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式点心赛道火热,既有鲍师傅、詹记、泸溪河等传统中式烘焙品牌,也有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等新中式烘焙品牌,它们都相继拿到融资。
位于天津的祥禾饽饽铺也因该赛道火热引来投资人的关注,根据公开资料,祥禾饽饽铺2021年完成过亿的天使轮融资,由CMC资本独家领投,同创伟业跟投,不二资本作为战略投资方联合投资。
和这个赛道中大多数公司不同,祥禾饽饽铺虽是百年老字号,主要的销售渠道却是线上电商,收入的70-80%来自电商,至今线下只有35家店,大部分开在天津。
在投资人关注到这个赛道之前,祥禾饽饽铺已经独自摸索了许多年。
饽饽是明清以来,宫廷面点的统称。20世纪初期,第四代创始人杨明的太爷爷杨公廷创立祥禾饽饽铺,凭着对面点的兴趣在河北沧州开始售卖烧饼,每每烧饼一开炸,便香飘十里,好味道有口皆碑,这便是祥禾饽饽铺的雏形。祥禾的第二代掌柜,师从清代御厨,将昔日的宫廷点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把各地的食材与制饼技艺融会贯通。
2015年,第四代传人杨明接管祥禾饽饽铺,成为新任掌柜。彼时,中式点心不受关注,他的父亲第三代掌柜勉强坚持多年,为了让店铺活下去,不得不学做西式蛋糕、裱花,在60岁时萌生退意。
杨明尝试将点心搬到淘宝去卖,那时几乎没人想到点心可以用这种售卖方式。意想不到的是,那一年,祥禾饽饽铺卖出了几万斤点心,这相当于以前店铺几年的销量。
2017年,作为天津老字号的代表,祥禾饽饽铺被《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选中参与拍摄。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祥禾饽饽铺迅速走红。播出后的一天,祥禾饽饽铺门外排起了长队,由于都是人工现制,实在供不应求,祥禾不得不限量供应。线下人气爆棚的同时,线上销量也直线上升,粉丝数大涨。
《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热度将近持续了一年,一年里祥禾饽饽铺都不愁销量,有源源不断的人在网上、在店里购买产品2019年恰逢抖音平台种草视频兴起,有博主拍视频安利祥禾饽饽铺,又一次带火了祥禾,祥禾借势布局抖音。
祥禾饽饽铺把握了线上平台的红利,先是淘宝,之后是抖音,通过淘宝和抖音做销售,增长曲线和这些平台的增长曲线吻合。这也是祥禾饽饽铺做对的地方,用户在哪儿,流量在哪儿,就把点心放在哪儿卖。
杨明的职业履历很奇特,由于上学早,他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自己适合做什么。第一份工作是做老师,后转行去了那时很热门的IT行业。
接手祥禾饽饽铺之前,杨明在广州开了一家电商TP公司,主要服务很多当地的传统公司,这些公司往往在全国有几百家上千家店,但是不会运营电商,杨明在服务客户中学会了怎么做好电商。更早之前,杨明在一家IT公司做技术,并在该公司历经从技术工程师到管理的转变。看起来,他过去的积累都复用到了现在做的事情上。
今年,消费赛道遇冷,祥禾饽饽铺也受到影响,活下去的是流淌在这家老字号血脉里的基因,老字号的基因里没有“我现在不做,市场就是人家的了”,老字号的基因是“活不下来是没本事,能活下来是本分”,这也符合目前市场的预期,靠着资本和运营手段把规模快速做到行业头部已经不可行了,抖客网,反而自身有净利润的公司会受偏爱。
01 重要的决定都是反常识的在场:什么时候决定接手祥禾,做第四代继承人了?
杨明:2015年,我父亲60岁了,他说干不动了,问我这个店咱还要吗,我说不要怪可惜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把点心搬到互联网上试试看。
在场:之前的经营状况是什么样的?
杨明:我们家的小店可破了,玻璃门坏了都舍不得修,得扛到下个月把货款都付完了,再看有没有钱,就一直这样维持。当时西式烘焙很流行,做生日蛋糕很赚钱,逼得他们宫廷御厨传人学西式蛋糕、裱花,没办法,一定要让这个店铺活下去。
在场:你决定把糕点放在网上卖的时候,你的父亲是非常不赞同的。
杨明:回顾祥禾历程当中的每一个阶段,一些重要的决定都是反常识的。我父亲觉得这东西卖给街坊邻居,大家爱吃白皮儿,但是把它放到网上,四川的、福建的可能觉得这是什么玩意儿,不会买。2015年前后,没人觉得糕点可以在电商上去卖,这个东西易碎,运输也麻烦,而且点心在店里很容易买到,没人会想去网上买点心。
我的一个理解是:广东人也吃烤鸭,北京人也吃烧鹅,只不过大家的使用场景不太一样,反而因为距离会产生一种好奇心。
在场:结果线上的业务就超过线下业务。
杨明:2015年卖了六七十万,远超预期。当时我和太太在广东,在线上接单,接单后导成excel表发给天津的同学,他把单子打出来,蹬着自行车送到店里,跟着一块打包,打包完了把快递单贴上把货发出去,再把快递单号填到excel表里回传给我,特别原始。
到那年年底,店里三天两头关门,不关门不行,总有人进来买,整个前厅全是打包箱。那时候感觉我父亲又抖棱起来了,他把以前糕点厂的好几个徒弟找来,说咱们接着干。
在场:你接手祥禾后定的目标是什么?
杨明:不管环境怎么变化,都要做到连续十年营收和利润增长。今年是第七年,前面六年做到了,后面不知道。
02 活不下来是没本事,能活下来是本分在场:连续七年做到营收和利润增长,你做对了什么?
杨明:心态还行,从我爷爷那辈算起到现在,祥禾存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好也见过,不好也见过。
我的祖父在新中国成立后摆了个小摊,有时候还流动,更早之前,他先在北京跟着御厨做学徒,赶上北京打仗,辗转落户在了天津,觉得自己手艺南北方融会贯通,又是宫廷御厨的传人,踌躇满志开了店,不成想干了两年小摊没了,公私合营,他变成一个工人,后来我父亲顶祖父的班,进到国营厂里,一直干到国营厂改制他才出来自己开店。
做生意,活不下来是没本事,能活下来是本分。活得多好呢,得看这个时代的环境的因素。
在场:这个时代对点心的利好因素是什么?
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的消费习惯会向原生文化回归,这几年国风IP被那么多年轻人喜欢,就是因为年轻人渴望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只是需要的对话方式不一样。
我那天去店里看当初裱花、挤奶油用的工具感触非常深,我扪心自问如果这个时代做中式点心没有价值,大家都觉得西点好,我有没有那个坚韧跟勇气,我可能没有。近两年涌现出来的中国的消费品牌,就是因为处在这个时代而已,如果不是这个时代,谁也出不来。
在场:祥禾在你接手之后发展快吗?
杨明:一点都不快,只不过就是没死而已。
在场: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扩张、招人了?
杨明:随着经营规模的变化一直在招,但从没有一时间大规模招聘,我会强迫自己对经营没有安全感,总想着公司是不是因为人员扩张要死掉了,是不是因为现金流断裂要死掉了,是不是因为某一个产品做不好要死掉了,会不断的拿这些问题问自己。
在场:长期没有安全感,人会焦虑,怎么排解?
杨明:睡一觉就过去了,明天还有明天的焦虑。
03 消费者在哪儿,就把东西放到哪儿去卖在场:你怎么看线上和线下,哪个做重哪个做轻?
原标题:【对话祥禾饽饽铺杨明:被人遗忘的百年老字号,搬到网上卖之后为何火了?】 内容摘要:近两年,中式点心赛道火热,既有鲍师傅、詹记、泸溪河等传统中式烘焙品牌,也有墨茉点心局、虎头局等新中式烘焙品牌,它们都相继拿到融资。 位于天津的祥禾饽饽铺也因该赛道火热引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70360.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