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模式让壮锦“活起来” ——记忻城县“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

8月30日—31日,2022年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总决赛在桂林市举办。忻城县“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在总决赛中荣获银奖,这是来宾市志愿服务项目首次在全区大赛中获得最高荣誉。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0年,忻城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近年来,随着现代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冲击,壮锦技艺濒临严峻的传承危机。为保护和传承壮锦技艺,忻城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7月启动,志愿者深入校园、村屯开设壮族织锦技艺公益培训班,开展保护传承宣讲宣传等,带动更多的人喜爱壮锦、传承壮锦技艺。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公益培训班、宣传教育活动55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共1300多人次,服务对象近8万人次,有力推动壮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制度化引领,志愿服务管理规范高效。通过制定《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机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志愿者招募注册、做好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通过“自给自足+政府扶持+社会捐助”形式,保障“壮锦记忆”复兴行动所需经费,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项目负责人兰培文2020年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颁发“中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2021年,由于在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中表现突出,兰培文荣登“中国好人榜”,以“信守诺言传承民族文化”事迹荣获第三届“来宾市道德模范”称号。忻城县城关镇民族小学获评为自治区教育厅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基地化推动,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落地。为传承壮锦传统工艺、保护壮族文化遗产,忻城县在保持建筑原貌和布局的情况下,结合本土特色,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在忻城莫土司衙署大夫第旧址筹建忻城县壮族织锦技艺传承基地、壮锦文创产品体验坊、壮锦传承教室,筹建打造来宾市首个山歌传唱基地——忻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传唱基地,用于开展理论宣讲培训、壮锦刺绣培训等,实现服务场地固定化,有效推动志愿服务项目有效落地。

专业化发展,传承与创收实现双赢。坚持“织锦+教育”相结合,与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合作,专业对接产业“四协同五联动”的壮锦技艺传承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培养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将保护传承壮锦宣传与本地山歌融合,创新一套山歌活动“组合套餐”:“山歌传唱+壮锦传承”,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山歌宣讲,抖客网,有效提高群众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不断壮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通过“企业+壮锦培训+织娘”合作方式,联合多家传统文化单位、企业开展居家灵活就业壮锦技能培训、推荐就业,整合力量研发壮锦文创产品,使县内300多名群众得到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如今,忻城壮锦技艺已从最初仅剩三位“织娘”发展到现在80余人的队伍。

媒体化营造,壮锦技艺发新蕊。加大“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开设网络教学课程、直播宣传推广、网络带货壮锦文创产品等,加强对壮锦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宣传,让壮锦“活起来”,实现壮锦技艺的全民同屏共享、共创。“壮锦记忆”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该项目和项目负责人得到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平台、人民网、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社等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如今,忻城县时尚的壮锦围巾、秀雅的壮锦摇扇、色泽艳丽的壮锦包包、壮锦高跟鞋等兼具实用与艺术的文创产品渐渐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原标题:【“四化”模式让壮锦“活起来” ——记忻城县“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
内容摘要:8月30日—31日,2022年广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总决赛在桂林市举办。忻城县“壮锦记忆”复兴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在总决赛中荣获银奖,这是来宾市志愿服务项目首次在全区大赛中获得最高荣誉。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zmt/146211.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张东看望慰问象州县2022年秋季待征入伍新兵
下一篇:自治区评估工作组到武宣县开展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质量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