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头条】银行理财赎回余震:信用债遭抛售 险资等机构开始接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姜鑫  “一天亏损几百元、一千元,亏的比上班赚的还多;要求银行方提前打开赎回通道,目前希望止损,尽快赎回理财产品。”

2022年12月14日,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银行”)总行营业部,一位购买了该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前来跟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沟通。

在现场的百余位理财产品持有者,也提出上述类似诉求。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投资者手里的理财产品大多并未到期,但是因为近期这些产品的净值下跌较多,因而希望提前赎回。例如,一位投资者持有西安银行“聚利岁岁盈364A”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跌幅为36.24%。

类似的下跌,在多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上普遍出现。有一位西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表示,自己也购买了浦发银行的悦盈利之6个月定开型W款理财产品,11月15日以来,近一个月净值从1.0768跌至1.0672。该投资者购买了近37万,目前亏损超5000元。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跌不休,不少之前习惯了这一类别产品稳定收益的投资者,选择赎回。据记者了解,不少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净值也出现回调,从而遭遇个人投资者赎回的情况。投资者们显然还没有适应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的波动风险。

2022年11月下旬以来,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机构减持利率债、信用债形成“踩踏行情”,导致债券价格下跌,银行理财和债基因而净值下挫,引发机构和个人赎回;银行理财和债基只能抛债应对,债市继续下跌,形成恶性循环。银行理财也因此承受赎回之痛。

据银行债券交易员李栋观察,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减持信用债时如果卖不出好价格,从理财产品净值来看就是持续亏损。当普通百姓看到持有理财不断亏损时,就容易出现恐慌情绪而引发赎回潮。银行理财新一轮“赎回、卖资产、净值下跌、更多赎回”的负反馈效应将持续多久,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李栋看来,进入12月份,债市机构投资者进入了一轮“非理性”抛售债券。而在部分机构眼中,性价比高的债券已经逐渐浮出水面。12月15日,一位中小型险企首席投资官向记者表示,市场波动大的时候,分歧大的时候,往往有进场机会,目前正在适当追加持仓规模。

赎回潮持续

“XX银行亏的比XX银行亏的还多”“谁有XX银行的群,拉我一下”……12月14日,在一个银行投资者的微信群中,理财亏损的交流成为热门话题。

12月14日,在西安银行总行营业部,该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有提前赎回理财诉求的投资者,当场签署“信息登记表”,内容主要包括持有产品及金额等,之后工作人员会联系处理。

一位西安银行负责产品投资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表示,该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主要是因为近期投资债券收益率上涨,导致债券价格下跌而出现损失。西安银行大部分银行理财主要配置为信用债,信用债配置细分类型又以配置城投债为主,可以保证票面收益。此外,理财产品也配置了利率债,保证产品的流动性。

该人士表示,不同的投资者买入时间点不同,所以持仓亏损情况不同。但是目前西安银行理财产品成立以来的净值大部分仍然在1以上。目前银行负责的团队也在每天盯盘,针对市场变化制定相关的对策,例如是否进行资产卖出等操作。

继11月的赎回潮后,12月以来,银行理财赎回压力并未减缓。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3年期AA+的城投债收益率从11月15日的3.13%,已快速上行到4.4%左右;AAA城投债收益率11月15日只有2.8%,目前已经到了3.25%。

债市在经历了11月中加速大幅下跌之后,平稳了一周多时间,近期再度开始下跌。赎回是这两轮市场调整的主要压力来源。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从机构来看,与上一轮公募为主,理财、券商资管全面承压不同,本轮减持主要来自银行理财,12月1日至6日四个交易日,理财合计减持现券1059亿元,减持速度相较于上一轮并未放缓。而公募基金本轮大部分时间在增持,这与上一轮公募基金单日减持量最高达到近千亿不同。虽然12月6日公募减持315亿元,但主要减持利率债,持续性有待继续观察。

李栋表示,一般情况下,银行自营配置以利率债、地方债为主。而银行理财、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信托、期货资管等广义基金以信用债为主。其中,银行理财主要以配置优质的信用债为主。“在赎回潮的背景下,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被迫抛售债券,都是银行理财割肉的筹码。而此时对于保险资管、券商自营等机构而言,筹码收益率较高,很有吸引力。”李栋分析称。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5日,处于存续期的公募理财产品中已经有超过5000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即单位净值小于1,抖客网,也即出现了账面亏损。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从理财产品合同看,未到期的银行理财不能提前赎回,银行有权利拒绝客户提前赎回的请求。从监管角度看,也不允许银行大批量给客户进行理财产品提前赎回。但遇到个别客户有特殊需求,比如遭遇大病急需用钱时,银行可能会开通赎回通道,或协调将该客户持有的理财产品转让。

抛售传导至信用债

12月份以来,李栋感受到了债市机构投资者们的“非理性”抛债,已经从11月份下旬的利率债市场传导至当下的信用债市场。

伴随利率的走高,债市行情仍然处于下跌态势。李栋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迫于赎回压力,不得不变卖持仓的债券,从2022年11月份下旬以来,流动性好的利率债、同业存单等优先处置卖掉。

国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上一轮公募赎回过程中,利率债和信用债都被较大幅度减持。近期减持主体是理财,理财的主要减持对象则是信用债和银行二永债(银行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合称)。12月初以来,银行理财减持信用债456亿元,日均在百亿元以上,净减持以二永债为主的“其他”508亿元,日均127亿元。相对于上一轮公募主导的减持,本轮在券种上更为集中。

李栋称,“机构持仓的资产抛无可抛时,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进一步开始抛售信用债,尤其是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城投债,能抛掉的尽量先抛掉,不好出的只能最后卖出。”

某大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最近银行理财产品面临赎回,给市场带来的负反馈比较明显,造成了流动性挤兑。债市这波行情与2015年股市流动性危机的时候类似,跟整个债券市场的定价没有关系,就是踩踏带来的波动。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当前的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及同业存单收益率明显上行,陷入了一轮“抛售潮”。

相比于利率,李奇霖称对信用的冲击更大,原因有两点:一是信用债的流动性不如利率,当遇到产品集中赎回,投资经理不得不“加点成交”,这点在中低评级、长久期信用债体现得更为明显,否则卖不出去;第二是利率债跌深了是有人接盘的,比如受冲击较弱的大行自营和保险机构,但中低评级信用债可能过不了大行和保险的风控,没有负债稳定的大机构可以接盘中低评级信用债。

险资等机构开始接盘

原标题:【【金融头条】银行理财赎回余震:信用债遭抛售 险资等机构开始接盘
内容摘要: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姜鑫 一天亏损几百元、一千元,亏的比上班赚的还多;要求银行方提前打开赎回通道,目前希望止损,尽快赎回理财产品。 2022年12月14日,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西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87448.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金融观察】互联互通:深港的使命与机遇
下一篇:净值大跌、赎回加剧 银行理财子喊话安抚 推“摊余成本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