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公募化”改造都“如鱼得水”。
记者注意到,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光证资管”)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近两年收益全线告负,更有多只产品业绩腰斩,破净率更是超52%。
近两年业绩全线告负
更有产品遭遇腰斩
数据显示,光证资管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普通股票型+混合型)近两年业绩全线告负,其中更有多只产品业绩腰斩或处在腰斩边缘。比如,截至6月7日,近两年以来,抖客网,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A来亏损了56.40%、光大阳光智造A亏损了45.93%、光大阳光价值30个月持有A、光大阳光A、光大阳光启明星创新驱动A等多只产品近两年亏损也在20%-40%区间不等。
光证资管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破净率超52%。以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为例,作为公募化改造产品,该基金于2021年5月成立,经过两年的市场“洗礼”,眼下,该基金A类、B类、C类份额的单位净值均破1,跌至0.4-0.8元区间不等。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的规模也从最高的0.74亿元缩水了22%,至0.56亿元。
根据去年年报,当时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前十大中重仓了一批以京东健康、康方生物、药明生物、迈瑞医疗(300760)、海吉亚医疗为代表的医药股。而到了今年一季度,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大换血”,从“吃药”变成“喝酒”,前十大“新进”了山西汾酒(600809)、贵州茅台(600519)、泸州老窖(000568)、五粮液(000858)、重庆啤酒(600132)等一丛白酒、啤酒股。
对于公募化改造产品业绩表现欠佳,一位券商资管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投资经理来说,公募化改造确实是有挑战的。原来大集合很多还是绝对收益的思维,波动比较小,不一定能融入公募世界的相对收益比拼。还要看公司的整个投研平台是否足够强大,有足够支撑。
沪上一位资管业务相关人士表示,进军公募化赛道,与各类机构以及存量公募蓝海竞争,这将对券商资管的产品开发能力、投研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券商资管只有持续深耕专业资产管理能力,以持有人体验为先,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取相对更大的市场份额。
两年内净利润缩水近40%
光证资管于2012年5月9日成立,其前身为原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由光大证券100%控股,是国内上市券商旗下首家资产管理公司。
从2020年到2022年,光证资管营收利润断持续下滑,短短两年内,营收缩水了30%,净利润缩水了38%。截至2022年末,光证资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57亿元,同比下降15.73%;实现净利润4.61亿元,同比下降30.99%。
从管理规模来看,在2014-2021年间,光证资管管理规模从1972亿元增长至3747亿元。期间,由于资管新规及相应配套规则的落地实施,各类资管业务加速调整,2020年管理规模跌至2336亿元,随后公司调整方向,大力发展机构业务,管理规模迅速抬升,2022年末,光证资管受托管理总规模为3654.17亿元,其中主动管理规模占比 95.9%。而在2023年一季度月均规模前20名中,光证资管排在第4位,月均规模3265.7亿元,环比下降16.99%。
今年,光证资管还经历了高管变更。今年1月初,光证资管通告显示,公司总经理汪沛离任,聘任常松为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记者注意到,早期汪沛曾因为资管产品违规打新而被监管约谈。2017年3月,上海证监局发布了光证资管总经理汪沛、时任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郑孝平、投资主办人沈吟、王杭等人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经查,光证资管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申购新股过程中,多只集合计划的申报金额超过集合计划现金总额。上海证监局认为,汪沛作为公司总经理,未有效履行管理职责。
原标题:【懵了!两年,最惨腰斩!这家机构怎么了】 内容摘要:不是所有的“公募化”改造都“如鱼得水”。 记者注意到,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光证资管”)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近两年收益全线告负,更有多只产品业绩腰斩,破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23455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