制机制的历史变迁。在这些并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提升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水平的政策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提出,新时代的区域协调发展涵盖面大、涉及面广、挑战性大,需要思考课题本身的创新空间,要将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阐释清楚,处理好系统性和深入性的关系,形成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
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产业有序转移,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投资营商环境是根本决定因素。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提出,要按照“投资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开展相关研究。他建议,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点,要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放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背景下完成,研究均衡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意义;要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意义和途径。为此,需要研究决定区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产业转移的水平和程度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各地发展差距等;要重视研究营商和投资环境对产业转移和外移的影响和作用途径;要重视各省市、各层面营商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和构成内容分析;最后综合把投资营商环境、产业转移跟区域协调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出政策建议。
“南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暨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讨会”线上会场(本网记者吴楠/供图)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要做好内外结合
“十四五”时期,我国国内国际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国际环境来看,截至2022年4月,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抖客网,“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
“因此,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要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进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陈文玲表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要做好内外结合,统筹好国际、国内两方面工作。如粤港澳大湾区要解决“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套货币体系、三套法律体系的标准和规则对接问题,如国家级新区、国家级自贸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现代物流园区等一系列部署,既是区域经济的布局,更是开放的布局,也是经济发展各种要素优化组合的布局。她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若干布局的联动、协调、开放、创新、贯通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要突出几个重点,要探索如何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继续释放我国市场红利,提升对国际资源的吸引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要结合大国博弈竞争、对外开放布局、我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考量。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要权衡好历史比较的尺子和国际发展态势的尺子。”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传浩提出,一方面,我们要深刻剖析新时代之前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要时刻关注国际发展态势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他认为,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关注沿海地区、沿江地区等协调发展的领头羊,还要重点关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欠发达地区;不仅要关注经济问题,还要将绿色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他建议将成昆渝作为西部的核心区发展,重点关注区域性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创新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由来已久,是一个老话题。如何为一个老话题赋予新内涵,与会学者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可以在新时代、新发展格局方面进行创新。
原标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开题】 内容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6月18日,“南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暨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讨会”以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方式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10027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